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0-24伍连德:公共卫生如何战胜大规模传染病?(42)

42丨伍连德:公共卫生如何战胜大规模传染病?

1、距离诺奖最近的华人——伍连德

这节课要讲的大医生,曾经为近代中国医学的发展做过巨大贡献。

中华医学会、哈尔滨医科大学、解放军202医院、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这些医院或者机构的前身都和他有关。

他是193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候选人之一,是第一个距离诺奖最近的华人。

我们戴的棉口罩,还有今天饭桌上的旋转餐台,都是这个医生发明的。

梁启超曾经说:

科学输入垂50年,国中能以学者资格与世界相见者,伍星联博士一人而已!

梁启超说的这个伍星联博士,就是伍连德。伍连德字星联。他的意思是说,当时能够站在世界舞台的中国医生,只有他一个。

伍连德博士

不过这节课,我们不讲伍连德的学术贡献,也不说他和诺奖擦肩而过的遗憾,更不说他主持筹建的医院和组织。

我们说说100多年前,发生在中国东北大地上那场惨绝人寰的鼠疫,看看伍连德是怎么用科学的公共卫生手段,战胜了大规模烈性传染病。

2、“肉身”抗击东北鼠疫

1910年,末代皇帝溥仪只有4岁,晚清政权摇摇欲坠,内忧外患。

10月25日这天,有两个皮毛贩子从俄国来到满洲里,投宿在一家叫做“魁生元”的小旅馆里。

当天晚上这俩人就病了。发高烧、剧烈地咳嗽、大口大口地咳血。没两天人就死了,身上布满了淤血的斑。

又过了两天,和他俩同住的另外两个旅客也病了。旅店老板见到人的时候,人已经死去了,浑身青紫,地面上有大量的血痰。

几天后,千里之外的哈尔滨就发现了大量症状一模一样的病人。这是一场触之即死的烈性瘟疫。

但是,这种情况并没有引起政府关注。

不到两个月,这场瘟疫迅速沿着中东铁路,经过海拉尔、齐齐哈尔再到大庆,再到哈尔滨,再到长春,再到奉天(今天的沈阳),然后奔着北京如火燎原般地迅速蔓延开来。

1910-1911年中国东北地区鼠疫疫区分布 (来自《1910年东北肺鼠疫流行情况》)

这个时候,再腐败无能的清政府也必须倾全国之力,遏制瘟疫。

从英国剑桥大学毕业,曾经在西方做过传染病研究的伍连德医生临危受命。清政府任命伍连德为东三省防疫全权总医官。

到了哈尔滨的第三天,伍连德在地下室秘密解剖因为瘟疫死亡的尸体。显微镜下的发现让他大惊失色。

他清楚地看到了一种椭圆形的细菌,这种细菌就是鼠疫杆菌。

鼠疫也被称为黑死病,我在前面的课程里说过,14世纪欧洲爆发鼠疫,三年死亡2500万人。这是人类历史上最烈性的瘟疫之一。

但是伍连德想不透,鼠疫主要通过老鼠传染给人。12月份的东北大地已经天寒地冻了,老鼠根本就很少活动,怎么可能疫情传播这么快?会不会是一种新的鼠疫类型呢?

伍连德想到这里,冷汗瞬间就滴了下来。

如果是人和人之间传播,那么就太可怕了,难怪传播速度如此之快。在东北,一到冬天家家户户都是门窗紧闭。只要是家里有人感染了这次瘟疫,那么全家都在劫难逃。

伍连德认为,这是一种新型鼠疫,在人和人之间经过呼吸道传播。他给这个病起了一个名字——肺鼠疫。中国哈尔滨面临灭城之灾。

在人类历史上,很多瘟疫早期根本没药可治。

比如天花、霍乱;比如2003年中国非典病毒,近些年非洲的埃博拉病毒;再比如1910年的哈尔滨鼠疫。

鼠疫的特效药是在33年之后的1943年才有的,叫做链霉素(streptomycin)。也就是说,伍连德当时控制鼠疫根本没有药。

3、大规模传染病的控制原则

伍连德用了什么方法呢?

