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隋纪二》

公元618年

八月,起义部队薛举去世,他儿子,太子薛仁果继位,居住在折墌城,追谥薛举为武帝。

十七日,李渊任命李世民为元帅,攻打薛仁果。

李密轻视王世充,东都粮食紧缺,王世充意在决战,李密听从众将意见与王世充列阵决战,不久李密兵败和一万多人逃往洛口。李密的幕僚将佐不少都被俘虏。经此一役,李密不少将帅归顺了隋。

九月,宇文化及到魏县,心腹之人丧失殆尽,兵力日益削弱,兄弟们更没有什么计谋,天天喝酒听歌,化及智及互相抱怨,宇文化及知道肯定要失败,叹息说,人总是要死的,怎能不当一天皇帝呢,于是鸩酒杀死杨浩,自立。

李密归顺唐王,有关部门供应颇差,李密不满,李渊对其厚待,常称他为弟,将舅舅的女儿独孤氏嫁给他。

十一月,凉王李轨登皇帝位。

初八,李世民攻克薛仁果,薛仁果出城投降。李世民把投降部众归还给薛仁果等人,一起外出打猎不加戒备,这些人都愿意以死效劳。

李渊派李密迎接李世民,李密惊服,私下对人说,真英主也!不如是,何以定祸乱乎!

李密怀有二心,于是想东山再起,向李渊说,可以去攻取王世充,李渊应允,为其壮行。

十二月初二,李渊下诏以秦王李世民为太尉、使持节、陕东道大行台,蒲州及黄河以北各府的兵马都受他指挥。

李密密谋反叛,部下劝阻,李密不听从,熊州行军总管盛彦师设计截杀了李密和王伯当。首级传送到长安。



下面是两则故事分享,摘自《资治通鉴·隋纪二》

故事一

(王世充城内粮尽使用妖言蛊惑兵士带精兵驻扎城外,希望与李密决战)李密召集各位将领开会商议,裴仁基说:“王世充率领他的全部军队到这儿,洛阳必然空虚,我们可以分出兵力把守王世充军队要经过的要道,使他不能再向东前进,另挑选三万精兵,沿黄河向西进逼东都。王世充回军,我方就按兵不动;王世充再次出军,我方就再逼东都。这样,我方还有富余的力量,对方疲于奔命,肯定能打败他。”李密说:“您说得很好。但现在东都的军队有三个不可抵挡:武器精良,这是一;决计深入我方,这是二;粮食吃完了决战,这是三。我们只要利用城池坚守,保持力量等待,对方想交战打不成,求退兵又没退路,过不了十天,王世充的头就可以到我们手中。”陈智略、樊文超、单雄信都说:“算算王世充的士兵少得很,又好几次打了败仗,都已经吓破了胆。《兵法》说,‘己方力量是对方一倍则作战’,何况不止是一倍!况且刚刚来归附的江淮人士,正希望乘此机会一展身手建立功勋,趁他们的锐气利用他们作战,正可以成功。”于是众将领大声表示赞同,想打的占十分之七八,李密受众人的意见影响,决定照办。裴仁基苦苦争辩却不能说服众人,敲着地叹息道:“阁下以后一定会后悔今天的决定。”魏徵对长史郑颋说:“魏公虽然屡次打了胜仗,但是精兵骁将伤亡很多,战士心身很疲倦,有这两点很难应敌,况且王世充缺粮,志在决一死战,很难和他争战以决胜负,不如挖深壕沟,加高壁垒以拒敌,过不了十天半个月,王世充粮食吃完了,必然自己退兵,那时再追击他,没有不胜的。”郑颋说:“这是老生常谈了。”魏徵道:“这是奇策,怎么说是老生常谈!”拂袖而去。

故事二

(李渊怕李密叛乱于是想召回他来试探他)李密到稠桑,接到敕书,对贾闰甫说:“敕书派我去山东,又无缘无故召我回去,天子曾经有言,‘有人坚持不让你东去’,这种谮言起作用了。我现在如果回去,必定要被杀了,不如攻陷桃林县,取了县里的军队、粮食,向北渡过黄河。等消息到了熊州,我们已经走远了。假如能到黎阳,大事肯定能成功,您以为怎么样?”贾闰甫说:“主上对待明公您非常好,何况国家的李姓,符合图谶,天下最终要统一。明公您既然已经归顺了,却又产生了别的意图;任瓌、史万宝在熊、穀二州,这事早晨发动,晚上他们的军队就会赶到,虽然攻陷桃林,哪里有时间召集士兵,一旦被称为叛逆,谁又能容纳?我为明公您设想,不如暂且按朝廷的命令行事,以表明根本没有异心,自然那些谮言也就不起作用了。您再想出关前往山东,可以慢慢考虑怎么合适。”李密生气地说:“唐让我和绛侯周勃、灌婴一样不能割地封王,怎么能忍受?况且他和我都应了谶文。今天不杀我,听凭我向东前进,足以证明王者不死;纵然唐平定了关中,山东最后也是我的。老天爷给的不拿,却要白送给人吗!您,是我的心腹,怎么这样想!如果不能一条心,就斩了你然后走!”闰甫流着泪说:“明公您虽然说也应图谶,但近来观察天道与人事,已经逐渐地不合适了。现在海内分崩离析,人人想自己独断专行,强者称雄;明公您又开始逃亡,又有谁能听您的调遣?况且从杀了翟让以后,人人都说明公您弃恩忘本,今天谁还肯把自己的军队乖乖地交给您呢?他们必定顾虑您夺兵权,要加以抵抗,一朝失势,哪里还有立足之地呢?如果不是蒙受您的特殊恩典,怎么作如此深切坦率、毫无忌讳的言谈!但愿明公好好考虑一下,恐怕大的福份不再会有了。如果明公有安身之处,闰甫我又怎能怕死呢?”李密十分气恼,举刀要砍贾闰甫;王伯当等人使劲劝住,于是放了闰甫。贾闰甫逃往熊州。王伯当也劝阻李密,认为不可以起事,李密不听。王伯当于是说:“义士的志向,不因为存亡而改变。您一定不听,伯当和您一同死就是了,不过恐怕最终也没有用。”


这一纪讲述了宇文化及等人,因为智谋不足,草草弑帝夺权,而没有谋划下一步的安排打算,导致走投无路,一干人等行将就木。而另一边李密兵败之后,没有更大的格局与胸怀,居于人下,自认为自己的功劳很大而怨愤不满,怀有异志而不能认清自己,部下指出过失却要因为一时气愤而挥刀相向,虽然深的士卒军心,但终究聪明反被聪明所误,妄信图谶,最后不仅没有保全自己,还身死族灭,身首异处,所以在利益面前更能看到一个人的品性,如果礼怀部众,谦虚沉着,又怎么会落到这样的地步呢。


喜欢历史的小伙伴不妨点个关注和赞,之后我也会定时更新,当然,如果您有自己的看法可以在评论下方留言,让历史充满生趣,告别你印象当中的历史。

你可能感兴趣的:(《资治通鉴·隋纪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