焦虑的95后打工人

       处在人生的转折点,身份的转折点。从校园这个象牙塔迈入社会这个竞技场真的让人一时接受无能。海量的简历疯狂投递,应接不暇的线上面试一个又一个,真的还没有工作已经想着自己何时能退休。

      找不到工作的人焦虑,害怕自己毕业即失业。找到工作的也焦虑,工作稳不稳定呢?是不是有更好的选择?工作能不能有发展前景?在大城市找工作的害怕自己的薪资能力与城市房价飙升的速度越差越远,难道要一辈子租房子住吗?难道工作几年之后灰溜溜的回家,可是回家就一定能有合适的机会吗?在小城市求职的也焦虑。小城市的安稳生活代表着安稳的贫穷,代表着更紧密的人际关系,以及更窄的就业前景。体制外不安稳,体制内又限制颇多,且入行门槛越来越高,越来越卷。

      打开手机,大数据精准的打击了我们的痛点,铺天盖地的消息淹没了我们,让我们还没开始自己的计划就果断放弃了。各类短视频标题让人失去前进的勇气。“985本硕失业日记”,“房产行业应届生被辞退且失去应届生的身份”,“互联网大厂裁员热”,“失业的第四个月”等等数不胜数。

      成年人生活的苦与难在离开校园的那一刻就如浴室里的水汽一般铺面而来,只能艰难呼吸,努力的生活。学历不高的朋友们只能向下兼容,靠自己的勤劳和体力生活。勤学苦练的大学生,研究生,博士生的选择也远不如想象的多。理工科成为廉价劳动力,文科生更是鸡肋,在社会的选择下文科生的就业平台更是少之又少。

    总有人告诉我们这一代人,知识改变命运。互联网上也一直存在这样一句传言,全国本科率不到5%。这些都给我们一些虚无的幻想,以为自己在学校里呆的时间越长就越值钱,学历越高变现能力就越强。这种不切实际的幻想在现实的面前不堪一击,越来越多的人不断感叹,花了近20年在学校学习,最终成为不具备社会竞争力,容易被社会抛弃的人。

     越来越多的人嚷嚷着要“躺平”,但越来越多的人难以躺平。在学生时代我们总是会想着实现自我价值,达到精神上的满足。但越临近工作就越现实,在金钱面前,精神的满足不值一提。往前数几年还会有人抱怨工作压力大,工作时间太长,希望各个企业合理规划,重视员工的身心健康。那时候大部分人对加班还是十分抗拒的,宁愿自己少挣一点钱也要拥有自己的空闲时间。如今这种论调就发生了改变,打工人们纷纷表示只要钱给的到位,加班不是问题。钱越来越难挣,钱也越来越重要。

     只能无奈的感叹和消极的期待,不知道何时能够真正在社会上立足,不知道何时能获得安稳的生活和平静的内心,更不知道这种焦虑是短期存在还是伴随一生!

你可能感兴趣的:(焦虑的95后打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