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变现训练营30天成长日志

Day20 2020.11.11


《利用认知心理学原理创作,打通五感》


✍️今日作业:复盘本节课内容。 祝大家勇猛精进


首先来回顾一下写作板块讲了什么?


前三节课是建立创作的核心算法;


中间三节课是填充一些肌理,包括注入传统文化、写故事和建立风格;


后面两节课是写书评和分销文案,加上之前的主题书单,共三种读书产品


第三个产品板块是写听书稿,拆书稿,书单课,知识付费课,线上读书会,线下读书会等。


本节课的主题:

学会写精读文章及精读之后写出的原创美文


第一,深耕精读文章应该怎么定位?


案例1:一个200万粉丝的公众号出的一个爆款《人生缘何不快乐,只因未读东坡》


拆解:在选题方面,传统文化是主流文化,在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里,苏东坡是中国古代文人的最高形象,这样的选题能够击中大部分读者的心智。


然后查阅资料的时候,我们大多都是单打独斗,那我们就可以用前面所学的4个阅读法也能实现。


然后是组合素材,这一步我们可以通过创作回路和纳博科夫卡片法来实现。


案例2:一位语文老师通过写主题诗人写出了自己的风格


她的创作过程很艰难,一个月要读7、8本书,一篇文章通常是半个月才能写出来。这给我的其实就是。想要得到最终的目标,我们就得找到一些因果关系。


如果我要做到这些,也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难,我可以把前面讲的4种阅读方法运用起来,同时集中精力训练纳博科夫的卡片法。


打造自己读书类IP的三种途径:


第一,按照某种特定的文化需求来定位

第二,按照某个主题持续的写

第三,按照某个读书产品类型,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持续的写


第二,写精读文章内容,关键有两个心法:


第一,去清单

写作时列清单或写一堆排比句,从职

智、趣、美的角度来说,是一种比较平庸的创作手法。这样做会让读者读起来非常紧张。


那对应到我的写作当中,我一开始肯定写不出像张爱玲那样的经典语句,但乔布斯说:"优秀者模仿,伟大者剽窃",我觉得我可以从模仿张爱玲开始。


第二,重密度

密度越大越有价值。在我自己的写作当中,我要充分利用卡片阅读法,只有高质量的输入才会有高质量的输出,这样在平时的点滴积累,到最后拼成文章的时候,才会感觉言之有物。


还可以看清晰密度比较大的好书,比如说我这几天买了《原则》和《洛丽塔》。在输入的时候就对标顶级作家的思维,可以对我日后的写作有非常大的帮助。


如果写一篇精读文章觉得非常难,那我可以选择先写好一张卡片。但是卡片法的精髓是把一篇文章浓缩在一张卡片里,而不是把一张卡片扩展为一篇文章。


目前自己的训练还不够,总觉得时间不够用,两班倒的工作导致我觉不够睡。但既然学了读书变现营,还是希望自己能够有所吸收。


先不去妄想要写出一篇好的精读文章。我打算先从阅读开始,然后模仿写作。利用微习惯的思维,让自己远离焦虑,一点一滴开始。

Day21 2020.11.12


直播答疑课


很快,第二版快的写作也结束了。讲真,除了焦虑还是焦虑,对自己有点失望,看到其他小伙伴目标明确,定位清晰,一鼓作气往前冲的时候,我却想要撤退了。


这个撤退的意思,也并不是完全放弃,毕竟阅读是我热爱的东西,也是我的避风港。应该是,我还没有做好准备吧。


我是个悟性不高,做事极慢的人,有时候慢得我想对自己发火,就比如,看似一节课只有十来分钟,但我完整听下来做完笔记,一看时间两个小时,甚至三个小时就过去了。


训练营一开始,我想着实操重要,我就先不做笔记,按着课程多练习,多实操。可是渐渐的,我就开始心里不安,感觉错过了很多课程里更深层次的理解。


于是,我就改变了一下,先做笔记,再实操,每每一做完笔记,几个小时过去,我又该上班了。天天被时间追着跑,掐着点生活,说实话,有点窒息。


我不禁怀疑起自己的初心,现在的我已经完全迷茫了,所以我下意识选择逃避,我甚至不敢去看别的同学的打卡了,因为那只会加深我的受挫感


很失望看到自己是这样的,我觉得我需要一段时间来调整心绪,现在的我内心极不平静,做啥都做不好。


但有一点,我很高兴深处这样一个环境中,这是一片纯粹的净土,在这里,我接触到了之前不曾接触过的东西,收获了很多对我来讲比较重要的书。


就像《遥远的救世主》一样,我已经深深地迷上了这本书,我正在看《天道》,看完之后,我想把原版的书买下来,好好阅读,那会让我忘记时间,忘记焦虑,忘记一切。


认识到自己是这样的之后,我决定不再逼自己了,我脑中只有一个想法:我只想看书,疯狂地看书,曾经看的书都要么就是应试教育要求看的,要么就是比较消极的关于性侵方面的。我想,现在最重要的,就是扩大我的阅读面,先沉下心来,再去谈定位吧。


