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图可按,有骥可索

最近在听现当代作家的小品文,突然重拾了一种久违的温暖。

这种温暖跟生活很近,跟心里最真实的感受很近,不同于当下功利性写作的单一、粗暴、套路式的表达,我好像找到了自己喜欢文字,爱上文学的最初的根源。

听木心的,俄罗斯文学从高尔基看起。除了课本中的海燕,第一次看《童年》,被惊艳到了。那么多事件、人物以及对这些细密而具象的感受,真的都是高尔基从记忆里找到的吗?除了天赋异禀,我还真找不到更好的解释。

在我粗浅的文学作品的阅读经验里,高尔基绝对是有风格的,很鲜明的那种。我无法判断这种风格的高下,只能说他对我来说并不是最亲近的,但绝对是无法忽视的。

读的还是太少了,不成其体系,拿到一个作品,难以衡量它的份量。门外汉唯一能找到的坐标,恐怕就是找它跟自己的亲近感吧。

但是,没有亲近感,反而为自己通过文学了解人性了解世界多开了一扇窗。之前看到一个说法,我们自认为对这个世界的了解只是它全貌的1%。这样的阅读,让我相信这种说法的可能性。

记录哪怕不是为了让别人记住自己,也可以让自己回忆过往时,能有图可按,有骥可索。

所以,我又回来不定期地写些什么,给自己将来留一些念想的追忆。

你可能感兴趣的:(有图可按,有骥可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