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地此事此人

水木清

图片发自App

很早就觉得有必要写一下这个城市——燕郊,距北京一个半小时的车程,可谓是天子脚下,有它得天独厚的经济条件,在2017年河北千强镇排名组是第一。这个城市只是一个镇而已,属于三河,属于廊坊,未来还会可能属于北京,据说以后会建地铁,就会连通北京,上升成为北京的区。

前几天和朋友聊天,她说有很多的北漂专门在燕郊租房子,白天到北京上班,夜间回到燕郊休息,由此可以看出燕郊对于北京的重要性,为北京分担了一部分住房压力。所以燕郊的房价居高不下,是有一定的道理的,再者,许多燕郊人已经摩拳擦掌准备成为北京人了,那房价自然不会低走。

在冬春季节,我建议你到燕郊大街上走一走,就会闻到一股股红烧狮子头的味道,经济发展导致汽车大量引进,碳排放量超过城市本身自净能力好几倍。还有栋栋高楼崛起带来的后遗症,街上常常尘沙飞扬。这是发展城市的必然吧。

在放学时间,大街上常常会出现很多的三轮蹦蹦车,那是老人专用,来接放学的孩子,因为年轻人忙于工作,没有更多的时间来照顾小孩,所以,这一重任又到了老年人肩上,这样使得家庭更为和谐,实现了“男有份,女有归”“老人皆有所养”的大同社会,常常看见一脸慈祥的老人费力地蹬着三轮车,车上坐着年轻的小娃娃,眼睛纯净。我想,老人心里一定是欢喜的。抚养后代在中国人眼里是一等一的大事,三代同堂,各人有各人的分工,社会才会更和谐了。

燕郊人口很是密集,在大街上经常会看到很多国际友人,韩国人、日本人、非洲人。更多的是外省人。外省人里还是东北人居多,“人多口杂”,那些奇奇怪怪的烹饪方式和食物常常震惊到我,作为一个从小在黄土高原上长大的北方人来说,对于昆虫的感受简直是梦魇,但是大街上常常有时令昆虫做成的食物,夏天有油炸蝉蛹和过油蝎子,光是看着就毛骨悚然,但他们的生意却甚是火爆,排队的人常常把道路也占了。几天前同事聚会,店名就叫东北大院,上菜时真真是符合东北的特质,器皿全是大盆大锅,那菜品也是以东北特色为主,油、腻异常。

也许是集合了东北人磅礴的性格。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教学楼下有一个东北大哥在卖时令小吃,夏天卖冰糕,冬天卖红薯,本来可以和和气气地做自己的小本生意,但大哥本是个不欲人后,敢为人先的“豪杰”,在我来了短短一个月,已经和别人干了两杖,一败一胜,也算是没有吃亏,上一次我是亲眼所见,原因是有一个人踩到大哥的冰箱去挂宣传条幅,大哥当下就不乐意,鼻孔朝天,满口“骂娘”,那个人弱弱地回了句“有话不能好好说啊”,大哥还是发挥了平时的利落作风,二话没说,跑到隔壁杂货店拎着板子、钳子就冲上去了,结果是那两个人被打跑了,最后的最后,据说是那两个人赔了大哥两万块才完结。

而第二次据说是大哥和一个女人因为一根玉米,那女人说大哥缺斤短两,结果却是比较狼狈,栽了更头,后来那女人叫来五个壮汉围住了大哥,大哥开始讲起了道理,说自己很是明事理,不会胡搅蛮缠,最后“和平完结”,昨天和同事聊天,给大哥做了一个财务总结,月入两万不是事,同事说他这样一个高薪族为什么总是会用武力解决问题,也是怪哉!

完全可以用一句“我月入两万会短你一个玉米”怒怼那些说他缺斤少两的人。

几个大学的建立使得这个城市的文化氛围很浓,华北科技学院、燕京理工学院,防灾科学院,交通干部管理学院,培养了一大批人才。就拿华北科技学院来说,虽然是1984年建校,还是一所年轻的学校,但在近年来的发展喜人,在2016年被河北省学位委员会授予硕士学位立项建设单位。还是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唯一直属高校,积极参与国际学术交流,与欧盟众多国家保持长期稳定的工作关系,中国—拉脱维亚“一带一路”学术交流中心设在此校。

图片发自App

也许是一方水土一方人,在此地生活的人们身上自带一种无畏的勇敢,生活富足而欢乐。不能一一说尽,只能慢慢道来。

你可能感兴趣的:(此地此事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