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车的饺子

在北方,饺子贯穿每个人的成长记忆。

过年过节了,重要的日子,家人团圆,来人请客都要吃饺子。

饺子,在北方是最高级别的家宴。视为上宾的才会得到这种礼待。

也素有上车饺子,下车面的说法。

今天出门,昨天晚上妈妈就把饺子包出来,外出的游子,上车前吃一顿饺子,表达着家里人对他的祝福,平安好运,也预示着期待着下次的早日团圆。

北方的孩子打小就都会包饺子的,而且我们会很多种包法。

煎饺
饺如其人

常理上来讲一个人包饺子一个样,老人讲话看饺子的形状,就知道这个人活的立不立起来?如果一个人的饺子总是胎歪的,大家就会说,这人这辈子立不起了,也就是指这个人活地窝囊。不知道是不是真的是这样的道理。

等长大以后,我倒是觉得跟人如其字似的,出自一个人手里的饺子形状,好像是跟这个人的审美和他的一些个性有关系。

细心的的人从和面不沾盆,到擀面皮的时候要大小均匀,饺子皮要圆的标准,包括捏褶子,摆盖帘,盛饺子,无一不严格要求。

我是那种大咧的人,不喜欢用刀切饺子,喜欢用手揪剂子,掌握不好的时候就会有大小不一的情况,我觉得很好诶,用手揪出来的剂子要比刀切的有味,我是这么认为。

我有一个朋友就是严重的强迫症,看不惯我擀饺子皮,她是一定要把每一个都擀的圆圆的,我也受不了她这种强迫症,每次就故意的把饺子皮按的不一样,给她气的翻白眼,我就哈哈笑,都是吃的,非要花上那么多的时间,把哪个大小都整得一样,难道你那样的就比我这样的好吃了吗?

小时候我淘气,总愿意气愿意生气的人,长大了,渐渐的接受每个人不同的个性,遇到矫情的朋友,就由着他们自己擀皮,慢慢折腾。

吃饺子的时候是要快乐的心情配才对的的。

北方的饺子往往偏向于大块头,小的时候姥姥包的饺子,我叫它大包子饺子,大小赶上包子了。那个时候家里人多,图快,所以就总是面剂子掐的很大,包出来的都是大个,馅儿也满满的。

这是我印象里姥姥的饺子。

想起饺子就会想起姥姥,抗美援朝的女民兵队长,一个愿意给小孩讲挂羊头卖狗肉的故事的姥姥,教我们打升级扑克,还总往屁股下面藏牌的姥姥 ,一个睿智勇敢又有趣的姥姥,无论走了多少年,都在我记忆深处慈爱的活着。

我自己是喜欢包小饺子的,一口一个那种,虽然有点费劲,但是看着蛮精致,才出锅的冒着热气的小白饺子,夹一个放了装着蒜泥点了香油的酱盘里走一下,雪白的身上沾一点盘子里的红辣油,往嘴里那么一放,面香和菜香就在口腔里四处蔓延开来,令人产生此刻别无他求的满足感。

饺子馅也很有讲究,有素三鲜,放了韭菜虾仁蛋;也有肉三鲜,韭菜肉鸡蛋,大白菜,芹菜,小白菜,青椒,海参,羊肉圆葱,胡萝卜肉……,五花八门的,也有鱼肉馅儿的,还有纯羊肉的,驴肉的,也有青萝卜牛肉蒸饺……

酸菜猪肉饺子,是东北的特色水饺,这一口是东北人永远的喜好。

地域的关系,北方的白菜和南方的是不同的,独有的腌制也让东北的酸菜和南方的酸菜天差地。

小的时候腌酸菜是冬天一件比较重大的活动,全家齐上阵,用那种体积比较大的拉车拉满一大车白菜回来,院子里放两口大缸,架上两口大锅,烧满满的一大锅热水,把白菜放在里边过,然后拿出来再放到缸里,印象里好像是这样。那个时候觉得好玩,乐得参在中间,一会儿给大人递棵白菜,一会儿加加火,一会儿趴着缸沿往里看,好奇的什么似的。

等白菜放了满满一缸,上面拿几块去河边挑得大大大的洗的干干净净的鹅卵石,压在小山一样的白菜上面,不消几天你就会发现,白菜变小了,石头随着白菜沉到了缸里。就这样在冷天一直发酵着,差不多要放到过年的时候,大人就会上缸里陆续的捞出几颗了。包酸菜饺子,拉酸菜馅的大包子,如果赶上过年杀猪,满满的一大锅杀猪菜,酸菜炖大肉,里边还放着新鲜的血肠,每一家杀猪的时候都会邀上周围的邻里,大人们推杯换盏的喝着白酒,我们就趴在锅边,妈妈用筷子挑了几块大肉,蘸着蒜泥,大快朵颐。那种香一直浸在记忆的深处,成了无法超越的记忆。

现在已经怯于吃酸菜炖肉了,怕坏了念想。

每到冬天飘雪的时候,无论身处何方,只要看到朋友圈里家乡的朋友拍了雪景,脑子里就会映出才出锅的冒着热气的饺子,还有大铁锅里的酸菜白肉,沸腾的冒泡令人咽了口水的画面。

吾心安处是我乡,天涯咫尺,那一份成长的记忆存留的地方,叫家乡。

无论走多远,无论走多久,萦绕心头的,就是那一盘妈妈包的热气腾腾的饺子,让每个游子记住了归家的路,妈妈的惦念……


你可能感兴趣的:(上车的饺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