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外

       


        应该是在1998年的时候,我已经进入到镇上的初中上学了。上个世纪90年代末的农村生活虽然吃穿不愁,但要说富足,却还是远远不够的。刚开始的时候,我和好多离家远的同学一样,拿着父亲给我买的一个很大的搪瓷杯子,在放学铃声响起的时候以最快的速度挤到学校东边角落里一个低矮的房间外边,然后排起长长的队伍眼巴巴的望着里面升腾而起的水雾,慢慢往前挪动。那些雾气的下面是一口又大又深的铁锅,里面盛满了正在沸腾的那锅水正等着我们用自己的大搪瓷杯子去舀。然后我们就又各自回到自己的教室,拿出带的馍馍泡到开水里面,撒点盐,再放一些从家里带的炒葱花或是咸菜。现在想想那一大缸子白囔囔的开水泡馍上再飘上些许绿油油的葱花,再拌一些零星的淡黄色油花,还是会忍不住流出口水。后来父亲嫌我每天吃这些有些苦,就决定让我去他的厂子里吃饭,当时年纪尚小,只知道顺从自己的家长,现在想来为人父母觉得自己的孩子正在长身体,每顿饭都不应该随便一吃吧。而且我知道父亲一直在这个厂子里上班,家里的饭菜和家务一般都是母亲打理的,而现在为了我的身体,父亲一个大男人都要十指来沾阳春水了,还要在上班之余来做这些,现在想来真的是为难父亲他老人家了,于是我不用再去挤着排队舀水了。大概是初二那年,每天12点放学我就去父亲的厂子里吃饭。哦!忘说了,他们厂在我们学校附近大约100米远吧,每天铃声一响,收拾好一切,我就去父亲的厂子里吃饭,吃饭的地点就在父亲的办公室里,隔壁就是车间。与其说是办公室,还不如说是一个小型的仓库,里面除了一套办公桌椅之外,放置了好多别的东西,可能都是车间生产需要用的东西吧,杂七杂八的。而且父亲总是很忙,我回去之后招呼我一声,告诉我吃的东西怎样怎样就急匆匆的出去忙了,以前觉得自己父亲就是在上班,现在觉得12点应该是休息时间呀,他为什么总那么忙?看着他匆匆离去的身影,我点着头就自己给自己弄吃的,有时是已烧好的稀饭;有时是从他们灶上打的饭菜;有时就只有买了几包榨菜,还有溜的馍馍;可能那天父亲特别忙吧,我独自一人边吃热乎的饭,边环视着办公室四周的一切物件。那一层层的硬纸板,一大摞摞起来的蛇皮袋子,还有放在角落里那个给我做饭的电热炉子,吃完饭后实在无聊,就走到这个空旷又杂乱的办公室的后边,朝那个不锈钢的窗子外边看去,初中时期的我个头不过一米五几左右,那个窗子又高,我站在那里一眼看到的是一堵土墙,就是土崖的一整面,上面是平整的,还有凿过的痕迹,我很想知道那下面是什么,于是就垫了一个小凳子,探头往下看,那时挺失望的,其实也本应没什么的,就是一些常年的积叶,还有一些垃圾。父亲中途回来了几次,每次都劝我多吃,说是只有多吃才能把胃撑大,下一次才会吃的更多,我很不以为然,其实真的吃不下了,但是因父亲的说辞还是多吃了几口,后来真的发现胃比以前大了一截,个子也长高了一些。