这就是这节课要说的大规模传染病的控制原则:管理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肺鼠疫的传染源,就是感染了鼠疫的病人或者尸体。传播途径就是呼吸道传播,通过空气、飞沫传播。

什么是肺鼠疫的易感人群呢?在当时没有疫苗,所以无论老人、儿童还是成年人,只要是接触到病人,那就都容易被感染。所以,当时所有的中国人都是易感人群。

当时,无论是百姓还是行政长官,对于传染病控制几乎一无所知。

老百姓只知道发生了瘟疫,所以就是逃离。家里有了病人,却隐瞒不报,或者到了晚上偷偷地把病危的病人扔在街上。所以,很多尸体被发现的时候,双手蜷在胸前,保持着一个取暖的姿势。

当时的防疫之难可想而知。

伍连德让士兵挨家挨户搜查,一旦发现病人,立刻送到防疫医院,房屋用生硫磺和石炭酸消毒。

防疫勇士

他克服重重阻力焚烧尸体。先是用炸药爆破、挖坑。然后按照每百个尸体10加仑的标准浇上煤油,对尸体进行焚烧、掩埋。这就是管理传染源。

焚烧、掩埋尸体

怎么切断传播途径呢?

既然肺鼠疫是人和人之间呼吸道传播,所以必须减少人员流动并且采取隔离。

他从长春抽调1160名士兵进行交通管制,任何人都不可能穿越封锁线。日本控制的南满铁路,俄国控制的东清铁路相继停驶。伍连德在山海关设立检疫所,凡是经此南下的旅客都要停留5天,观察有没有得病。

在哈尔滨,伍连德设计了一种简易的双层纱布囊口罩,在两层纱布中间放一块吸水药棉,戴上它就可以阻断呼吸道传播。关键是这种口罩成本极低,易推行。

伍连德口罩推行

同时,他又按照病情分为疫症院、轻病院、疑似病院几种。为不同病情的病人进行治疗的同时,还防止了交叉感染。

管理了传染源,切断了传播途径,自然也就保护了易感人群。在这种科学、规范的防控措施下,在短短不到4个月的时间,死亡人数就下降到0。

1911年3月1日,当鼠疫死亡人数零报告的时候,防疫总部内一片沸腾。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依靠科学手段,在人口密集的大城市成功控制传染病的典范。

这次鼠疫牺牲了6万人的生命,但是在当时的中国,这已经是个奇迹了。要知道欧洲三年鼠疫,牺牲了2500万人。

一个月后,“万国鼠疫研究会”在奉天(沈阳)召开,11个国家的代表出席大会,伍连德任大会主席。这是中国历史上在本土举办的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学术会议。伍连德以发现肺鼠疫,战胜鼠疫,扬名天下。

1937年,日本侵华战争爆发,伍连德在上海的家被炸毁,他回到马来西亚。1960年1月21日,伍连德因为心脏病去世。

伍连德用肉身之躯,阻遏了中国鼠疫爆发,他是中国检疫防疫的先驱者之一。

接下来,我们通过这个案例,分析一下对于不明原因、烈性、极速扩散的传染病的群体防控特点。

4、防控不以明确传染源为前提

治疗普通疾病,首先要了解准确的病因、病原体、发病机制。机制研究得越透彻,治疗效果也就越好。

但是,突如其来的烈性传染病不同。在烈性传染病面前,如果能迅速找到病原体,无疑对于整个疫情的控制都是非常有利的。伍连德第一时间找到了鼠疫杆菌,这也是不幸中的万幸。

但是,如果在瘟疫早期病原体不明,或者遇到一种前所未有的传染病怎么办?

比如中国2003年的非典。在早期我们不知道这种病的病原体。到底是细菌还是病毒?如果是病毒,是什么类型的病毒?

在病原体不明的情况下怎么办?

不能等。

防控的第一个层面:对于大规模原因不明的传染病防控,不能以了解病原体为必须前提。应该迅速判断疾病的性质和导致的危害。

搞清楚病原体可能对什么敏感,对什么不敏感。迅速判断传播途径,是飞沫传播,还是经过水系或者消化道传染。

了解传播途径之后,才可能制定针对性的措施。如果是飞沫、呼吸道传播,那么就应该像伍连德的案例一样,按照呼吸道传染病进行管理。

如果是水系污染导致的消化道传染病,比如霍乱,那么防控重点就应该是处理饮用水、垃圾、粪便,管理食品与河道排放等等。

传播途径不同,群体防控的重点也不同。

一旦明确传播途径,就到了防控的第二个层面:迅速进行科学的防控措施,为治疗争取时间。群体利益为主,群体利益和个体利益兼顾。

病原体不明的情况下,或者在伍连德的案例中,即便知道了是鼠疫,但是当时没有特效的药物怎么办?

