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1.0,web2.0与web3.0的区别

最近,我听过最有道理的话就是:

Web 1.0是所见即所得;Web 2.0所荐即所得;Web 3.0是所建即所得。

这两天,远在美国的一场听证会火了。

今年,所有人都把关注点放在了元宇宙上,但却很少有人了解元宇宙的重要基础设施Web 3.0究竟是什么?

人类的每一次重大发展都是在科技进步之上产生。

时间回到2万年前,原始人的进步得益于一场雷电引来的森林大火。这场大火烧了三天三夜都未能熄灭,蔓延之处满地都是动植物的残骸。

也许比起对熊熊烈火的恐惧,饥饿更能让人崩溃。在此时,一个饥不择食的原始人,走向了那堆被烤的焦黑鹿肉,这味道没有一丝血腥气,让他顿感不适,但慢慢地一股焦香随着咀嚼的动作蔓延到了他的五脏六腑。

在那一瞬间,他悟了,甚至也不再惧怕那堆跳跃的火焰,还会主动把动物的肢体放在火焰上炙烤,随后他还学会了保存火种和用工具生火。

从惧怕火种,到利用火种,这就是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技术革命。

细枝末节的差距就可以让时代前进一大步。

现在我们看见一块石头,你心里可能毫无感触,但对原始人而言,石头是让他们进化为地球主宰的关键性工具,打得过凶悍野兽,盖得起草窝帐篷,于是人类迎来了第二次技术革命。

有了工具的人类如虎添翼,在不断地进化当中,人类的第三次技术革命也开始发迹。

当痴迷炼丹的术士得出把铁放入硫酸铜溶液中能把铜置换出来的公式时,人类在与其他种族的战争中便取得了决定性胜利,与此同时工具的发展也到了更高的阶段,远远胜过土石木棍的威力。

再把时间拉回到18世纪。1769年,瓦特在纽科门蒸汽机的基础上改进了蒸汽机的效率,推动了工业革命的进程,也带来了能源的变革。

在此之后人类的生产效率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与之而来的是整个欧洲的崛起,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英国也戴上了世界霸主的名号。

时间再来到上个世纪90年代,互联网的出现大大加强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我们开始进入所谓信息时代。似乎只要是网络能通及的地方,即使远在天涯海角,也能做到即时联系。而我们今天耳熟能详的所有巨无霸公司,全部都是在互联网科技革命基础之上诞生。

互联网有三个分层时期。

用一个超级简单的概念概括这三个时期分别是:

Web 1.0:网易、新浪和搜狐等门户网站的内容为主,很少有交互;

Web 2.0:Facebook、博客、微博等,用户深度参与了信息当中,交互变多;

Web 3.0:区块链数据为主,创作者将会拥有网络(底层资产)。

Web 1.0,那时中国的三大门户网站,一度站在了互联网舞台的中央。

当无数条信息流从我们眼前飞过的时候,信息大爆炸时代诞生。但是唯一美中不足的是,我们所能接受到的信息都是由网站运营者编辑发布,处于一种被动接受信息的状态。

随着手机端的移动互联网的诞生,Web2.0时代到来。这一时期,用户与平台进行了大量的互动,从而改变了信息生产和获得的方式。

每一个人都深度参与在信息当中这是Web 2.0时代最大的特点。同时像博客、微博这样的产品诞生,使得用户可以自己上传发布内容。从那一刻开始,互联网上的信息量得到了空前的增长。光是一天的信息流,就相当于前5000年信息总和的1万倍。

人类的本质是喜新厌旧,随着人类对互联网的开发越来越深,Web 2.0能带给用户的新鲜感就会越来越少。

移动设备无论怎么更新,你也不会对它深度感冒,花样再多的APP,你也顶多是已用无感。

创新之所以在Web 2.0时代被打上死结,是因为当前底层技术急需被革新。

于是,Web 3.0出现了。Web 3.0和Web 2.0最大的区别,就是生产关系的改变。

web1.0,web2.0与web3.0的区别_第1张图片

虽然在 Web2.0 中的互联网把每个人链接在了一起,使得信息的流通速度和信息量指数级上升,每个人都可以获取信息并享受互联网带来的各种服务,看着是挺公平的,但其实互联网的管理要远比你想象的更复杂。

