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r Mr Who,
生活中习惯成性的事情有很多。例如,习惯每天回家把包丢得离沙发远远的;习惯没秩序地把书和裤子堆积在一起,乱糟糟而不雅观;习惯不把碗里的饭吃完,饭后匆忙地倒进垃圾桶。但养成良好的习惯也有一些,譬如每天早晨醒来,几乎都会打开VOA的节目信息来倾听。每当把节目打开,里面熟悉而轻缓的音乐便如流水一般,清丽地汩汩地响起,在微醺的早晨气氛里,有着落日橙黄色的温馨味道。
而我总习惯于在这慢节奏的音乐声中,刷牙洗脸煮鸡蛋。一个人的日子里,消磨的时间静悄悄的,没有太多的喧哗和吵闹。如果此刻,公寓多了一个舍友或者其他人同我一块居住,恐怕会引起我的不适(男朋友除外)。工作这几个年头,大多数的时间,总是一个人。一个人看电影,一个人唱K,一个人逛街和吃饭。起初看不惯的形影单只,习惯过后,也如镶嵌在镂空窗花上的花鸟,没有任何的突兀感可言。
奇怪的是,日常生活中,经常性地,会给人问及一些关于“自己一个人住孤不孤独”的问题。
前些日子,公司来了新人,分配给我带领。第一天,和她一同去吃饭。她话很多,一问问了好一些问题,例如“你大多”“哪里人””在哪住“”上班搭公交还是地铁“”上一份工作是做什么的“”是不是英语专业毕业的“……
我一一地回答。听到我说自己一个人住的时候,她睁大了眼睛望着我,随后问起:“在广州(除了增城)还有其他亲戚朋友吗?“
“没有。“我轻微地答道。
“那你岂不是很孤独。“她惊讶地说道。
我一时皱起了眉,吃了一口混沌,再稍稍地抬起头,对坐在对面的她说,“习惯就好。“
记得大概两年前,刚开始认识X的时候,她也曾经问过我这样的问题。
X习惯晚睡,陪着她一起晚睡的我,熬着困,意识不太清晰地跟她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
“经常一个人,不会觉得孤独无聊吗?“记得没认识多长时间,她开始问我这个问题。
嗯……我抱着手机,在枕头的一边想着。
“无聊的时候可能有过,但是说真的,应该没有孤独。”
“那你应该是个内心非常强大的人。“她说道。
我不知道。
“你是个坚强到孤僻的人。”上一年部门吃饭,有一个同事很突然地弹出这句话。
不知道同事所作的判断依据是什么。那时,听了,心里面有一种难以形容的感觉。在生活中,自己也不全算是个孤立于集体以外的人。上学的时候,通常都会结伴同行。只不过,在上完课,喜欢一个人去做的事情比较多。
最喜欢做的事,便是在上完一整天的课,独自一人走去图书馆的路上。路边的榕树,长得密密细细的,夕阳傍晚的余晖,温柔地倾洒在枝头,途上的阴翳在光影的若隐若现中,浮浮沉沉。有时候,观察地上的斑驳深浅,仿佛也在注视着自己内心的一帧帧微妙的,从前未成觉察的心理活动。
能给自己最大的心理对话时空,是独自一人的时候。从越秀搭车回增城的高速路途中,我都很享受过程中一个人不受打扰的时光。每当车子进入隧道,窗外大片大片黄橙橙的灯光射进了车厢,轮廓在阴暗各半的窗前,显得更加地突出和明显。注视着车窗上自己的那张脸的时候,仿佛走进了一条幽深的洞口,而洞口的尽头似乎有光。在靠近光的过程中,我走在抵达自我的归宿中,慢慢地感受心里的喜怒哀乐惧,条条丝丝地将它们拆开重组并理解。在孤独的处境与外界环境相吻合的间隙中,静悄悄地把自己身上的纷扰烦恼灰尘和琐琐碎碎,抖索干净并洗涤升华。等车子出了隧道,洞口的光一点一滴地接近时,将迎来一个全新认识过的自己。
在很多时候,我时常觉得人是一个单独的个体多于群体性集居的动物。大学军训完不久,学院开了一次宣讲会。全学院三百多个人,脱下了军帽,盘着脚,端端正正地坐在地上。空气中漂浮着各种味道,女生的香水味,谁人手里的花香味,踏过草地的泥土味以及杂杂的汗味,随着麦克风的余音,密集地扩散到讲厅的各个细微的角落。
宣讲的内容有很多,朦朦胧胧的我只记得站在讲台上的老师,对着台下几百双黑溜溜的眼睛说道:“在大学四年的读书时光中,很多时候,你们都需要学会该怎样跟自己相处。因为在日后的日子里,你不可能找到兴趣爱好跟你一模一样的人,也不可能找到一个时时刻刻每分每秒都可以陪你去做任何事情的人。我们要学会和自己独处。”
所以,以后的很多的日子里,记忆比较多的,是自己一个人在图书馆里,读完一本书,迷迷蒙蒙地抬起头,看到的关于晚春的傍晚,图书管理员拉下的百叶窗,光线直射进来的,满地横条铺洒的落日阳光的景象。
总觉得独处的光阴里,与自己交谈的时间中,成长来得更加地清晰和深刻。在个体与自身结合与了解的过程,自我深处的话音和渴望,像似冬日里,干枯的河流里,裸露出的石块一般,一览无余,没遮没挡。在此刻,你单独个体所需要的,所热切的,所想追寻的,似乎才会变得通透而无杂质,宛如晶莹剔透的水晶球,里面挂满了闪闪发光的星星,目光所及的是,那干净纯洁的星光,无遮无挡。
在漫长的岁月长河中,逐渐地养成了许许多多的习惯,也将它们习惯得成了性,有好一些是为了使自己能够更加地了解自己,更加地完善发展自己,例如,一个人独居得习惯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