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富‖“她为我留着一盏灯”
作业:(1)根据课堂所讲过的,请谈谈您对交往原则是“亲人要生,生人要熟,熟人要亲”的理解;(2)思考什么是“激活”,为什么《岁月》能将那位受训者的感恩之心激活?希望结合自己的体验来谈,切忌空泛。
社会心理学中,良好人际关系的原则是:
1相互性原则 简单来说就是我们喜欢那些喜欢我们的人
2交换性原则 我们期待人际交往对自己是有价值的
3自我价值保护原则 肯定我们的人,我们也会认同和接纳他们
4平等原则 平等待人,对方感觉到放松与尊严
这是书上的原则。更接地气的一个人际交往原则是“亲人要生、生人要熟,熟人要亲”。
亲人要生
第一次使用这个原则是无意识的。当时正在备考二级心理咨询师,整天处于焦虑状态,不知道自己能否通过考试,每天除了上班睡觉吃饭,其他时间几乎都在学习。忘记了因为什么事情,我和老公吵架了。我这个憋了许久的爆仗终于爆发了。
我俩的吵架模式基本都是我说他听,偶尔他说一句,我十句早已经等着他了,所以吵架时如果我还能叨叨,说明我没有真生气。可是那一次,我是真的生气了,一天多没跟老公说话。后来,在我头不抬眼不挣抓紧时间看书的时候,他默默地送过来一杯热水。我心里没好气,“哼,又跟我套近乎”,心里嘟囔一句,脸上没表情,嘴里却说了一句“谢谢”。他有点吃惊,本该转走的肢体停顿了两三秒才走。
后来,我就能很轻松跟家人说出“谢谢”,老公孩子也在我的带动下说起了“谢谢”。我们之间没有因为“谢谢”而显得生疏,反而彼此尊重,觉得自己的点滴付出被家人看到了,每次都是满怀欣喜地为家人服务。我觉得这个交往原则很受用。
生人要熟
第一次见面时双方都是生人,此时如果跟熟人一样热切地打招呼,彼此之间很快就有了好感。我觉得很多心理学同学都属于这种,来自不同职业、不同年龄、不同地域,对于饮食习惯、偏好、对人的看法、对时事的评价都还不了解的情况下,不用几句话,我们就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好像一下子略过表层,直接进入核心地带。从零接触到卷入,发展速度快的让人不敢相信。想想,第一次见面,一个人就跟我说了一下午,好像我俩在很早之前就是老熟人了,关系不亲密那才叫奇怪呢。
熟人要亲
聊的时间久了,我们成了闺蜜,经常还会聊起一些私密性的话题,真跟自己的亲人一样,没有什么可遮拦的,除了家里的存折和密码没说,其他都说了。我们好的真跟成语描述的一样——亲密无间。我的就是你的,你的就是我的,彼此毫不客气,说话都是非常直接,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没有任何顾忌。在他们面前,我可以放心大胆地敞开胸怀,不用担心他们笑话我,尽管把我的弱点都暴露出来。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我这得了好几个,超值了!
说起激活,我就想到了激活前,那肯定是相反的一种状态“尘封”。它本来就在那里,只是没有被发掘,或者说输入的启动密码不准确。当准确密码被输入,尘封的记忆就像潘多拉盒子被打开,冒出来的是我们想象不到的景象。可能是令人感动的,可能是令人伤心的,可能是让人气愤的,也可能是让人抓狂的。如果出来的景象不是自己能接受的,就埋怨指责那个密码或者是输入密码的人,这是不是有点可笑?
孩子小的时候,注意力不集中,体力旺盛的整天捣乱,我被老师叫到学校是家常便饭,从小到大我都是一个听老师话的学生,怎么碰到这么一个让我生气的孩子。回到家我就会把儿子臭骂一通,经常是越骂越生气,有时候就动手打他。这孩子,比我还倔,就那么扛着,结果我就更加怒不可遏。后来平静下来,我都很自责,“至于发那么大火么,发了火又有什么用,他仍然不知道自己的错误。”那时的我就是个魔鬼。
看,我就是一个埋怨指责密码的人。总是把孩子当自己,说好了的事就得做到。从不考虑孩子还那么小,能力有没有发展到跟我一样,我只是一味地提出要求。那时脾气一向温顺的我一碰就着。
“穆,我发现你情绪很稳定啊”,这是我把研修期间写的所有文档集结成册印刷出来后老师问我的一句话。当时,我一句话就把天聊死了,“老师,您是没见过我发火的样子,发起火来简直不是人!”
不知道老师会作何感想。我说的是实情,学习心理学之前,我也不知道怎么了,没有一个人说我脾气差,怎么到了孩子这里,我就成了暴脾气?今天我明白了,孩子就是激活我的密码,他让我了解到我距离做好一个妈妈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症结在我身上,我需要继续为了孩子、为了家庭、为了自己而改变。
我研修成册的书名叫《更好地成为自己》。之所以起这个名字,我相信原本的自己已经足够好,我需要的不是再加点什么,而是减掉些什么。怎么减?有哪些办法?
寻来寻去,我发现学习就是一种更好的方式,所以再苦再累,我都是一直在坚持学习,因为这就是寻找自己的方式,它让我不再外求什么物质的富足,向内求一样带来精神的富足,我的心变得更沉静,我喜欢现在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