先读书,再变现吧。尽管我知道,变现对于我来说遥不可及,但我必须先从看更多书起,否则,野心配不上能力。这是种灾难。


今天啰嗦一大堆,我也不知道自己想说什么,可这些就是我心里最真实的想说的话。这是学习里最低配的我,看多了那些高配的大神,再来看看我,总会得到些心里安慰罢。小小地自嘲一下,嘿嘿。


不管怎样,我不会放弃,有时候,可能暂时停下来,才能更好地看到前路吧。我慢,很慢很慢很慢,慢慢地走,告诉自己,别焦虑!

Day22  2020.11.13

《战前准备:认识一人一书一课作战地图》

我觉得自己的生命之书是《青铜葵花》。这是本小说,曹文轩著。这本书有些年头了,从我小学6年级那年读到这本书,至今已经11年的时间了,但仍然感觉常读常新,书中的很多情节我依然记忆犹新。

每当我深感压力,迷失在现代竞争激烈的社会中时,我都会翻翻书架上这本有些年头的书,在那里,有一个令我神往的世界吸引着我,我没有任何压力,没有任何烦恼,我的周围只有青铜这个聪明又善良的小男孩,还有葵花这个聪慧又惹人怜爱的小女孩,还有爱了一辈子干净的青铜奶奶,和朴实伟大的青铜父母,还有那个纯朴、天然、自由的大麦地。

我算是不太聪明的人,悟性不高,因此从上了初中之后我的成绩就没好过。小学时还一度是班里的佼佼者,那时空闲时间还比较多,学习之余,看到别的同学在看书,那时的我并不是多爱看书,但班里有一阵儿突然掀起了看小说的浪潮,我不敢脱离集体,于是也借了本小说来看。这一看,就与《青铜葵花》结下了不解之缘。

后来上了初中,因为自己是在重点班,课业繁重,也就没有多少时间看书了。同学关系也紧张,班里都是明争暗斗,生怕谁成绩比谁好了,老师眼里也只有成绩好的孩子,有时候我压力大到下一秒就哭出来,但没办法和任何人说,于是,不堪负重的我,决定找回自己热爱的东西,只有这样,我才能给自己压抑的心找一个释放之地。是的,这正像毛姆说的:阅读是一座可以随身携带的小型避难所。

这是一个男孩与女孩的故事。男孩叫青铜,女孩叫葵花。一个特别的机缘,让城市女孩葵花和乡村男孩青铜成了兄妹相城的朋友,他们一起生活,一起长大。12岁那年,命运又将女孩葵花召回她的城市。男孩青铜从此常常遥望芦荡的今天,遥望女孩葵花所在的地方。

作品写苦难——大苦难,将苦难写到深刻之处;作品写美——大美,将美写到极致;作品写爱——至爱,将爱写得充满生机与情义。

《青铜葵花》在享乐主义泛滥的今天,无疑是另外一种声音。它进行的是一种逆向的思考,它是对苦难与痛苦的确定,也是对苦难与痛苦的诠释。比如,书中写一场大火,将原本就不富裕的大麦地顷刻间吞噬,大麦地的村民没有了家,没有了亲人,没有了如亲人一般的牛羊鸡鸭。那场大火,导致了年幼的青铜丧失了说话的权利。


还写蝗灾,顷刻间将农民一年的收成掠夺无几,蝗虫所到之处满目疮痍,让原本就难以果腹、吃了上顿没下顿的村民哀嚎连连,令人痛心。

每每读到这些文字,我的心就被揪起来,无以言说的痛苦。那个年代的人儿啊,纯朴热情,可是时常面临天灾和极致的贫穷,却依然努力把日子过得红红火火。现在的社会,享乐主义盛行,同时有人在看似欢乐的背后悄悄离场。

从上初中以后的我,不算是一个快乐的人,我的脸上总带着痛苦的表情。于是我试图从书中得到慰藉。我就会拿起这本书,当我读到大麦地里的人,读到青铜牵着牛儿吃草,读到奶奶给葵花梳了漂亮的小辫子,读到两个孩子一起采芦花,读到那一个极苦的人家把日子过成诗,我的痛苦就会为之舒展,压抑的心得到释放,原来除了学校,除了学校里较劲的人,我还有那么多事情可以爱,可以去感受,那是一种美,大美。

还有很多很多在我即将崩溃的时刻,这本书给我无穷的力量,对比那个年代的苦难,现在的我,小我,小我的苦难并没有多么难以跨越,只要,只要自己能找到避难的港湾,庆幸的是,我很早就找到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书变现训练营30天成长日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