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的逻辑》读书笔记之十二

      《课程的逻辑》第十二章谈论的是综合实践活动的含义、价值及其误区。

    (一)概念理解

        综合实践活动的含义:超越传统课堂教学制度一一学科、课堂、教学一一的束缚,使学生置身于活生生的现实的(乃至虚拟的)学习环境中,综合的习得现实生活及未来生活所需的种种知识、能力、态度的一种课堂生成模式。

        综合实践活动的价值:智慧统整与知识统整。它不只是改变一种课程组织方式,它在本质上是课程价值观的深层变革。它追求"科学智慧"与"艺术智慧"的统整,追求"学科知识"与"生活知识"的统整。当然这种统整必须满足如下条件:第一,组织问题解决型教学;第二,直面有现实感的问题;第三,形成合作学习网络。

      综合实践活动的强势特征与误区。

        强势特征:第一,为学生生存能力教育开拓了广阔天地;第二,为学生的学习方法的学习提供了坚实的舞台;第三,为新型师生关系的确立注入了新鲜的活力。误区:即三种不良取向。第一,功利主义与精英主义取向;第二,知识主义与技能主义取向;第三,活动主义与体验主义取向。

    (二)实践认同

          对"登山型"课程学习观的认同。

        "登山型"课程学习观是以杜威的"经验"说和维果茨基的"活动"概念为基础的"䢖构主义学习观。它关注学习主体与环境的积极对话,从而提岀了以"反省性"思维为基础的"探究"性学习概念。它强调学习乃是学习者同客观事物的对话;同教师和同学的对话;同自身的对活。从而建构世界,建构人际关系,建构自身。这种"学习观"向教师提出了实践课堂教学转型的三个课题:活动型学习;合作型学习;反思型学习。目前我国进行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从自然、社会、自我三个维度切入,引导学生探究物质世界、关注社会生活、感悟自我成长有了很好的尝试,需不断深化,争取更大的成绩。

你可能感兴趣的:(《课程的逻辑》读书笔记之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