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空杯,谦虚学,犯不较

读《论语》感悟(七十)

原文:曾子曰:“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昔者吾友尝从事于斯矣。”

书中译文:曾子说:“自己有才能却向没有才能的人请教;自己知识渊博,却能向不及自己的人请教;有知识、有才能,却很空杯、很谦虚;被人侵犯也不计较。从前我的一个朋友就是这样做的。”

我的感悟

谁如此优秀?

自己才华横溢、知识渊博,却能向远不及自己的人请教;有知识、有才能,却能保持空杯;虚怀若谷、大智若愚、宠辱不惊、海纳百川,从不计较别人的无理冒犯。

曾子说,他过去的一个老朋友就能做到这样。据说这个老朋友就是被孔子捧在手心里,起早贪黑、一遍遍表扬的颜渊颜回。此时的颜回已经过世了。

“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是说一个人特别能干,学富五车、才高八斗、文彩四溢,却不耻下问,放下身段去问比自己学问低的人。

这是一种谦逊的学习态度。

生活中,每一个人都有着自己的短板。你会造火箭,未必会炒西红柿炒鸡蛋;你懂计算机,未必会养鸡;你手术台上游刃有余,未必能杀死一条武昌鱼。

电视节目上,博古通今的北大才子、名校高材,不照样败给了外卖小哥雷海。言语温润的五岁小儿沈子扬不照样过五关斩六将,登上诗词大会的顶级殿堂。

可见,“三人行,必有我师”不是虚的。术业有专攻。博士级别的颜渊能意识到自己的短板,看到别人的长处,虚心请教别人,的确值得我们学习。

“有若无,实若虚”,有学问却像没学问,知识丰富却谦虚低调不自满。这是一种真实的、敢于认识自我、敢于面对自我的人生态度。

被孔子连声称赞“贤者回也”的颜回,“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三月不违仁”。好名远扬,荣誉证书塞满屋,却善于发现别人优点,“择其善者而从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仍做到既向有知识有才能的人学习,又向少才无能不如己的人学习,这就是“有若无,实若虚”。

四川眉山市苏祠中学退休教师庄学平,为人师表,学高为范,在苏祠中学挥洒了自己的青春和热血,临退休还承担着毕业班的教学任务。调侃说自己油尽灯枯、蜡炬成灰,靠“装嫩卖萌”,将姿势放低到尘埃里参与教学。这种与世无争、不露锋芒、韬光养晦,却让我们看到了一个老教师的万丈光芒。这也是一种“有若无,实若虚”。

“犯而不校”,“校”同“较”,计较。是说优秀生颜回被别人冒犯了,他付之一笑、一笑而过,他的天空飘来五个字“那都不是事”,咱不计较、不还击,根本不当一回事。这是一种豁达、包容、博大、忍让的胸怀、胸襟。

孔子也曾被人说“累累若丧家之犬”,但孔子听了完全不恼,反而觉得太形象了。他不排斥别人把自己比喻成丧家狗,他觉得自己在某种状态下就是这样的,别人说的话在某个部分上是合理的。这就是“犯而不校”,是“耳顺”。

一个人,如果太在意自己的职位、名声,就很难听进去不同意见,尤其听到谩骂,就会痛苦,就会患得患失,就会炸毛,就会打回原型。你看人家名星多厉害,铺天盖地的谩骂、抵毁,照样看潮起潮落,看云卷云舒,看花开花谢。

偶尔听一听其他声音、甚至噪声,有什么可计较的?“有则改之 ,无则加勉”,也是一种修行。

《论语》“泰伯篇”第5章,曾子这段话,让我们看到了一个“问于不能、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的“三好学生”颜渊的境界和胸怀。

我从段话里,学到的是:做人要有谦卑的姿态,空杯的心态,宽广的胸怀;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不耻下问、集思广益、宠辱不惊、和光同尘。

萌一点更可爱

你可能感兴趣的:(放空杯,谦虚学,犯不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