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重人格》有感

“当悲伤太多的时候,一个人已经无法承受,我就把投注在一个人身上的所有煎熬分别来承受”—— 比利密雷根

抱着好奇的心态,看完了这一本书。这本书,大概就是讲作者患上了多重人格,也称为分离性身份识别障碍"(Dissociative Identity Disorder,简称DID)

这本书令人震撼的地方在于,他是纪实性的写作,也就是作者亲身经历过的故事。他的每一个字,都是带着他的泪。他的每一句话,都是已在他身上磨砺了千百次,才能轻描淡写。他笔下的每一个分身都是他,这个病的特征是:“我就是所有人,所有人即时我”。

他的每一个分身包括他,也都不是他。笔下的他仿佛是局外人一样,把他们剥离开来,用这种方式来把自己的故事记录下来。电影上对这种病的描写,是带有艺术加工的,甚至为了达到电影的悬疑目的会把各种分身写的恐怖万分,的确人格分离是一种很让人惊恐的瞠目结舌的精神类的病。事实上,很多资料显示患上这个病的人女性会比男性多。他们大多经历过很大的创伤,他们人格无法承受的痛苦,然后出现子人格。引用百科词条详尽解释:“患者突然丧失对于自己往事的全部记忆,对自己原来的身份不能识别,以另一种身份进行日常生活活动,表现为两种或两种以上明显不同的人格,各种子人格各有其记忆、爱好和行为方式,完全独立,交替出现,互无联系......”

我想作者需要面对的现实,远比他所描写更残酷,更痛苦。间歇性出现各种状况,快到不能自理,在那种无力感中苦苦挣扎,标签化到抗拒不接纳自己,这些于他而言,分分钟都是毁灭性打击。对他这个家庭,带来的焦虑与打击也比他所写的更多吧。作者也是幸运的,遇到专业的医生,有跟进,能接纳陪伴并引导他。他的妻子带他离开了让他受伤的原生家庭。他的妻子也不离不弃的陪伴着他,他的儿子也是很治愈。这些都给他注入新的希望,他也坚持着信念,由抗拒面对这个事实,到逐步融合。他颤颤巍巍的踏出每一步,而每一步又是那么坚定。

故事的结尾,他勇敢的握住了这个命运的七寸,在塞布鲁克研究生院获得心理学博士学位,一家人好好的在一起。

你可能感兴趣的:(《24重人格》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