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赞歌 代代相传——红色经典电影《英雄儿女》

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向大家推荐一部红色经典电影——《英雄儿女》。这部电影所讲述的故事发生在70多年前的抗美援朝战争中。抗美援朝是新中国成立后我军进行的第一场出境作战,也是我军建军史上与最强大的帝国主义军队进行的一场大规模保家卫国的反侵略战争。影片在1964年正式上映后,立即引起巨大轰动,成为影响几代人的红色经典影片。

   首先,我给大家讲述一个真实的故事。1953年6月29日晚,我中国人民志愿军23军73师218团,为了配合金城主攻方向作战,对前沿无名高地的敌人进行反击。战斗中,年仅22岁的步话员于树昌与同志们一起冲向敌人。于树昌面对凶恶的敌人,喊出气壮山河的伟大声音:“敌人上了我的地堡顶!开炮!向我开炮!为了胜利,向我开炮!”然后,于树昌砸碎了步话机,拉响最后一颗手榴弹,冲向潮水般涌来的敌人,于树昌壮烈牺牲。后来,于树昌烈士就成为了电影《英雄儿女》中主人公王成的原型之一,也就有了那句至今感动和激励无数中国人的“为了胜利,向我开炮!”。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这部红色经典影片,来感受那段气壮山河、撼天动地的光辉岁月。

一、创作背景

    《英雄儿女》是长春电影制片厂1964年出品的抗美援朝题材的革命电影。1952年冬天,全国文联组织创作人员前往抗美援朝战场,慰问广大志愿官兵并体验生活。组长是著名作家巴金,他深入军营,跟指战员们结下深厚友谊。回国后,巴金创作了中篇小说《团圆》。《团圆》描述的是志愿军王文清政委与女儿王芳在上海失联、在朝鲜战场意外重逢的故事。时任文化部副部长的夏衍读过《团圆》后,责成长春电影制片厂将其改编成电影。著名导演武兆堤承担了拍摄电影的任务,并确定电影的名字为《英雄儿女》。《英雄儿女》这部影片真实再现、演绎了志愿军指战员的热血风采,热忱讴歌了人民军队前赴后继、所向无敌的铁血军魂和牺牲精神。一个个志愿军的英雄谱,就是一首首中华民族不畏列强的光荣史诗,一座永远耸立在人民心中的不朽丰碑。电影在上映后广受好评,就连日理万机的周总理也在百忙中抽出时间观看,同时他还说:希望可以由巴金带头,带动作家们深入到生活中,写出像《英雄儿女》这样的好作品。《英雄儿女》这部红色经典电影,深深震撼、感动、净化和抚育了一个时代国人的心灵,成为镌刻在胸中永不泯灭的记忆,成为当时青少年茁壮成长的不竭动力。这部电影,像一道亮光一样,照耀着每个国人的心。

二、内容简介

    抗美援朝时期,志愿军某部师政委王文清到前线视察,在战场上遇到了老战友王复标之子王成。王成告诉王文清自己的妹妹王芳也在军中。后来在一次战役中,王成英勇牺牲,全军开展了学王成的运动。文工团员王芳承担了宣传英雄唱英雄的任务,《英雄赞歌》鼓舞了前线将士的志气。王文清见到王芳,立刻就认出她就是自己十八年前失散的亲生女儿。为了不影响王芳,王文清克制感情,没有马上认女儿,而是鼓励她向哥哥学习。一次,王芳随文工团在阵地上演唱时,遭敌人袭击,为掩护炊事员,王芳负伤,被送回祖国疗养。后来,王复标随慰问团来到朝鲜慰问,这时王芳也已伤愈回到部队。她与王文清相会,王复标向王芳讲述了十八年前的往事,王芳才知王文清是自己的生父,她很激动。王文清勉励女儿做一个革命的接班人,这时父女终于团圆。

三、经典插曲

    与这部电影一样成为不朽经典的还有其中的这首插曲——《英雄赞歌》。《英雄赞歌》流传了几十年,现在依然没有失去它的魅力,因为这首歌展现了我们这个民族的精神、这个民族的文化所具有的无穷魅力。《英雄赞歌》全曲在稳健舒展的旋律进行中浸透着一种壮美,饱含着无限深情,渗透着对家国的热爱以及对未来的希望。《英雄赞歌》几十年来广为传唱,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2020年,另一部展现抗美援朝伟大精神的电影——《金刚川》上映,特意把这首歌定为主题曲,向经典致敬。

   接下来我们一起欣赏一下影片中的几个经典片段,来感受这部电影的无穷魅力!

