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李校长在三六班讲过一节数学课后,同学们私下都偷偷惊慕到:“李校长在六班上课了,好羡慕啊”“我也想让李校长来我们班上课”……没想到精益求精的李校长还要讲第二次,有幸的是选到三七班,孩子们心心念念的事真的要实现了。幸福来的太突然,担心同学们太兴奋夜不能寐,我只告诉同学们有神秘嘉宾周五要来我们班上数学课。尽管同学们不知道是谁,但是很期待这一天早点到来。
一股暖流融入心间
李校长给我发钉钉说上课的事宜,我每次回复后李校长总会用“谢谢”再回复我。简简单单两个字,李校长一次又一次的用,就是这样谦虚真诚的校长,让我钦佩和无法言喻的感动。让我意识到,自己为人处事应该怎么做。
执着追求精益求精
李校长发过来有ppt、教案和视频,打开教案足足六页,这个是花费两三个小时看第一次上课实录后,基于学情的掌握,进行二次备课,基于学习目的导出最佳问题,预设多种可能情况,这样的课堂,就不是“胸中有书,目中无人”,而是高效率的好课堂。从二次备课中,我能看出来李校长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责任感和情怀感。他这不是向我们一线教师诠释一种认真,一种专业吗?(尽管是不教课好多年的语文老师)这不就是工匠精神吗?做事不将就,品质要讲究,有时候还需要一点点倔强。这不是作为一线教师的我应该学习的吗?
同课异构高效课堂
周五第二节还没有上课,同学们早早的做好课前准备,等待着神秘大咖来我们班上课,这时李校长拿着本子和笔从后门进来,看见的同学露出笑脸,应该猜到是李校长来讲课了吧,可是李校长进门后就坐到最后听课的小凳子上装作要听课,个别同学瞬间像泄气的气球。坐了一会后,李校长起身走到讲台上,问同学们:“知道今天的神秘嘉宾是谁么?”“不知道”同学们异口同声的回答到。李校长你是不是调皮了,同学们的小心脏被折腾的不轻。这正是同学们喜欢的李校长地方,时不时给同学们意外的小惊喜。
“同学们,今天有神秘嘉宾要来上课,神秘是什么意思呢?”随着这个问题,这节课就正式开始了。李校长让同学们拿出来准备好的人民币摸摸、看看,能有什么新发现?同学们的回答李校长都预设到了。李校长抛出第二个问题:“同学们观察一下人民币的面值有什么不同?”这次问题更详细,同学们就去关注上面的数字有什么不同。最终得出它们的面值都是由1.2.5这个数字组成的。
当王汐闻说到没3元时,李校长很自然的问道:“还没有哪些面值?”“还没有4元.6元.7元.8元.9元”同学们说出后,李校长再次的问:“为什么没有3.4.6.7.8.9这些数呢,把他们全部印出来不是挺好么?需要几元拿几元?”李校长让大家拿出来黑板,让同学讨论只用1.2.5来组成相加等于6.7.8.9的算式有哪些?经过激烈的讨论,第一小组代表来讲台分享并得出1.2.5可以组成其他任意数的结论,把这节课推上高潮。
李校长又告诉同学们:在1—9这几个数字中,有重要数和非重要数之分。1、2、5是重要数,其它几个数字是非重要数。几个重要数经过最少次数的组合,就能得到非重要数。李校长又让同学们欣赏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货币面值,同时告诉同学们:“世界各国的货币面值都是以1、2、5为主,因为货币面额配置是追寻使用最少的面额品种可以相互配比最多的面额,数字1、2、5就满足这样的要求。”最后给同学出示了一个生活问题。(数学日记:星期天,妈妈做饭,突然发现没有了酱油,妈妈让小明去买酱油。超市一瓶酱油16元,小明给了超市收银员20元。可是,收银员问小明是否是能再给1元。小明纳闷:收银员犯糊涂了吗?我已经给了20元了,为何还再要1元呢?同学们,你们认为是收银员犯糊涂了?为什么?)同学们成功破解出答案,李校长总结出1、2、5数字给我们生活带来方便。让学生真真切切的感受数学的实用性和趣味性。
这节课就要接近尾声了,李校长给这节课做了总结后,告诉大家:生活中有许多数学问题,处处留心皆学问,数学就在你身边。李校长希望同学们到生活中学数学,在生活中用数学,数学和生活密不可分。
千言万语翘首以盼
下课了,同学们意犹未尽,站起来跑到李校长身边,有说的有笑的,有拉的还有抱的。前面挤不进去不能吃亏我从后面下手,背背也可以啊!刚要走出班门口,又被三三两两的截住了,说说自己的心情,说说自己的收获……对于同学们来说不止是一节课,将影响他们一生并回忆童年值得骄傲的一件事。很多同学说到:李校长这节课教会了我们认识人民币的面值都是由1.2.5组成的,因为1.2.5可以组成任何一个数字。李校长上课互动很多,我很喜欢,感觉很轻松有趣,很期待李校长可以多来我们班上课,除了数学,还有语文,英语,美术课戏剧课……
各抒己见受益匪浅
李校长不仅给同学们讲了一节课,也是给我们老师上了一节课,听完课后老师们也有话想说。
