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分行《央行文化建设》微刊2019年第17期

     从“优秀士兵”到“优秀第一书记”

  ——古蔺县支行庞杰同志“敬业奉献”事迹材料

        他,40来岁,1米75的个子,微胖的身形,稳如一座大山;他,当过兵,1990年入伍,在吉林省桦甸市抗洪救灾中因突出贡献荣获“一等功”;他,1995年退伍后入职中国人民银行古蔺县支行,现任国库会计部主任;他,2015年8月-2018年9月派驻普安村,任第一书记;他,两次被丹桂镇政府和古蔺县县委评为“驻村优秀第一书记”,被泸州市总工会劳动竞赛委员会授予“2017年劳动竞赛标兵”。他,就是庞杰。

        2015年8月,庞杰主动请缨,带着满腔热忱和组织的信任,怀揣扶贫梦想来到普安村。当时的普安村可以说是“五无”贫困村,“村两委”无办公场所,全村无一条通组水泥公路,无安全人畜饮水设施,无一个规模化的产业,每家每户基本上无青壮劳力在家。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151户725人……面对一组组的“贫穷数据”,要想在短时间内脱贫,谈何容易。怎么办?曾经的军旅生涯塑造了他敢于担当的性格和雷厉风行的作风。他迅速调整心态,在就任发言中自加压力不留余地的表示:“我既然来了,就不辜负组织的信任和期望,一定要‘扶贫一任,造福一方’,改变普安村的贫困面貌,坚决完成脱贫攻坚任务,请大家监督。”

庞杰带领单位同事一起参与劳作

        他常说“只有住在群众身边,才能驻进群众心间”。自打驻村开始,他就把精准扶贫工作当成就像自家事一样来做。三年里,平均每个月驻村时间20天以上,脚步走遍全村148户贫困户,全村一山一水一木,他说起来如数家珍。难怪村民喜欢这样的第一书记,有事都愿意和他唠唠家常,老远看见他都要请到家里喝喝茶、歇一歇、摆摆龙门阵……

        贫困户邓盛尧,因患脑胶质瘤手术后丧失了重体力劳动能力,全家六口人仅妻子一个主要劳动力在外打工,每月仅2000多元的收入,除了支付昂贵的医疗费,还要供2个子女上大学,负债10多万元,这对于一个农村家庭来说简直是个天文数字,日子过得焦头烂额……知道这一情况后,庞杰立即和村干部一起到邓盛尧家中,多次与邓盛尧交谈,给他打气鼓劲。结合邓盛尧的实际情况,庞杰建议他发展生态绿色养殖业,并亲自带着他跑贷款、找养殖土鸡种源……经过多方协调努力,邓盛尧终于把养殖搞起来了,如今成立了“古蔺县凤杉土鸡养殖专业合作社”和“古蔺县福康生态养殖专业合作社”,从养鸡到养肉牛,带动贫困户10户持续增收。

庞杰挨家挨户进行扶贫调研

        贫困户邓超,家有六口人,父母智障残疾,自身无一技之长,房屋破烂不堪,一到冬天全家人挤在一间不到20平米的小屋里围着一个小火炉……了解这一情况后,庞杰立即与村干部商量如何解决该户最大困难——住房。最终,商议由村干部出面,组织先垫资把住房建起来再解决其它问题。不久,房屋问题落实了,他又帮助邓超贷款3万多元搞起了野兔养殖,顺利解决了温饱问题。

        ……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他深知,“没有产业支撑,再好的房子也是空壳,再好的村子也是空架子。要实现精准扶贫可持续发展,必须以产业为支撑”。为此,他利用多方资源,组织村组干部到成都东懋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考察“加工型辣椒的选种、育种、技术培训和品种推广”。在他的努力下,2016年东懋公司与普安村合作共同建立了“四川省乌蒙山区露地加工型辣椒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一大批贫困户也加入其中,目前种植面积达到1500余亩,就业、致富成效凸显。

庞杰为扶贫户脱贫出谋划策

        就这样,三年里,他以“打造特色产业经济助脱贫致富”为思路,以“通路通电通水”为动力辅助,帮助贫困村实现华丽蜕变:易地扶贫搬迁让53户贫困户住上漂亮的新房;通村通组水泥路9.8公里让村民走亲访友、运货更加便利;农网改造让村民再不为经常停电苦恼;安全饮水工程让村民用上了健康放心的自来水;养殖、种植示范基地带动一户户贫困户逐步走上致富之路;村级卫生室、文化室让村民生活大变样……昔日贫瘠的土地如今变了俏模样、昔日沧桑的小山村正逐步走向小康。普安村也顺利创建成为全省人民银行系统脱贫攻坚重点示范村,从鲜为人知的重点贫困村成为新农村建设新亮点,实现了省级验收整村脱贫。这些变化和成绩,正是庞杰作为第一书记的价值所在,也是他作为第一书记的幸福所在。

        像庞杰这样的“第一书记”还会越来越多,古蔺县国家级贫困县的帽子一定会早日摘掉,全国精准扶贫脱困的目标也一定会早日实现。

你可能感兴趣的:(成都分行《央行文化建设》微刊2019年第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