四、片段赏析

片段1 王成壮烈牺牲 (28分55秒——32分0秒)

     这个片段是整部电影中最悲壮、最让人心潮澎湃的一个场景。刚出院的王成三番两次主动请缨,要求到前线去。为保住阵地夺取胜利,在面对数倍于我军的敌人飞机、大炮猛烈轰炸的血与火的阵地上,志愿军战士奋勇杀敌,击溃敌人一次又一次冲锋。最后在战友们全部牺牲和受伤之时,王成毫不惧色,身背步话机,一面向我军指挥部报告情况,为我炮火指示方位,一面向阵地上的敌人扫射,他不断用报话机高吼“向我开炮”并果断地拉开爆破筒,奋身跃入敌群,与敌人同归于尽。牺牲前,他大声喊出:“亲爱的同志们,胜利永远属于我们!为了胜利,向我开炮!”多么震撼人们心扉的壮举,多么悲壮感人的英雄事迹。在抗美援朝的战场上,像英雄王成这样舍身忘死,慷慨就义的有许多人,这个人物就是于树昌、杨根思和蒋庆泉等众多英雄的合成形象。在电影中曾有一首催人泪下的诗:“在中国人民志愿军里,有千千万万个王成。这就是我们伟大祖国的骄傲和光荣。”正是有了这样一些在危难关头挺身而出的英雄,我们才得以有今天和平幸福的生活。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每一个伟大的英雄也是一个有血有肉的平凡人,是无比坚定的大爱与信仰,让平凡的他们成为了英雄。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崇尚英雄才会产生英雄,争做英雄才能英雄辈出。

片段2 王芳唱起英雄赞歌(53分49秒——55分15秒)

   当王芳得知哥哥王成英勇就义时,在部队首长的鼓励下,她决定收起眼泪,创作一首歌曲来讴歌英雄,激发志愿军战士们奋勇杀敌的热情和斗志。“风烟滚滚唱英雄,四面青山侧耳听,晴天响雷敲金鼓,大海扬波作和声,人民战士驱虎豹,舍身忘死保和平。”“为什么战旗美如画?英雄的鲜血染红它;为什么大地春常在?英雄的生命开鲜花……”当《英雄赞歌》唱起,人们眼前浮现的,不仅是王成紧握爆破筒冲向敌人的震撼场面,还有就是王芳在战火中引吭高歌的催人泪下画面。“英雄猛跳出战壕,一道电光裂长空”“敌人腐烂变泥土,勇士辉煌化金星”——英雄,就这样矗立、定格在亿万观众心中。

片段3 小王芳被老工人王复标收养(62分25秒——65分15秒)

    小王芳的妈妈惨遭敌人杀害,爸爸王文清又被捕。看着王文清被敌人转运走的背影,听着小王芳凄惨的哭声,善良的老工人王复标决定收养这个革命的后代,把她抚养长大。这个片段生动展现了军民鱼水情深。其实,在我们山东的历史上,也出现过很多类似的事情,其中最有名的就是沂蒙红嫂了。这些伟大的妈妈们宁肯在襁褓中的亲生孩子挨饿,甚至饿死,也要省吃俭用,克服一切困难抚养革命后代和孤儿,这些孩子长大后亲切地称呼她们为“沂蒙妈妈”。红嫂精神,是我们中华民族精神的缩影,这一个个感人故事的背后,是她们用生命写就的军民鱼水赞歌。

