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正常体温37℃已成历史:体温普遍降低意味着什么?

     人类体温在170年间下降了0.4℃1851 年,一位名叫卡尔 · 温德利希(Carl Wunderlich)的德国内科医生,收集了25000 名病人的腋下体温数据,首次确定了人体正常体温为37 ℃,这种说法一直延续至今。但是,近年来,许多科学家研究认为人类体温在不断下降,37℃已经成为历史。

   今年初斯坦福大学医学院发布一项研究表明,自19世纪以来,成年人的平均基础体温持续下降,从37℃降到36.6℃。人类体温在170年间下降了0.4℃。体温下降意味着什么?科学家继续研究,体温每降低1℃,免疫力就会下降30%以上;体温每升高1℃,免疫力就会提升5~6倍。体温下降,就意味着我们免疫力下降,大大提高了病毒、细菌感染和癌症的发生率。 而众所周知,体温是和基础代谢率挂钩的,体温每上升1℃,基础代谢会提高13%。体温过低,可能意味着代谢不好。

基础体温持续走低,白细胞就会“消极怠工“。白细胞属免疫系统,能识别异物,并作出反应,把病原体扼杀在摇篮里。↑基础体温上升,白细胞免疫应答迅速,↓基础体温下降,白细胞工作效率降低。基础体温下降 = 免疫力降低↓假如病毒或异物,躲过了白细胞的"追杀",每天漏掉一点,它们可是会自我繁殖的,一生二,二生三...最终演化成疾病,炎症,甚至,肿瘤。

科学家研究基础体温下降跟我们生活中关系最为密切的两大因素是:1,缺少运动2,无时不在的空调冷气而且,基础体温下降,新陈代谢减缓,血液流动就变慢:热能达不到手(脚)指末梢,就会四肢不温,畏寒;血液流动慢,上输头部的供血供氧不足,就会犯困、没精神;血液流动慢,心脏跳动缺乏动力,就会出现气促,乏力,心悸,头晕目眩。这些表现,不就是我们中医说的阳虚吗?阳虚则基础体温低;阳气足,则人愈暖和。阳气旺盛的人,气血运行流畅且澎湃,周身营卫之气足够强抵御外邪,风寒水湿燥火都不得近身。在中医里,提升基础体温的两个思路:温肾阳:补先天之火。温脾阳:补后天之火。肾气足,气血充盈,连手指腹都是圆鼓鼓的。肾为先天之本,是“一身之阳”,像阳光,像火,照耀、温煦着全身。肾气足,血液运行畅快,气血充盈,体内每天都是阳光明媚,充满生机,各脏腑运行正常。当肾阳虚,身体内就像阴天,气温降低,带来直接的后果是血液运行变慢。寒和湿是连在一起的,温度低,肾火不够热力,水湿就蒸发不掉,湿气沉重反过来加重了凝滞、淤堵,气血运行就更缓慢了。脾气足,消化力强劲,五脏六腑都有充足的营养。脾主运化,运化水湿,运化水谷精微给全身,它就像五脏六腑的饭堂一般的存在。脾胃为坤土,能资生一身。吃进肚子里的食物,先由胃受纳,再由脾去“化”和运输分发。脾阳充足,消化能力就强,该分发的分发,不堆积,自然就没有积食,虚热,也不会有嗳气、呃逆、反酸了。

阳气值太低时,艾灸最能扶阳“充电”▼宋代医书《扁鹊心书》:自古扶阳有三法,灼艾第一、丹药第二、附子第三。灼艾就是艾灸,所以恢复阳气,首选艾灸。艾灸是驱寒湿第一中医外治法,也是最普及的阳药,古人习惯把太阳成为天之阳,把艾草成为地之阳。它的纯阳之性,能让人快速暖起来,也能快速拔除体内的寒气。

曾经一个喜欢熬夜的女性艾友留言说:坚持艾灸三个月,手脚暖和了,脸上的皮肤不下垂了,颜色也好看了。我们要她灸的穴位就是一般的保健灸:取穴:大椎、肾俞、中脘,关元各20分钟。当时是秋冬用的关元穴,你现在可以换成气海穴,也可以不换,如果你时间多,喜欢加上足三里、三阴交都可以。

体寒严重的艾灸2天休一天;一般艾灸1天休一天。不喜欢艾灸的人,天气好的时候出去晒晒太阳,可以每天早上3片醋泡姜;再结合推腹早晚各20分钟,敲打脚心左右各100个以上,越多越好。

你可能感兴趣的:(人类正常体温37℃已成历史:体温普遍降低意味着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