崔瑞芳老师:
1.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选题特别好,人民币是看得见,摸得着的特殊商品,必须依托具体实物来开展,课堂上用真实的货币学习特别好;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学生的视野也越来越开阔,假期父母带着出国旅游也见识了很多国家和地区的不同货币,这节课针对学生的实际需求开展有效的教学活动很受启发。
2.小组合作学习,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参与活动的机会,如等于6、等于7、等于8、等于9的学习任务,其实是一个逆向思维的练习,通过不同形式的面值组合,不断提高学生对人民币面值辨认的熟练水平,同时也进一步渗透了1、2、5面值的重要性。
3.拓展货币文化,丰富学生认知,每个国家法定货币的设计中都会带有国家的文化特色。人民币也不例外,即丰富学生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了解,又增进爱护人民币的情感和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4.引发的思考:随着目前经济水平的提高,这些已经远远满足不了学生的需求,我就在想,数学上像认识钟表都有分阶段学习的要求,而这个认识人民币为什么不在小学中高段加入一个认识人民币(二)呢?可以像这节课上讲的“人民币的面值问题”,也可以加入各个国家货币的汇率换算等等拓宽学生视野的同时,也解决了生活中的问题,真正把真实生活融入到课堂。
陈娇娇老师:作为一个教书十几年的数学老师,听完后有种紧迫感;这节课重点突出;孩子们很有成就感;深挖问题的根源,为什么?解决问题的多样化,发散思维,一题多解,为以后高年级学数学垫下铺垫。
于莉老师:①数学思想的渗透。
本节课通过观察人民币的面值,引导学生发现人民币面值和数组1、2、5有关,探究出1、2、5能够经过组合,得到任何为我们想要的面值,离校通过反问“为什么不把3、4、6、7、8、9全部印制出来?”学生的回答也是多种多样,比如“成本高,用着麻烦”等,这个过程中渗透者“优化”的数学思想。
②课堂问题的生成。
李校长在引导学生思考人民币面值为什么和数字1、2、5有关时,一个同学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因为1,2,5都能被除尽”,这实际上是一个人民币的兑换问题,相当于单位转换。这个课堂生成是预设之外的,但是就问题本身而言是合理的,说明这个孩子是经过思考得出了结论。可见儿童的思考角度是多样的。
③课堂的总结。
李校长在课堂小结的时候用了“处处留心皆学问,生活处处有数学”这样一句话对本节课做了总结。用最通俗的,最耳熟能详的,或者最贴切的语言进行课堂小结,使数学课不仅仅是一节单纯的数学了,升华了一些价值性的非知识层面的内容。
④生活中的数学。
本节课是一节生活中的数学课,学生通过观察人民币的面值,到发现面值特点,再到探究面值特点,自然而然,从真实的生活场景入手,感受生活中的数学,也为我们常规的数学课提供了一种补位的课程方式。
张姗姗老师:李校长虽然不是数学老师出身,又多年不讲课,但是从李校长两次上课的过程中,却让我这个数学老师学到了很多。
①备课感受。
《李校长的第一节数学课》4000多字的文章,一气呵成。因为是自己全程看见的,所以有很多话要说。教案,课件修改数次,上课的人民币坚持用真钱,就是为了让同学们有真实的感受。真实的人民币,让孩子们更有兴趣;一节数学课对李校长来说挑战太大,但是他却一直在努力。朱琳老师看完《李校长的第一节数学课》说:看哭了,一定是李校长的精神感动的。
②上课感受。
这是一节学生举手率百分之百的数学课,这是一节像听爷爷讲故事一样的数学课,这是一节带着1125.6元真实现金走进课堂的数学课……李校长能认出班里80%以上的学生,特别是韩凯旭课堂生成及时鼓励: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一样重要。韩凯旭非常开心,更自信了,李校长上课是一种符号和精神,我亲眼见证了。
③两次课的比较
我记得贲友林说过:要敢于与自己同课已构的勇气!这个勇气从李校长身上看到了!第二节和第一节相比上课氛围不一样了,安排的课堂环节也有调整,这是李校长对自己课堂的挑战,两次课呈现出不一样的课堂的形态。这是作为每位数学老师应该学习的品质。
赵静主任:课前的学情调查,对于数学名词的把握,需要思维的讨论与发散,形成数学习惯;灌输式的知识与探索式的知识存在很大的不同;我们应该从学生角度思考,找到学生喜欢的样子、喜欢的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