片段4  金大爷众人冰水中抬受伤的王芳(80分10秒——82分55秒)  

     影片中,王芳为救处于危险当中的炊事员师傅,奋不顾身地冲了上去,结果身负重伤,被送往后方救治。路上,由于冰河挡路,车辆被迫停了下来。这时,朝鲜的金大爷和女儿贞子趟着刺骨的齐腰深的冰水抬着担架过河。这个场景表现了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战斗友谊,表现了朝鲜人民的伟大国际主义精神。朝鲜人民对中国人民志愿军充满感情和爱戴,同样,我们的志愿军战士也用鲜血和生命维护者朝鲜人民的安全和幸福。在原来的小学语文课本中,专门收录了一篇志愿军战士罗盛教勇就朝鲜落水儿童而英勇牺牲的故事。罗盛教牺牲后,朝鲜国家主席金日成为罗盛教题词——“罗盛教烈士的国际主义精神与朝鲜人民永远共存”。2009年9月10日,罗盛教被评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在中朝人民共同努力下,终于打败了美帝国主义侵略者。1958年,中国人民志愿军最后一部分战士撤离朝鲜时,战地记者魏巍写了一本书叫做《依依惜别的真情》。其中有篇题目是《再见吧,亲人》就生动描述了志愿军战士和朝鲜人民难舍难离的感人场面。后来,这篇文章也曾被选入小学语文课本:再见了,亲人!再见了,亲爱的土地!列车呀,请慢一点儿开,让我们再看一眼朝鲜的亲人,让我们在这曾经洒过鲜血的土地上再停留片刻。再见了,亲人!我们的心永远跟你们在一起!

片段5   王政委给伤病中的王芳讲述英雄的含义(84分40秒——85分45秒)

     王芳被送往战地医院后,首长王政委特意到王芳病床前看望慰问。这时的王芳,认为自己做了一名战士应该做的很普通的事情,根本算不上英雄,更无法与哥哥王成那种惊天动地的举动相提并论。这时,王政委就给她耐心地讲了一番道理。无论是奋勇杀敌、为国捐躯的王成,还是不顾危险、舍己救人的王芳,亦或是默默无闻,踏实奉献一生的金大爷,老工人王复标,都为国家和人民做了贡献,都能称得上英雄。王政委的一番话很有道理。什么是英雄?战争时代,为建立新中国、保卫新中国冲锋陷阵、英勇献身的是英雄;和平建设时期,立足本职岗位兢兢业业、无私奉献的也是是英雄。力挽狂澜、为社会做出重大贡献的是英雄;见义勇为、危难之中助人一臂之力的也是英雄。作为平凡人的我们,亦可以通过身边点滴小事做起,发扬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用实际行动做属于我们自己的英雄。英雄,不过是普通人拥有一颗伟大的心。他们犹如夏夜中的点点繁星,虽不如当空皓月那么夺目耀眼,可是一旦数量众多,一起熠熠生辉,就能汇成璀璨的星空。一个个平凡的人源源不断地向社会传递出正能量,能点亮更多人心中的明灯。

片段6 祖国慰问团前线慰问演出(92分10秒——92分55秒)

    这个热闹喜庆的场面再现了当年各条战线的祖国人民全力支持抗美援朝伟大斗争的情景。抗美援朝战争进入第二年,人称“豫剧皇后”的常香玉决定通过义演,为志愿军捐献一架战斗机。常香玉这样说: 我捐献一架战斗机,用我的演出,用我的本事,用我的力量,用我的血汗,捐献一架战斗机,来保卫我们的国家。她所做的一切就是要让自己的子孙后代记住:国家有难,匹夫有责。后来,一大批文化曲艺界的表演艺术家侯宝林、马三立、常宝堃等,都赶赴朝鲜,开展慰问演出,展现了炽热浓烈的家国情怀、舍生取义的责任担当,不畏艰难的钢铁意志。在这段时间内,众多爱国艺术家的作品鼓舞了士气,凝聚了人心,振奋了精神。

