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世说新语》2——“拼爹”

《世说新语》德行篇有这样一段:

陈元方子长文,有英才,与季方子孝先,各论其父功德。争之不能决,咨于太丘,太丘曰:“元方难为兄,季方难为弟。”

陈寔是东汉时期名士,字仲弓,颖川人,和钟皓、荀淑、韩韶合称为“颖川四长”。他出身寒微,和孔子一样,年轻时有志于学,县令被他的学习精神打动了,送他去太学学习,后以德闻名,成为当时颇受敬重的门户。两个儿子也很有出息,大儿子陈纪,字元方;二儿子陈谌,字季方,父子三人的德行名重于世,当时人称“三君”,可能他们父子三人在德行上的造诣就如后代苏洵、苏轼、苏辙在文学上的造诣一样。

大儿子元方的故事大家都清楚,因为中学课文里有《陈太丘与友期行》,元方的讲礼、言语、诚信的家教都已经表露无遗了。

二儿子季芳曾经很巧妙地评价过父亲陈寔的德行:

客有问陈季方:“足下家君太丘,有何功德,而荷天下重zhòng名?”季方曰:“吾家君譬如桂树生泰山之阿ē,上有万仞之高,下有不测之深;上为甘露所霑zhān,下为渊泉所润。当斯之时,桂树焉知泰山之高、渊泉之深?不知有功德与无也。”

有人问陈谌:“您的父亲太丘先生,究竟有些甚么功业和德行,而蒙受着天下如此崇高的名望?”陈谌回答:“我父亲就好比桂树生长在泰山山坳里,上有万仞高的山峰,下有难以测量的深潭;上面受到甜美的露水的滋润,下面为清洌的深泉所浸染。在这样的时候,桂树哪里能知道泰山有多高、渊泉有多深呢?我不知道有功德呢还是没有功德啊。”

最后一句又是一个包袱,高山仰止却不知道有功德与无也,这个谦虚非常巧妙。

可见陈寔的家风非常好,当然培养出来的孙子厉害,元方儿子陈群(字长文)在曹操时期为吏部尚书,魏明帝时做到司空、尚书事等官;而季访儿子陈忠(字孝先),多次征官都不去,后来是杰出的隐士。

陈群和陈忠小的时候,大家都说他们的爹厉害,于是就有了以上这两个孙子的对话了:

陈纪的儿子陈群,有杰出的才智,和陈谌的儿子陈忠,各自讲述他们父亲的功业德行。两人争论,相持不下,就去问祖父陈太丘,请他裁断。陈寔说:“元方做哥哥不容易,难以和弟弟分高下;季方做弟弟也不容易,难以和哥哥分高下。”

“难兄难弟”这个成语就出自这里,但与现在的意思完全不同。

当两个孙子的讨论各自的父亲哪个的功业德行更高时,祖父陈太丘不好分辨,两个儿子,手心手背都是肉,自己对两个儿子也比较满意,这个裁判角色确实让陈太丘为难了,这里的”难兄难弟“(注意”难“字应该读第二声)用以称人兄弟才学品德均佳。

这才是魏晋时的”拼爹“,拼的是德行功业,而不是金钱权势。而现在的”拼爹“完全走样了,把拼的是除了品德外的其他项目,就如”难兄难弟“这个成语一样,把品德去掉,现在却常用来讽稳健两人为差不多的货色,具有贬斥嘲讽之意。

为何要读《世说新语》,就是要从这个小故事里捡回德行,与德行比自己高的人交朋友,去追那些有德行的人,家庭教育也是以德为先,这样才是正确的价值观。


图片来自百度

你可能感兴趣的:(趣读《世说新语》2——“拼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