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富 || 案例问答:我看案例分享

心理学家从不相信个案和例子,因为其随机性和主观性太过明显,但我们愿意相信大样本基础上的科学研究发现。我们希望听到动听的心理故事,但更愿意看到众多心理学观察的数据和总结。


一问一答


上个月27日,“中国本土心理学群”就如下案例讨论,我就案例分享本身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案例】

大家好!我是张某,南中医中医本科毕业。非常感恩有这个平台让我从中学习了很多各位老师们丰富的经验和临床技能。今天轮到我分享。有感于武连仲教授用五心穴治疗顽固性失眠的案例,我用于临床治疗中,有一典型案例疗效非常显著。

阿荣,女,57岁,绝经十年,游泳运动员,自2000年比赛后,失眠明显,依赖安定才能睡觉,2015年来加(拿大)探亲,来我诊所时已十多天不能安睡,服用安定后终日昏昏沉沉,似睡非睡,心悸,盗汗,便秘,人极易兴奋,舌淡红,苔薄白微腻,脉细弱。笔者取双侧涌泉穴,双侧劳宫穴,水沟穴,加内关,神门,治疗一次当天晚上9点就开始睡觉,至次日5点醒,睡眠质量很好。病人非常高兴,随后一周2次治疗5次,病人睡眠质量稳定,也不服安定了,精神也好很多。随后,配“柏子养心汤”加减善后以养心安神。至此,病人每每来加,都要来我处扎针调调时差,回国则服用中药调理。

我也非常欣慰能用神奇的针灸中药帮助病人,解决他们的痛苦。这是我的一点小小的体会,谢谢大家!

【回答】 

非常感谢张老师的分享。我是个医生,对中医一窍不通,也没有拜读过“武连仲教授用五心穴治疗顽固性失眠的案例”,因而对针灸治疗失眠的效果不敢置喙。但作为一名在心理学指导下工作的咨询师,自觉对失眠症(insomnia)的认识并不浅薄,也处理过不少失眠症患者。在此,只想对张老师所提供的案例,尤其是其断言对这一“典型案例”的治疗“疗效非常显著”,我发表自己的看法,并求教于方家。

通过张老师有限的文字,我无法明确作出该女性就是“失眠症”的诊断。一般情况下,我还会仔细询问或排除与其失眠相关的诸多因素,比如急性应激、所用的药物、过度的睡眠防御性思维、精神疾病等等,而对失眠引起的焦虑、抑郁情绪、恐惧心理,以及因此而导致的精神活动效率下降引发的社会功能受损等,我会特别关注。

明确这些非常重要,因为直接关系到接下来的如何治疗和治疗效果。失眠到底是“因”?还是“果”?有些时候,只要这种因果关系搞清楚了,可能不用采用针灸和中药,只是简单的心理暗示就能把多年不愈的失眠问题解决。不信,可以去问问任何一个有十年以上工作经验的神经科、精神科医生或心理咨询师,他们会说出此类案例不只一个两个,只是他们从不认为这是什么“典型案例”,更不敢说自己的“疗效非常显著”罢了。

我百分百相信针灸和中药能“帮助病人”。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也是针灸和中药的受益者。但作为一个科学工作者,我不认同张老师将针灸和中药表述为“神奇的”。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神奇,神奇源于我们的无知。如果有人用针灸和中药把病给我治好了,而我又对针灸和中药缺乏起码的认知,自然就会觉得针灸和中药是“神奇”的。可张老师是“南中医中医本科毕业”的,又从事着中医临床工作,用“针灸中药帮助病人”还觉得“神奇”,说明什么呢?

很多外国人说中国很“神秘”,我知道那反映出他们对中国的无知。不知道一个像我这样的医生或心理咨询师如果说自己所从事的专业很“神秘”或很“神奇”,同行们看我的眼光会是怎样的!


边芹的书要读,之后便知道外国人说我们中国“神秘”的险恶用心,也能知道我们觉得自己文化神秘的悲剧!


我始终对中医充满敬畏,这当然可能也与我一直对中医的无知有关。我有几个从事中医的朋友,也有十分敬仰的老师。平时交流,我们说得最多的,就是试图分开“作为传统文化的中医”和“作为医学(治病救人)的中医”,而努力避免的就是对所谓中医师“名族瑰宝“、“博大精深”的空谈,更是视诸如《试论“量子纠缠”与针灸》之类的学术争鸣为扯淡。

啰唆了那么多,有一点必须声明,我觉得自己能够理解张老师用短短的5次就让那位失眠者症状明显缓解并停药后的心情,如果是我——不论采用什么方法让病人走出病痛,也定然会“非常欣慰”,也会忍不住分享自己“一点小小的体会”。因此,对于以上言辞当中的不当或不厚道之处,敬请原谅。

最后,摘录一段话,想借权威心理学家之口,表明一个心理工作者对案例(个案)分享本身的看法和态度,我想任何一个科学工作者也能明白我内心的表达:

心理学不相信个人的智慧,更相信科学的方法,而科学方法的本质是证伪,即对我们的经验、常识和直觉,产生怀疑、挑战和批评。从原则上而言,心理学家不怕犯错误,但害怕以假乱真。心理学家也不相信那些能回答所有问题的绝对真理,但相信对所有问题应该有一个相对正确的答案。心理学家从不相信个案和例子,因为其随机性和主观性太过明显,但我们愿意相信大样本基础上的科学研究发现。我们希望听到动听的心理故事,但更愿意看到众多心理学观察的数据和总结。

说这话的是清华大学心理学系的彭凯平教授,我摘自他为加拿大人基思·斯坦诺维奇的那本名著《这才是心理学:看穿伪心理学的本质》(第10版)写的序言。自从读过这本书之后,我在分享心理案例时,就再也不敢轻谈什么咨询效果,而是努力说明白我所咨询的是什么性质的心理问题,我的咨询是如何起效的。


就是这本书,值得认真读!

你可能感兴趣的:(李克富 || 案例问答:我看案例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