不能等。

按照群体防控的措施:管理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将不同病情的病人,也就是可疑感染者、感染者和严重病情的病人,进行隔离分类治疗。这既避免了疫情扩大,保护了其他人群,也能对感染者进行悉心治疗,同时体现出医学在重大疫情面前的关爱和救护。

伍连德医生当时采用的防控措施,在今天依然适用于各种烈性传染病的控制,中国公共卫生管理部门已经具备了丰富经验。

近年来,非洲埃博拉疫情爆发,中国政府派遣公共卫生管理人员和医生远赴非洲协助瘟疫控制。我们科就有一位医生被派遣去了非洲,圆满地完成了任务。

伍连德是我最敬重的医生,他是马来西亚华侨,但是他直到离世都在说,“我是个中国人”。

他说过:

我曾经将我的大半生奉献给古老的中国。从清朝末年到民国建立,直到国民党统治崩溃,那一切在许多人的脑海里记忆犹新。中国是个有五千年历史的伟大文明古国,历经世世代代的兴衰荣辱,才取得了今天的地位,我衷心地希望她能更加繁荣昌盛。

今日得到:

1、1910年,哈尔滨发现了一场触之即死的烈性瘟疫。伍连德认为,这是一种新型鼠疫,在人和人之间经过呼吸道传播。他给这个病起了一个名字——肺鼠疫。

鼠疫的特效药是在33年之后的1943年才有的,叫做链霉素(streptomycin)。也就是说,伍连德当时控制鼠疫根本没有药。

2、大规模传染病的控制原则:管理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肺鼠疫的传染源,就是感染了鼠疫的病人或者尸体。传播途径就是呼吸道传播,通过空气、飞沫传播。

3、什么是肺鼠疫的易感人群呢?在当时没有疫苗,所以无论老人、儿童还是成年人,只要是接触到病人,那就都容易被感染。所以,当时所有的中国人都是易感人群。

4、怎么切断传播途径呢?既然肺鼠疫是人和人之间呼吸道传播,所以必须减少人员流动并且采取隔离。

一是设立检疫所,二是设计了一种简易的双层纱布囊口罩,在两层纱布中间放一块吸水药棉,戴上它就可以阻断呼吸道传播。

5、管理了传染源,切断了传播途径,自然也就保护了易感人群。在这种科学、规范的防控措施下,在短短不到4个月的时间,死亡人数就下降到0。

6、伍连德用肉身之躯,阻遏了中国鼠疫爆发,他是中国检疫防疫的先驱者之一。

7、治疗普通疾病,首先要了解准确的病因、病原体、发病机制。机制研究得越透彻,治疗效果也就越好。

但是,突如其来的烈性传染病不同。在烈性传染病面前,如果能迅速找到病原体,无疑对于整个疫情的控制都是非常有利的。

8、如果在瘟疫早期病原体不明,或者遇到一种前所未有的传染病怎么办?在病原体不明的情况下怎么办?

不能等。

防控的第一个层面:对于大规模原因不明的传染病防控,不能以了解病原体为必须前提。应该迅速判断疾病的性质和导致的危害。

9、搞清楚病原体可能对什么敏感,对什么不敏感。迅速判断传播途径,是飞沫传播,还是经过水系或者消化道传染。

了解传播途径之后,才可能制定针对性的措施。传播途径不同,群体防控的重点也不同。

一旦明确传播途径,就到了防控的第二个层面:迅速进行科学的防控措施,为治疗争取时间。群体利益为主,群体利益和个体利益兼顾。

10、病原体不明的情况下,或者在伍连德的案例中,即便知道了是鼠疫,但是当时没有特效的药物怎么办?

不能等。

按照群体防控的措施:管理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将不同病情的病人,也就是可疑感染者、感染者和严重病情的病人,进行隔离分类治疗。这既避免了疫情扩大,保护了其他人群,也能对感染者进行悉心治疗,同时体现出医学在重大疫情面前的关爱和救护。


11、伍连德医生当时采用的防控措施,在今天依然适用于各种烈性传染病的控制,中国公共卫生管理部门已经具备了丰富经验。

12、如果找不到无序的理由,那就先用规则,去恢复有序。

13、重点:. 伍连德医生在非常落后的条件下,用科学方法战胜鼠疫,为人类战胜大规模烈性传染病提供了宝贵经验。 . 在突发、不明原因的大型传染病早期,即便在不能了解病原体的前提下,按照科学的群体防控流程,就有助于控制疫情。 . 控制大规模传染病的原则:管理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你可能感兴趣的:(2020-10-24伍连德:公共卫生如何战胜大规模传染病?(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