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课后感

昨天在新网师的“教育经典解读课程"钉钉群里听了马增信老师讲的第三次课《怀特海的“自由与训练"的节奏论》,收获特别巨大。


昨天我又拿起了笔,画起了思维导图,相对于只拿书做笔记,我觉得只有在思维导图绘制过程中才能够既认真地听老师的讲座,又能够同时理清自己的思路;思维导图既可以让我不落掉任何一个老师讲课的细节和脉络,同时又能非常清晰的看到自己需要关注的重点。这是一种走出自己舒适圈的方法。

在今天的这节课上,我对照着书本把老师提到的那些语句和段落,重新用五角星和波浪线画了出来,希望在第二次的批注和啃读中,加深对这些语句的理解。我想这应该就是老师今天所讲的那个训练阶段,也就是精确阶段,就是老师要给出一定的指导,而不是让我们随便的泛泛而看,毕竟我们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只有当把有限的精力投入到要点上,收获才是最大的。而第一遍,我们自由的批注和啃读,应该就是自由阶段,也就是浪漫阶段。

今天的课上我学到了几个点:

1.又获取了几个书目资源:海德格尔的《存在与时间》,戴安娜•塔文纳的《准备》,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静悄悄的革命》,《麦田里的守望者》,《肖申克的救赎》等。目前已经看完了怀特海的《教育的目的》,阿德勒的《儿童的人格教育》,《新教育年度主报告》的第六章,接下来《新教育年度主报告(2014一2018)》和《教师阅读地图》,这些书是在报名新网师之后按照推荐书目买来备用的。我的计划是把这些书先自由地每天一章的批注一遍,有个概括的了解,然后再进行第二遍的深度啃读。而第二遍的啃读,准备放在老师讲课之后,结合老师的讲课内容及其中提到的一些方向进行深入的思考,我认为老师在讲课中提到的地方应该是所谓的重难点,然后结合自己的教育生活实际,把这些重难点的理论内化成自己的意识和行动,在啃读中得到新的视角,也是站在前人专家的肩膀上,多了一个理解的角度,让自己对书本内容有更全面、更深刻的理解,带着这种感觉,更加坚定知性阅读之路。

2.加深了对“浪漫一精确一综合"阶段以及“自由与纪律"的节奏的理解。浪漫阶段需要的是自由,是对事物的好奇,兴趣和注意,这里面可以通过头脑风暴帮助进行领悟,所有的素材需要对思维有所冲击,但我们也知道,这里面除了快乐能引起兴趣,痛苦同样能引起兴趣,那种求而不得,那种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状态,特别容易引发人们一探究竟的好奇,激发出人类求知的动力。我也是今天才关注到了“痛苦"居然有这样的作用,这是辨证的体现,也是“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证明。同样一本书,读一遍和读两遍的收获是不同的,一个人读和大家一起读,关注点也不一样,所谓的经典,就是要反复的读。有困惑的时候要读,有收获的时候也要读,反复阅读的过程,就是一个反复学习、反复印证某个观点的过程,如此循环往复,才能把书中的观点弄明白,融会贯通,最终成为自己的智慧。

精确阶段是需要老师给予一定指导的情况下,让学生在有一定自我约束的情况下进行训练,目的是获得智慧,同时也取得自由和训练之间的平衡,这个听起来难度很大,实际上也很有难度。这一步是目前我国教育发展中的重难点,就连怀特海也说没有现成的公式,我们该如何突破?我觉得答案就在我们的第二次作业上。所以今天的学习给了我第二次作业一个很好的思路,关键词有“头脑风暴","兴趣",“无意识"……这些词语在心理课堂上是非常耳熟能详的。所以我希望在第二次作业的写作过程中,我能够真正的加深对自由与训练的节奏论的理解。

至于第三个阶段的自由,它是一种下意识的学习过程,这一阶段的学习已经成为一种习惯,主要是一个知识的运用过程。这突然让我想到了一个很好的比喻,自由和浪漫阶段就好比我们看到别人开车很酷(无意注意),精确训练阶段是开始学习开车(有意注意),最终自己能够熟练的驾驶刚是和综合运用的自由阶段(有意后注意,无意识,习惯)。我觉得综合阶段也就是自由、纪律过后的那个自由,就相当于进入熟能生巧的阶段,它完全进入到另个境界的自由状态,就好比老司机在开车的时候,已经不用把过多的注意力放在如何开车上,所以不耽误听歌接电话。


3.再次听到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理论,如读写自动化,智力背景,无意识学习等,倍感亲切。我知道苏霍姆林斯基是26年前,我刚参加工作就遇到一个校长,是我们辉县拍石头中学的赵彬渊校长,他是苏霍姆林斯基的铁粉,被称为我们辉县的苏霍姆林斯基,他看了苏霍姆林斯基所有的书,写了很多相关的文章,他张口闭口都是苏霍姆林斯基的理论,也鼓励我们买了很多苏霍姆林斯基的书。《给教师的建议》《巴甫雷什中学》《育人三部曲》《做人的故事》......陪伴我到现在。但遗憾的是,我只读了其中的一些章节,而且也没有像今天这样的啃读批注,所以今天的讲座让我再次对苏霍姆林斯基的书籍产生了重温的兴趣和动力,所谓的教育经典,一定包括他的书,他的书是值得反复咀嚼,反复回味的。

这节课上收获的东西还有很多很多,我更希望把它融化在我的作业中,把它应用到我对经典著作的啃读和批注中,把它内化到我的心理教学中,把它运用到我的日常生活中。

你可能感兴趣的:(听课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