上师范时宿舍的姐妹们

        转眼就到了2000年。我也初中毕业了,从小镇的初中来到了一个离家很远的学校上师范,师范学校是我人生一个很大的转折,因为他为我懵懂的心扉开启了一扇认知世界的大门。至今还对刚开学的日子记忆犹新,2000年9月13日。那天校园里的熙熙攘攘和我的初来乍到格格不入,但是母校的热情和多姿在我的心头留下了深深的烙印,学姐学兄们的帮助和引导,让我的顾虑和生疏感几乎在一天中就消失殆尽,有没有觉得是似曾相识的感觉?对呀,和现在的好多致青春影视作品里的开头都是一样的,原来那就是青春,我就在这样一个热情似火的校园中度过了一生中最宝贵的三年,大师是一所很有包容和情怀的地方,我本是一个内向多感的人,但是自从大师的洗礼之后,我的性格开朗了很多,我们宿舍的姐妹们都来自于相邻的县区,从一开始到毕业,我们一直相处特别和睦,每天一起床就伴着娜娜同学放的流行音乐洗漱,直到现在我还有边听音乐边做事的习惯,大概也是从那时就养成的吧!才女娟子是我很钦佩的人,他长得瘦小却又白皙,薄薄的嘴唇说话的时候条理清晰,逻辑性特强,正好见证了嘴唇薄的人说话都特别好的理论。因为我对文学有很强的兴趣,但又没有什么像样的作品,而娟子却相反,她是我们班的团支书,同时担任团委的编辑,因此一直是我羡慕和追逐的目标。再说说小琴吧,肤色是黑了点,但一点也掩饰不了他端正的五官,一双虽有些近视,但绝对炯炯有神的双眸,说起话来也是一串串的往外吐,都过了10多年,每每想起她,就好像她就站在自己身边似的。至今犹记当年一个深冬,我俩周末下午闲来无事,晃晃悠悠的就转到了一个广场上,因为是深冬的广场,人迹尚少,雾气却很浓,谝着、说着、畅想着,就来到了一个苹果摊旁,已经忘记了是谁买的单,总之后来诺大的广场上就剩我俩啃着冰冷又甜的苹果,有说有笑的声音。我隔壁铺上的大玉儿可是十足的学霸,她勤学的事迹多的不胜枚举,就挑典型的试举一二例吧!我们开设有毛笔书法课 ,所以大家都备足了很厚摞的毛边纸 ,以前的床围都是用布围起来,最流行的就是小猫钓鱼的那种,大家肯定有印象的。我们的大玉儿却不走平常路,她在自己的床围依次贴了几大张毛边纸 ,其曰:“我晚上想起自考书上的知识点时就可以顺手写上去。”果然一段时间后她的床围成了我们宿舍一道壮观的风景 ,黄色的毛边纸底色,密密麻麻横竖交错的如蚁般的面。不得不慨叹古有祖逖闻鸡起舞忙今有玉儿夜半墙上书写苦!刻苦的精神是可以传染的,那时的我们除了玉儿最甚,其他的也都不输气节,一个胜过一个。记得那时候晚上一到10点就熄灯,我们为了多学一些知识 ,就从一个叫马家巷的地方批发了好多捆蜡烛,一捆十根,一人一捆。熄灯之后一根根蜡烛微弱的火苗就陪伴着亲如姐妹的我们在知识的海洋里边遨游,现如今大家早已各奔东西 ,在不同的地方过着属于自己的生活,可当时对知识的渴求还有练就的自学能力以及绝不服输的精神却一直追随着我们,成为我们一生的财富。这些是我们姐妹在2000年到2003年这一千多个日日夜夜里共同创造的。有语言:“每个人的相逢都不是偶然,冥冥之中肯定有着某种渊源”。不管怎样,都感谢生命中和你们的相遇、相知。后来随着我们的毕业,菲菲和命运做了抗争 ,考上了向往的大学,走向了更远更大的世界,她追随了自己的心。对当时的我来说,是连想都不敢想的 ,给她致敬!婷婷还是一如既往的美丽和乐观 ,虽然学习不是很好,但是她身上散发的青春魅力以及和大家在一起的欢声笑语一直是那么的美好。最后必须得提的就是年龄虽小却做事头头是道的阿芝,她笑起来甜甜的,个子吗?在我们宿舍乃至我们班都是翘楚!很开朗的性格,感觉比较马大哈,实则重情又重义!我们每个人的事她都特别上心,能力绝对是实力派的。最喜欢的就是她的笑容,就像春天里的阳光瞬间可以让你阴霾全消。毕业到现在有16年了,16年里总是在不经意的午夜梦回大师的那间宿舍,我们依旧有说有笑;梦到那些红色的竹箱白色的脸盆蓝色的床单;梦到哪个不大的窗外挂着的衣服,还有远处天空悠悠的白云,以及下面成片的麦田。我们早已离开却似乎并未离开!                                                                             


        2003年我来到了一个大一些的城市,在一所师范学院里学习了两年。记得刚开学在自习教室里晚修时,望着窗外那条车水马龙的大街还有五彩缤纷的路灯感到一阵阵的陌生,不过离家好几年了早就习惯了这种要适应新环境的挑战。那时的愿望很简单,就是认为没有很多收入的父母挣点钱供我上学不容易,一定要好好学习。于是就努力的学习,每天起床很早然后到饭堂吃早点之后便到一处人少的地方去读书,有时是很大的操场,有时是绿茵深处的座椅上,有时是幽静温馨的图书馆……那也是一段惬意美好的时光。现在想想那时的简单对如今的自己来说简直是一种奢侈。记得最深刻的是学校后边塬上的铁路,它隐藏在一排排的家属楼身后,经常能听到火车经过时压着铁轨的撞击声,起初觉得挺烦。因为他也坐落于我们宿舍的后边,慢慢的就习惯了,直到最后觉得要是没听到火车鸣笛或是经过的声音反而失落。记得那年冬天,我坐在五楼宿舍上铺的床上,抱着双腿,看着窗外白茫茫的一片,看着礼堂顶上那一片片的白雪遐想连篇,憧憬着自己的未来。2005年带着对教师工作的无限憧憬,我如愿以偿地成为一名人民教师。初做人师的一幕幕,到现在还历历在目,有年轻人的憧憬,还有些许的青涩,更有几多的彷徨。随着原来学校的几次重新洗牌,我算是安定了下来,每天在简单的单位宿舍过着简单的生活。教室,饭堂,宿舍,三点一线,虽然简单可到底有属于自己遐想的一方空间,在课余时间泡一杯茶,站在楼道的窗前伺弄伺弄窗棱上摆放的一排排自己养的花花草草,就这样一个人静静的待着,静静的伺弄着他们,时不时地望向窗外那一方碧蓝的天空,有时万里无云,有时白云翩翩。在空旷的天际下是美丽的校园,楼宇相间,两列整齐的法桐拥有他们独有的高雅和稳重,永远不失风姿的矗立在道路两旁。春天有纯洁的玉兰,夏天有热烈的月季,秋天有火红的柿子,冬天的校园也并不落寞,即使下雪,那雪地里的脚印也有一种让你回味无穷的韵味。一晃就10多年过去了,我从生机勃勃的春天里走来,又趟过落霜的秋叶;从年少不经事的少女长成了沧桑几许的妇人。是谁让岁月如此匆忙?是谁又让岁月如此令人回味?

       


        一路走来,窗外的景色在地点的转变里、在季节的更替中、在岁月的流逝下变换着.……父亲早已不再为我的吃饭操心,同宿舍的姐妹们也只是在微信中相互问候,还有过去任教的学校,也伴随着我的青春一去不复返。就如歌中所唱:“悠悠岁月,漫漫人生路,上下求索,渴望真诚的生活……”有多少次回头去望,却只能转身继续前行;有多少人和我们擦肩而过,也只能在心底默默的祝福;窗外的风景已和前边不同,领略的同时,我只能迈开前行的步伐!

愿以后的日子里窗外的景色如童话世界一般美好

你可能感兴趣的:(窗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