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磨一剑,来自刻意练习 ——听《刻意练习》

“这是一本让你成为天才的书。”一句话,相信会吸引很多人。天才,在很多人眼中、心里,都是可望而不可即的。但在这本书里,作者却用大量的事实向人们证明,那些所谓的“天才”,都是后天作用的结果,而关键的一点,就是“刻意练习”。

《刻意练习》的作者安德斯•艾利克森博士,是美国佛罗里达州立大学心理学教授,康拉迪杰出学者。“刻意练习”法则研创者。他专注于研究体育、音乐、国际象棋、医学、军事等不同领域中的杰出人物如何获得杰出表现,以及“刻意练习”法则在其中的作用。

我们熟知的莫扎特,被认为是不折不扣的古典音乐界天才;帕格尼尼,在小提琴界是天才的代名词;国际象棋大师亚历山大·阿廖欣,可以同时接受26人的盲棋挑战......但在这里,作者却解开了天才的真相——练习,并且是刻意练习。

所谓“刻意练习”,就是在练习过程中,要具有明确的特定目标、具有专注的练习状态、练习包含的反馈和需要走出舒适区。

这就不得不提“一万小时法则”:只要你在任何事上花一万小时来练习,就会成为大师。事实证明,这个法则在很多方面都是错误的。如果我们没有遵循刻意练习的法则,即使你花的时间再长,也不可能做到杰出。

因此,作者提出,要想成就一番事业,变成业内杰出的人物,都需要付艰苦卓绝的努力,无论在生活中,还是工作中,时刻做到“刻意练习”。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快节奏的今天,面对教育这一特殊的行业,“边干边学”是特别适合教师这一职业的。感触最深的便是教师的“预设”在面对一个个鲜活的学生时,总会状态百出。但善于总结反思的老师,总会抓住这些教育契机,反思自己的教学设计,在一次次总结反思中提高自己的教学应对能力,提升自己的教育机智。而这些,恰恰是一个朝向优秀、追求卓越的教师的有意练习。

就像著名教育家叶澜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教学反思可能成为名师。”我的教案上都有反思,每年都在写,可结果呢?如今想来,我的教案反思,只是为了应付这个任务的完成,并没有把每一节课当成是一次练习,并没有刻意的去反思课堂教学,所以,如今,也只能是保证一节家常课的顺利进行而已。对照作者在“刻意练习”中提出必须牢记三F原则(即:专注(focus)、反馈(feedback)以及纠正(fix it)),我们就会发现,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就需要我们真正的做到“上好每一节课----反思----改进”。

在这本书中,作者描绘了杰出人物的路线图:第一个阶段,产生兴趣;第二个阶段,变得认真;第三个阶段,全力投入;第四个阶段,开拓创新。从他们的成名经历中,我们不得不承认:天才来自于刻意练习!

你可能感兴趣的:(十年磨一剑,来自刻意练习 ——听《刻意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