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你没有成为"彭小六"

我是谁

"彭小六"是谁?前不久在微博上偶然间看到有人提到了这个名字,好奇,于是就搜索一下。一位文字知识工作者,在而立之年成功地以自己的能力解决个人房款、车款的80后。网上有很多朋友称呼他为"六叔",可我掂量了一下自己的年龄,还是称呼"六哥"比较妥当,毕竟也是慢慢步入大叔行列的年纪了。

另外,"六哥"还有一个身份——签约作家。最开始知道是在今年年初的时候,下载了客户端,当时看了几眼就关掉了。不是内容不吸引我,而是我像很多人一样,只取所需,然后离开。就想豆瓣和知乎,大学时就注册了账号,可除非有所需要,去上面检索一些资料问题外,很少去逛。就像我非常讨厌逛街一样,即使在再火爆的商铺,再有名的传闻,在我这里如果不需要,只能say no!

直到今年暑假,开始编辑的工作之后,在允许的环境下,我开始思考把自己的码字工作规范化和习惯化。于是,陆陆续续的在头条号、微信、豆瓣、知乎、上打开我尘封已久的账号,期待在文字写作方面有更多的交流。经过对各个平台编辑器的使用,最后决定使用。原因有二:一是大屏编辑,不想豆瓣那样让人感觉如此拘谨;二是兼容性比较好,不像知乎那么"高冷"——拒绝一切其他外来编辑格式。所以,我可以一次编辑多次使用,何乐而不为呢?进而,也就看了一些“六哥”的文章和故事,也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期待

现在每一天只要一打开,手机里的消息提醒就如同火山爆发,狂震到手麻。我不由惊呼平台上每一位写作者的旺盛创作力。其中缘由暂且不论,至少"运动"总是让人兴奋的一件事情。后来的一天看到"六哥"的一篇文章,内容是分享他作为一个斜杠青年的经历和生活安排。其中谈到了写作。他说:每天5点起床,快速阅读一本到两本书,做好总结,然后写作,上班工作,下班后开始知识产出。倘若有空,去健身房做锻炼。希望这样写出来"六哥"不会打我,看起来是不是很枯燥,很按部就班,很没意思。恰恰这也是你和我没有成为"彭小六"的一个原因。

孤独而不糊涂

曾经写过一篇文章,名字叫做"努力,是为了形成一种习惯"。其实,稍加注意,我们就可以发掘生活中自己有多么的依赖习惯,而习惯也就慢慢地塑造了我们的生活,促成我们的未来——或平淡无奇、或耀眼夺目。我们努力的过程,就是在与自己原有的"恶习"对抗的过程,也是改变的开始与发生。举一个很小的例子,原本你安排自己每天阅读一篇英文报道,每天六点起床。刚开始的几天,信心满满,斗志昂扬。毫不缺少执行力。到了第三天,你被闹钟喊醒,可脑袋晕沉,双眼奋力紧闭,总在心里说,要不我在睡会,可一回头,就又开始跟周公缠绵,一缠绵分针已经绕着表盘走了两圈。紧接着,自己原本写好的list不得不因此缩水,于是自己脆弱的小心脏也跟着缩水,没了弹性,挫败感接二连三。于是,刚开始的努力几乎前功尽弃。

一藤一蔓惹千秋

严格的自律是一种需要培养的习惯,少有人从一开始就具备了强悍的自制力。在我们未成年时,这与我们的成长环境有关;成年后,你有了自治和自主的意识与权利,那这种习惯就只能与个人有关。不错,我们与"六哥"之间,就缺少的这种中"习惯"的养成。倘若,你能有自制的习惯生活,那么所有成功的人说"你也可以像他一样优秀!"就不是谎言,因为在在这个习惯的前提之下,"nothing is impossible"就是一句没毒的"鸡汤"。话说回来,很多鸡汤都没有毒,只是你总是做不了行动派,所以鸡汤不得不变成了吗啡。我们总是用自己原有的"有一搭没一搭"方式去过日子,然后质问:为什么喝碗鸡汤之后自己没有好转!想想,吃感冒药让身体痊愈都需要身体内分泌系统的全力配合,何况你的生活;如果你给一个行将就木的人或则死人吃药,如果能够枯木逢春,那就真的是一个神话。毕竟,这个世界上没有太上老君,也没有让人起死回生的金丹。所以,是毒药还是解药,喝“汤”的人说了算。

枯木逢春终成树

我们与"六哥"之间,相差的不光是知识的差距,还有"习惯"的差距。埋下头,完成自己每天的计划,慢慢的我们从翘首期盼就会变成并肩而行。

如若不信,试一试不就知道!总是蜷缩在生活的芳草地,总是躺在床上想来想去,用什么跟生活交换,达成变现呢。

你可能感兴趣的:(为什么你没有成为"彭小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