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的来源|关于情绪那些事儿(一)

为什么我们学习了那么多的育儿方法,在指导孩子写作业的时候,还是忍不住抓狂,甚至想要原地爆炸?

其根本问题就出在情绪上面,关于情绪,梁宁在《产品思维30讲》的课程中,有一个经典的比喻:

如果把人体比喻为一部手机,我们后天习得的所有知识和技能就像是一个又一个的APP,而我们的情绪才是操作系统,如果操作系统出了问题,再好的APP也会失效。

关于《关于情绪那些事儿》这个系列,准备分四个部分来讲。

一、通过大脑工作模式认识情绪的来源

二、人类的基本情绪

三、自我情绪管理的ABC法则

四、沟通中的情绪管理

第一部分

通过大脑工作模式认识情绪的来源

关于情绪的产生,要从大脑的结构说起。

我们的大脑可分为三层

第一层脑称作爬虫脑,也是最原始的大脑,主要包括脑干和小脑。其中,脑干负责维持生命的重要功能——心跳、呼吸和新陈代谢。爬行类动物(或以爬虫类动物方式处事的人)在遇到威胁时,只会战斗、逃跑或僵持不动,爬虫脑不受意识支配。

第二层脑称作哺乳动物脑又称情绪脑,它在大脑边缘系统,这部分大脑有一个最为核心的组织,叫做杏仁核,这是一个比爬虫类脑更高级的结构组织,对外界危险的警惕性更高。

杏仁核是一切情绪和感受的中心,它连接着下丘脑、垂体和肾上腺,它会对外界刺激产生反应,并直接控制身体产生相应的行动,比如心跳加速、血管舒张、手心出汗……这一切的结果,我们给它们一个名字,就叫做“情绪”。

这就是情绪的本质。它实质上是由边缘系统掌管的、对于外界的应激反应。

其特点就是响应速度快,杏仁核的工作模式其靠本能和直觉,依靠我们的情绪记忆,直接作出响应,不需要思考,正是因为杏仁核的存在,才保护我们在生物演化的过程中没有被大自然淘汰。

但是人之所以为人,大脑结构与其他哺乳动物最大的区别,就是因为人的大脑皮层特别发达。

第三层脑,即最高级的大脑就是我们所说的大脑——大脑皮层,又称为理性脑。所有需要经过思考,如想象力、共情能力、逻辑思维等都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

正因为大脑皮层工作时需要思考,所以响应速度要比杏仁核要慢。

下面我们用一个简单的事例,来看看我们大脑的工作场景。

当我们辅导孩子写作业的时候,教了一遍又一遍,孩子还是不会写,我们会感觉到一股无名之火涌上来,恨不得抽TA两巴掌。这时就是我们的杏仁核自动匹配到小时候的情绪记忆(我们小时候不会写作业的时候,曾被父母或老师粗暴对待过)。

当我们正要发飙的时候,突然想起来前两天关于情绪管理的课程内容,立刻意识到不能粗暴对待孩子,于是忍住了心中升腾的怒火,稍微冷静后继续辅导,这时就是我们的大脑皮层起了作用。

通过这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到,大脑的工作模式是杏仁核与大脑皮层相互博弈的过程,当杏仁核占了上风,我们的行为就会受到情绪驱动,如果是大脑皮层占了上风,我们的行为就会受理性驱动。

前面我们讲到情绪脑的工作模式主要是应激反应,这里要特别说说大脑的应激反应,应激反应包括身体的(生理的)和心理的(行为的)两部分,前者如“应急反应”、心血管反应、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激活等,后者如情绪反应、自我防御反应等。

应激反应是如何形成的呢?一部分是先天性的,是人类在漫长演化史为了生存长期累积的结果,例如,当我们遇到危险,大脑会自动指挥内分泌系统,分泌各种激素,让身体迅速进去战斗或者逃跑的状态,来应对危险,这就是先天性的应激反应。这类应激反射我们通过意识是很难改变的。

另一部分应激反应是后天习得的。因我们情绪脑工作是靠经验支配的,当它在应对外界刺激时,会优先自动匹配过去已有的应对模式,这就是我们的潜意识。

例如上文提到,有的家长为什么会在辅导孩子作业时发飙,是因为他自己在这件事情上有过类似的经验。

如果我们在情绪脑自动匹配过去的经验,产生应激反应时,当理性脑意识到了情绪脑的自动匹配是有问题的,这个过程就可以称之为觉知。

然后,理性脑会想办法抑制情绪脑的应激反应,从而做出更好的应对模式,就相当于意识打败了潜意识,这个过程其实就可以称之为成长。

如果我们的理性脑在事情发生以后才发现情绪脑的工作模式有问题,这叫做后知后觉;如果理性脑在情绪脑工作时就意识到了,这就是当知当觉;当理性脑经过长时间的训练,将优化后的工作模式植入情绪脑,替换掉情绪脑原有的工作模式,就叫做先知先觉。

关于如何优化我们情绪的操作系统,我会在第三篇详细讨论。

下一篇,先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四位老朋友——基本情绪:恐惧,愤怒,愉悦,痛苦。

你可能感兴趣的:(情绪的来源|关于情绪那些事儿(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