举个例子,以前我们在互联网上顶多就是信息的发布者和参与者,但我们能得到的反馈非常有限,既不能决定什么,也不能改变什么。

因为平台、运营商都对各自地盘上发生的事情有管理权和监控权。这就是为什么川普的账号可以那么轻易就被推特封杀,这也是为什么各个平台可以收集用户消费习惯,再来一波大数据杀熟。

但这种情况在Web 3.0完全不同,它以“去中心化”的方式,让数据所有权回归到了每一个人。

2008年,有一个自称是日裔美籍,名叫中本聪的人,在“metzdowd.com”网站的密码学邮件列表中发表了一篇论文,题为《比特币:一种点对点式的电子现金系统》。

web1.0,web2.0与web3.0的区别_第2张图片

论文中详细描述了如何创建一套去中心化的电子交易体系,且这种体系不需要创建在交易双方相互信任的基础之上。

中本聪所提出的这种新数据模型库就是今天的区块链技术。

后来,为了鼓励更多人参与到区块链当中,区块链给所有支持者都发了一种货币——比特币。只要参与者愿意为区块链的发展做贡献(提供算力),就一定会获得比特币作为报酬,这就是所谓的生产关系发生改变。

除此之外,参与者还可以通过投票的方式来影响区块链的发展,于是数不清的人加入了挖矿大军,“矿工”这一职业就此诞生。

不过,比特币只是建立区块链的最基础模型,它并没有实际用处。在比特币这条链除了挖矿,其他事情都不做了。

为了拥有更高的自由度,矿工们发明了新链以太坊。

在以太坊这条链上,除了挖矿之外,还能自己去开发各种各样的应用,让以太坊长成了一个可编程的平台。同时,在以太坊这条总链的下端,还长出了很多条子链,提供这些子链的人都可以得到一定的报酬。

以太坊给人的感觉有一点类似于苹果的iOS系统,每年的开发者大会苹果都吸纳更多有意义的技术融入到苹果当中。但唯独不一样的是,iOS系统永远独属于苹果公司,任何外部技术开发者都没有话语权。

在Web 3.0时代长出的以太坊则不同,只要你增加了以太坊的价值,就能从中获取经济收益。理论上来讲,如果提供的价值足够大,甚至个人都可以成为以太坊的主人。

这种形式有点像是在古罗马时代,公民都可以在重大问题上投出自己的一票以影响重大决策的发展。这是因为Web 3.0所带来的改变是科技的改革,它可以让数据和数据带来的收益回归个人,让私钥掌握在用户自己手里,具有高度的自由。

区块链这一底层技术的改变,带来的是人类思维方式和生产关系的改变,更重要的是它还重塑了世界科技的重心。

于生产关系而言,我们在一定程度上完全成为了数据的主人,不再受制于任何平台或运营商的约束。

于思维方式而言,原本我们认为线下生活必不可少,但在疫情之后,我们更需要一个虚拟世界来完成生活的一系列活动,所以元宇宙概念才会在疫情之后变得势不可挡。

与其在现实社会中疯狂挨打,不如到虚拟世界里醉生梦死。疫情之前,上班打卡必不可少,疫情之后,远程办公成为大势。近些年,“去中心化”被提起的次数越来越多。

人类之所以能在所有动物当中变成可以统治地球的物种,无非是因为人类要具有更高的创造力和适应变化能力。

疫情时时刻刻都在发生变化,为了让生活能回归常态,我们必须去思考更好的社会组织方式,这一切的改变既源于环境的变化,也源于科技的进步。

在Web 3.0时代,如果你还把区块链视作是割韭菜活动,或者说只会追涨杀跌炒币,那么你可真的太naïve了。

区块链是人类在Web 3.0时代最重大的科技创新。以区块链为基础,元宇宙会实现,去中心化的新方式也会出现,个人更会在真正意义上拥有你所参与的资产。

现在以比特币和以太坊为代表这两个核心主链,资产价值已经超过了1万亿美金,况且这个数字还是在算力严重不足的情况下达成的,这魅力谁能挡得住。

我个人以为,现在的算力最起码还可以提高1万倍。在突破算力技术瓶颈且理想化测算的情况下,假设我们每3年可以把算力提升10倍,12年之后就可以实现算力提升1万倍的目标。

到那时候,真正的新时代就会来临,而时代潮流不可改变,我们能做只有紧紧拥抱它。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陈博每日观察”,作者:陈博

你可能感兴趣的:(前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