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参考模型(OSI讲解)

计算机网络参考模型

文章目录

  • 计算机网络参考模型
        • 一、什么是七层网络模型
        • 二、每一层的功能与特点
        • 三、osi模型和TCP/IP模型的区别
        • 四、数据封装和解封装的过程
          • 1、封装与解封装过程
          • 2、设备与层之间的关系

一、什么是七层网络模型

七层模型,亦称OSI(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参考模型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制定的一个用于计算机或通信系统间互联的标准体系,一般称为OSI参考模型或七层模型。

它是一个七层的、抽象的模型体,不仅包括一系列抽象的术语或概念,也包括具体的协议。

计算机网络参考模型(OSI讲解)_第1张图片

二、每一层的功能与特点

应用层 网络服务与最终用户的一个接口(用户操作)人机交互窗口,把人的语言输入到计算机当中。例如,在QQ的对话窗口输入字符
表示层 数据的表示、安全、压缩(人的语言翻译成计算机)
将接收到的数据翻译成二进制数组成的计算机语言,并对数据进行压缩和解压、数据加密和解密等工作
会话层 建立、管理、中止会话(通信软件建立会话,比如:QQ)
管理是否允许不同机器上的用户之间建立会话连接关系
传输层 定义传输数据的协议端口号,以及流控和差错校验(防火墙端到端)
将上层数据分片并加上端口号封装成数据段,或通过对报文头中的端口识别,实现网络中不同主机上的用户进程之间的
网络层 进行逻辑地址寻址,实现不同网络之间的路径选择(路由器)
将上层数据加上源和目的方的逻辑(IP)地址封装成数据包,实现数据从源端到目的端的传输
数据链路层 建立逻辑连接、进行硬件地址寻址、差错校验等功能(交换机网卡)
将上层数据加上源和目的方的物理(MAC)地址封装成数据帧,MAc地址是用来标识网卡的物理地址,建立数据链路,当发现数据错误时,可以重传数据帧。
物理层 建立、维护、断开物理连接(网卡,网线,光纤,集线器,中继器,调制解调器)
报文头部和上层数据信息都是由二进制数组成的,物理层将这些二进制数字组成的比特流转换成电信号在网络中传输

简单版的
需求:我们访问百度
L1物理层:需要网线、网卡
L2数据链路:设备是网卡和交换机,我们访问出去时,得经过局域网交换机,而经过局域网交换机,需要通过物理地址寻址MAC
L3网络层:我们得电脑和百度服务器之间在不同网络,所以不同网络之间的路径选择,需要通过工3层(IP地址)来决定
L4传输:传输时,需要遵守一定的协议(TCP UDP)和协议的端口号来传输
L5会话:建立连接到断开连接整个完整的过程,需要会话层控制
L6表示:负责将我们的语言先。翻译二进制一》®压缩(为了传输快点儿)一》©百度服务器进行解压一》
翻译(二进制翻译为我们的语言)
L7应用层:经表示层翻译后,在我们用户可以进行输入、交互的界面(终端)中表现出来。

三、osi模型和TCP/IP模型的区别

在TCP/IP模型中把OSI的应用层、表示层、网络层通常为应用层,目前常用TCP/IP五层模型。

计算机网络参考模型(OSI讲解)_第2张图片

计算机网络参考模型(OSI讲解)_第3张图片

默认情况下
每个端口对应着一个功能例如:8080—》HTTP:以明文形式进行数据传输的协议
443—》HTTPS:以密文形式进行数据传输的协议

四、数据封装和解封装的过程

计算机网络参考模型(OSI讲解)_第4张图片

1、封装与解封装过程

由上三层产生相对应的数据(PDU),将数据交给传输层,在传输层打上传输层的报头(报文头部),形成了一个数据段,交给网络层,到达网络层以后,打上网络层的报头,形成了一个数据包,交给数据链路层,打上帧头和帧尾,形成了一个数据帧,交给物理层,转换成比特流通过传输介质进行传输。

解封装与之相反,接收到一段比特流以后,转换成数据帧交给数据链路层,到达数据链路层以后,检查帧尾,拆掉帧头帧尾,形成一个数据包交给网络层,到达网络层以后,拆掉网络层的报头,形成一个数据段,交给传输层,传输层拆掉传输层的报头,形成一个数据,通过应用层交给相对应的应用程序。

2、设备与层之间的关系

计算机网络参考模型(OSI讲解)_第5张图片

3、各层间的通信

计算机网络参考模型(OSI讲解)_第6张图片

计算机网络参考模型(OSI讲解)_第7张图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