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对朋友不可见

你有多久不是因为工作或出于礼貌,添加一个人的微信了?你的微信里有多少个联系人?会定期删减吗?有没有想过为这个数字设一个上限?毕竟依照社会学统计,一辈子的时间里,我们只能应付150个朋友。

有没有过新加一个朋友,想知道Ta过去的生活,点开朋友圈却发现只有一条横线?会不会突然想起一个老友,想知道Ta过得好不好,点开朋友圈后只能默默退出来?原来不曾参与的生活,也不必知晓。

是否曾经对自己的朋友圈内容删删减减,只留下自己认为最有趣的动态,然后设置全部可见,等一个人,一下子就发现你的可爱?

你朋友圈里的“以下内容对朋友不可见”设在了什么位置?半年?一个月?三天?还是不曾设限。

今天想分享一些来自不同的小可爱们的“小心思”们,以下内容按微信隐私设置时的顺序展开。

一、最近半年可见:

A:因为我觉得我的朋友圈很有趣呀。

B:三天和一个月都太短,也许这期间我都不会发朋友圈,全部可见又没必要,谁会全部看完你的朋友圈呢。就设置了半年,不长不短,足够了解。

这个理由似乎也很符合,微信团队把这一选项放在第一个的考量。

二、最近一个月可见:

A:我能给的期限只有这么多,毕竟朋友圈除了朋友,还有更多的陌生人。

这似乎意味着,当陌生人越来越多的时候,我们能给的期限就越来越少了。

B:本来是全部可见的,看别人都设置成三天了,觉得不公平,就改成了一个月可见。

C:新加的好友没有参与我的过去,也就没有分享的必要。

D:三天太短,半年太久,一个月刚刚好。未来可期,过往不追。

三、最近三天可见:

A:过去的心情都过去了,就不想让别人知道了。

B:如果有一个对你感兴趣的人,想翻你的朋友圈,了解你的过去,不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吗?

A:Ta只需要喜欢现在的我就好了。

C:跟风啊,我看大家都这样设置。就觉得别人都设置了,门都关了,咱家也得关。

D:因为不想被看见三天前傻D的自己。

E:因为不能保证把每张自拍都P的一样。

F:因为三天之前的朋友圈配不上现在的我。

G:不论哪个阶段的朋友,能参与我的当下就很好,我的过去,与你无关。

H:如果不三天可见,容易感觉自己在“裸奔”。当我说过的话被越多的人听到,社交回报越大的同时,需要承受的压力也越大。

四、全部可见:

A:想看就看呗,自己分享自己的快乐。

B:每一条都是我的生活轨迹,诚实做人,坦荡交友。

C:发出来就是让关心我的人看的啊,没必要设置期限。

D:我希望我为数不多的朋友们看不见别人的朋友圈时,点开我的头像,能有一丝丝惊喜。

E:有段时间朋友圈仅自己可见,有朋友问我,怎么看不到我的朋友圈,我解释道,不想别人通过朋友圈了解我。朋友说,只有关心你的人才会特意翻你的朋友圈啊。如果你愿意了解我,欢迎光临。

F:因为懒得设置。

五、随便系列:

A:看心情,我的朋友圈我做主。

B:00后代表说,微信我随便设置的,我们主要玩qq。

当我们认为,现在谁还玩QQ啊,不都转战微信了嘛。零零后却告诉我们,微信是爸爸妈妈们用的,他们都用QQ。

对很多人来说,我们渴望记录生活,又因害怕别人过于靠近而有所保留;我们渴望倾诉心事,又不愿意广而告之或永久留存。这些既矛盾又合理的心理反映到朋友圈中,就有了分组可见、不同期限可见等不同操作。

让技术帮助我们解决一些人际交往中的尴尬,不断调试与他人相处的方式和距离,未尝不可。

如果你通过朋友圈分享生活,我希望你的朋友圈里是朋友,你的圈是你的一方天地,而不是利益交换、人情往来的公共场所;如果你想通过朋友圈打造自己的影响力,好好经营,别留下情绪,别留下把柄。

当然了,你的朋友圈你做主。

(微信公众号:鼠尾草小姐)

你可能感兴趣的:(以下内容对朋友不可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