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读《给老师的101个教学锦囊妙计》有感

        最近有幸遇到了一本好书,书名为《给老师的101个教学锦囊妙计》。拿到手就觉得有点小激动:感觉里面有许多我一直在寻找的东西。细细翻阅感觉这本书更适合小学以上阶段的老师使用,但作为一名幼儿园老师我仍从书中获得了不少灵感。学习的过程或许是枯燥乏味的折磨,但也可能是生动有趣的经历,究竟会怎么样?一方面取决于学习者的心态,另一方面也取决于学习组织者的策略。《给老师的101个教学锦囊妙计》这本书用许多创新的教学策略让我感觉学习是一件美妙的事,组织学习的老师也有了获得感,是双赢的师生活动。

        书中提到的方法很多老师自己也知道,只是懒得用,或是觉得没什么效果不愿意用。教学中最省事的做法就是把自己掌握的知识讲给学生,然后让他们记住,以为这样就万事大吉了。岂不知死记硬背是最笨的学习方法。如果学生记不住就哀叹自己已经竭尽所能,无奈对牛弹琴,错不在自己。我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记得有一节语言课,孩子们学习《三间树叶房子》的故事。课堂上,我领着孩子们一句一句的念故事,希望他们尽快的能够记住并自己讲出来。一遍遍的重复让孩子们毫无兴致,教室里很沉闷,我渐渐的失去了耐心。好几天过去了,孩子们还是讲不出这个故事来,我便有些急躁,脸色愈发阴沉,孩子们的声音就更低了。我一直在想:问题究竟出在哪里了呢?

      当读到这本书的第四章时,我不由得豁然开朗。这一章重点讲述帮助学生主动学习的策略。文章指出,教师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我一味地追求结果,功利性太强,忽视了孩子的接受能力。因此,在学习《小马过河》这一课时,我改变了策略。上课前,我问孩子们小马为什么要过河,孩子们天马行空的想象与回答逗乐了我。看到我脸上有些笑容,孩子们更活跃了,原来这才是上课该有的样子。孩子们对故事本身有很大的期待,在这种心里期待下开始讲故事,孩子们也愿意听,而且听得很认真。在讲故事的过程中,我借助幼儿用书、挂图、课件、动画片等,加深孩子对故事的理解和记忆,还通过角色表演让孩子体验故事的情节。其中最重要的是课前的小实验,老师扮演大象伯伯,邀请一位小班个头低一点的小朋友扮演小松鼠,中班的个头稍高点的小朋友扮演小马。两个人站在一起后,我让孩子们说一说:为什么大象说河水浅,为什么小松鼠说河水深?孩子们七嘴八舌的开始分享自己的看法,课堂仿佛被点燃了。除此之外,我还要求孩子们回家后把故事讲给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听。通过这些活动,孩子们有了成就感,喜欢学习、乐于学习。另外,孩子们通过动手、动脑、动嘴,在玩中学、在学中玩。让学习的过程不再枯燥。

        这本书提到的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让学生主动的学。主动的前提是喜欢,乐于接受,那么老师所做的工作就是为孩子愿意学搭建心理支撑。课前要考虑学生希望获得什么,简单一点来说就是从学生学习的动机反向考虑问题,有的孩子希望自己的成长能够得到老师的肯定、同学的羡慕;有的孩子希望自己能获得足够多的知识;还有成绩不尽如人意的同学希望得到老师和同伴的更多的关注。不管那种情况,我们要尽量满足孩子学习的心理期待,当他们的愿望被满足的时候,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就被激发出来了。

        课堂教学就像学游泳,水面上孩子们努力向老师设定的目标靠拢,努力向老师和同学展现自己进步,水面下是老师的宏观把控,哪个孩子“落水”了需要帮一把,哪个孩子偏离方向了需要提醒,哪些孩子缺乏信心了,需要我们鼓励,哪些孩子方法不对需要我们纠正,这些隐形的因素对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迷茫无助,搞不清方向的时候,需要我们潜下心来读读书,也许会有不一样的收获。

你可能感兴趣的:(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读《给老师的101个教学锦囊妙计》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