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只有目标的「癞蛤蟆」?

1、为什么要有目标

网上有这么一个段子:

老师问:“青蛙和癞蛤蟆有什么区别?”

学生回答:“青蛙思想保守,不思进取坐井观天;而癞蛤蟆思想前卫,想吃天鹅肉有远大目标,是正能量。”

最后青蛙上了饭桌成一道菜叫田鸡,癞蛤蟆上了供台改名叫聚财金蟾!

所以长得丑点不怕,重要的是要有目标。梦想还是要有,万一实现了呢?

你问我为什么要有目标?我的答案是:有目标你还有吃到天鹅肉的概率,没目标摆明了只能看别人吃!凭什么?

有目标的人生,总是能在绝境中正向引导,一步一步收获更加美好的结局;没有目标的人生,总是在无奈中被迫选择,一步一步走进更加无助的境地。

2、如何制定职业目标

当你看到这个问题,也许你会很自然地投来鄙夷的目光,甚至竖个中指并心里默念:

切,定目标还用你来教?我的目标就是发财。

如果真的是这样,说明你还没有形成一套健全的目标思维,沧海只能说句:

Too young ,too  naive!

科学的职业目标制定应该是怎样的呢?记住三个基本原则:

1、服从于人生目标;

2、遵从现实;

3、做量化。

为什么要服从于人生目标?如果你的人生目标是高山流水、小富即安,那你的职业目标就不应该定为高竞争的职场高管;如果你的人生目标是位高权重、锦衣玉食,那你的职业目标就不应该定为低竞争的小职员。大家都是聪明人,不多说。

为什么要遵从现实?作为普通人来说「我要当世界首富」、「我要做上市公司CEO」等都是不大现实的。虽然这也是一个不错的目标,但由于目标过于宏伟,已经超过了你的认知范畴,你将根本无从下手。

庖丁解牛,解的是牛,「解牛」就是一个现实的目标,他可以做到游刃有余,那如果你让他解鲸呢?还能神乎其技吗?

你的目标应该要随着你的格局和能力的提升而做出相应的调整,哪怕初期只是一个小目标。正如马云还在杭州高考数学只考1分时,他不会想着「我要当全国首富」,而是在后期职业发展过程中逐渐调整目标,他当时只有一个小目标(相对于现在成就)——复读,然后考上大学。

为什么要做量化?因为量化才能让你更清晰地知道使什么劲、如何使劲、劲往哪使,更便于你做好目标导向。练真功夫,追求真正的实战,要的是「拳拳到肉刀刀见血」,做职业目标规划同样如此,讲求目标的可执行性和方向的清晰化,便于做到各个击破。

如何量化?这里给量化赋予三个要素:时间+职位+薪资。拿沧海想从事的运营岗位为例,我可以这样量化自己的中期职业目标:5年内+运营总+年薪30w。这样,目标就清晰多了是不是?而不是概括性的「做个优秀管理者」,让人还是无从下手,做事只能凭感觉。

清晰的目标,是一切努力的前提!盲目努力等于瞎忙活。

那是不是有了看似清晰的目标就可以一股脑去向着目标执行了呢?答案是否定的!不是不让你执行,是你根本就无法去执行!因为即便是这样的一个目标还是显得过于臃肿,我们下一步要做的是将这个大目标分解成可以每日去执行的任务。

3、如何分解目标

分解成小目标的原则,依然要符合上文提到的职业目标的最后一点:做量化。先看个目标分解模型(分解的目标依然包含量化的三要素):

目标分解模型

继续以上文中的大目标「5年内+运营总+年薪30万」为例,我们可以这样分解目标:

1、3个月内+转行入职运营岗+年薪8W;

2、3年内+运营主管+年薪15W;

3、5年内+运营总+年薪30万。

那是不是按照上面分解就完了呢?答案还是否定的!因为就算分解成上面三步,依然无法做到每天能精确执行,我们要做的是继续分解,直到分解成你认为可以指导自己每天去执行的任务才行

比如第一个小目标你还可以继续分解为:

1、60天+学习运营理论知识和实践;

2、10天+办理辞职手续和工作移交;

3、5天+公司分析和制作面试作品;

4、15天+优化简历和获取面试技巧顺利入职。

这里有两个关键点:

1、要尽可能详细地分解你认知范围内的紧急目标,对认知模糊的非紧急目标可以先做目标大致分解,在学习、工作过程中随着自身认知提升再去优化目标——分解目标,俗称「动态分解」

2、量化过程中的量化要素可以结合自己的实际要求和侧重点去做适当修改,但不论怎么修改要素,必须要量化

可以参考下我的「两年职业规划目标分解」方案:

(公号「沧海淘沙人」后台回复关键词“分解”获取清晰图片)  

当目标变成了每天都可以去执行的小任务,每天任务的完成就让你上了一个「癞蛤蟆吃天鹅肉」的「台阶」,这样持续每天上一个「台阶」,「天鹅肉」将变得触手可及。只看别人吃?这辈子都不可能看别人吃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如何做只有目标的「癞蛤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