片段7  志愿军战士宣誓学习王成英雄主义精神(98分34秒——99分26秒)

    英雄王成的父亲王复标到了朝鲜,来到了王成生前所在的团队,志愿军战士们群情激昂,对着这位英雄的父亲,集体宣誓,立下铮铮誓言,表示一定以王成为榜样,坚决打败美帝国主义侵略者。一个王成倒下去,千万个王成站起来!榜样的力量,就是杀敌的动力。 无论身处哪个时代,天空中总会有一批最耀眼的星在引领者我们,他们就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伟大的时代呼唤伟大的精神,崇高的事业需要榜样的引领,榜样的力量总是无穷的。

片段8 王政委和王芳父女相认(105分0秒——107分0秒)

     这是整部影片中最充满温情而感人的一个场景。这部电影的优秀之处就在于它既洋溢着革命激情,又深蕴着亲情与道德力量。剧情亮点是父亲为了不影响女儿,克制情绪而没有相认,最终相会讲述十八年前的回忆,父女相认。这个场景还展现了王复标这位老工人的可贵之处,含辛茹苦把革命后代抚养长大,到关键时刻又毫不犹豫地把女儿交给革命者。父女相认,战争再次打响,英雄们又投入到另一场战争中,为祖国的革命事业奉献自己的力量。

五、影片意义

    经典作品的感染力是无限的。一部成功的经典作品更是如此,影响了几代人。为什么《英雄儿女》让人百看不厌?革命的理想主义、英雄主义、乐观主义、浪漫主义,这才是真正的、永恒的红色文艺经典!没有革命的激情,没有崇高的理想,创作不出富有生命力和时代感,振聋发聩、催人奋进的文学、文艺作品。

   《英雄儿女》这部电影,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传递着人们对先烈的怀念,也展现了中国人民乃至世界各国人民都有追求和守护美好生活的强烈愿望。正如当年在朝鲜战争前线的巴金所写的那样:“夜并不深,北京时间不过九点光景,在祖国的城市里该是万家灯火的时候,孩子安宁地睡在床上,母亲静静地在灯下工作,劳动了一天的人们都甜蜜地休息了。是谁在这遥远的寒冷的国土上保卫着他们的和平生活呢?祖国的孩子们是知道的,祖国的母亲们是知道的,全中国的人民都是知道的。”是啊,祖国的孩子们梦中的微笑,母亲们脸上满足的表情,全国人民幸福的笑容,何尝不是对中国人民志愿军和王成们无私奉献的感激表示呢!

   “向我开炮"是一代人的选择!半个多世纪过去了,老一辈英雄儿女有的已经离我们而去,但王成那句“为了胜利向我开炮”的呐喊却融化为民族精神,流淌在中华民族的的血液里,孕育出新一代的英雄儿女,他是为了维护国家统一,敢于再次与世界头号军事帝国主义强国拼死一战的人民解放军战士,他们是在缺少医疗防护物资的条件下敢于冲向病毒,以血肉之躯与病毒肉搏的白衣天使,他们是为了让14亿人民吃饱饭舍弃繁华的都市生活,天天徘徊在田间地头的“农民科学家”……是他们重新谱写了新时代的英雄赞歌!

     2020年10月23日,在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的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高度评价抗美援朝精神:在波澜壮阔的抗美援朝战争中,英雄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始终发扬祖国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为了祖国和民族的尊严而奋不顾身的爱国主义精神,英勇顽强、舍生忘死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不畏艰难困苦、始终保持高昂士气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为完成祖国和人民赋予的使命、慷慨奉献自己一切的革命忠诚精神,为了人类和平与正义事业而奋斗的国际主义精神,锻造了伟大抗美援朝精神。伟大抗美援朝精神跨越时空、历久弥新,必须永续传承、世代发扬。

最后,让我们再次向英雄们致敬!

你可能感兴趣的:(英雄赞歌 代代相传——红色经典电影《英雄儿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