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折叠,折叠社会

读完了之前遗留了一半的《北京折叠》。作为一本科幻小说,其实《北京折叠》的脑洞开的并不大,甚至还不够《天才,疯子》的脑洞精彩(虽然《天才,疯子》号称精神病人访谈手记,我一直当奇幻小说来看,)。《北京折叠》里的北京被划分为三个空间,共同支配享有48个小时,第一空间的人数最少,五百万人享有24小时,第二第三空间的另外七千五百万人口则享有另外的24个小时。三个空间被完全隔离开,不能互相往来,共通有无。


第一空间

小说讲述第三空间的清洁工老刀为了凑齐养女糖糖的学费,冒险前往第一空间给第二空间的委托人送信。在从底层奋斗到上层的好心人的帮助下,安全返回第三空间。在第一空间,老刀接触了上流社会的决策者,无意之中得知原本以为不可逆转的空间转换法则竟然是由第一空间的决策者们操纵的,他们操纵着第二第三空间人的生活。然而,他却不明白自己就算知道这一事实有什么意义。看清了一些事情却又无力改变,到底有什么意义。小说最后老刀回到第三空间,继续着重复又廉价的清洁工作 。 


第二空间

全程叙事平淡,没有高潮迭起,也没有神之转折,简简单单的开始,平平淡淡的结束。在我看来,《北京折叠》说是科幻小说,却更像是纪实小说。三个空间,代表三个不同社会阶层。借用知乎网友评论:第一世界的人从一个social的场合到另一个social的场合,交换名片和资源,一刻也不得休息;第二世界的人工作之余,还要把时间用在技能培养和自我提升;第三世界的人在各种充斥着垃圾信息的互联网上度过,用廉价的食品喂饱自己,又用廉价的社交媒体消耗掉。 


第三空间

而如今大多数的人(当然也包括我自己),时而惶恐于自身的技能缺失,竞争力不足,渴望着自我投资和专业增值;时而又不着调,拖延、懒惰、不专注,在信息爆炸时代下的互联网中虚度年华。令人不得不思考,自己到底是属于第二空间还是第三空间呢?


你可能感兴趣的:(北京折叠,折叠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