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和人的差距不是知识与能力,而是平台和思维认知的差距

众所周知,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的高度是海拔8848米。注意,这里有个“海拔”,意思是从海平面开始算山峰的高度,是一种绝对高度。但是,如果是从山脚开始测量,山脚到山顶的高度就叫做相对高度。

如果按照相对高度来计算,刨去青藏高原的平均海拔4000多米,珠穆朗玛峰只有4000多米高。而位于美国夏威夷的冒纳罗亚火山虽然仅高出海平面4205米,但是它的山脚却处于海底5988米。这座活火烧相对高度却有10203米。

从相对高度来说,冒纳罗亚火山才是世界第一高山。但是,由于它的所处的“平台”是大海,5988米瞬间变成了“无效高度”,而冒纳罗亚火山也鲜为人知。珠穆朗玛峰的“平台”是青藏高原,即使它的相对高度只有4000多米,但这依然无法阻止让它拥有傲人的身份——世界第一高峰。

由此可见,平台是相当重要的。

陆强在他的书《能耐:成事的简单法则》一书里说:“不要相信是金子总会发光的,很多时候,平台比你想象的更加重要。”

深以为然。

陆强是公众号“小强职场说”的创始人,零经验,三个月从土木工程转行到互联网运营,知乎大V,个人发展学会专家合伙人。

《能耐:成事的简单法则》从能力和耐力两方面来讲了一个道理:想要事业有成,得结合自身优势,合理定位,提升自己的思维,在正确的赛道和平台上持续刻意地练习,利用复利效应,每天进步一点点,才能让能力和耐力成为你厚积薄发的底气。正如书上说的那样——没有能力的耐力是一生平庸;没有耐力的能力是一时之勇。

全书有点鸡汤的味道,大部分理论虽然都看到过,但是,对于处在迷茫期的应届毕业生和在职人员来说,是一本很好的就业指导书。

下面,我跟大家分享三个让我感触颇深的点。

1.正确的赛道和高价值的平台比你想象的更重要

2.适度焦虑才能创造正面价值

3.突破惯性思维,摆脱低效执行

图片发自App


01 正确的赛道和高价值的平台比你想象的更重要

作者有一个学弟是土木工程毕业的。他毕业后去了一家月薪3000元的造价公司,干了一年。2017年他自学了程序设计,成功入职了一家软件开发公司,再过了两年,他入职了联想,做机器视觉板块的工作,年薪30万元。

从这个案例里我们可以看到平台的作用,一个高价值的平台,是以个人能力的放大器,但是前提是你得有这个能力。

很多人刚毕业的时候能力是相差无,但是正是由于进入了不同的平台,才导致了最后巨大的差距。

试想,如果有A、B两家公司,其中A公司的产品属于热门产品,基本上都是自主研发,有各项证书和专利。公司每年投资500万元在海外做推广,国外的各种展会从不落下。由于有了公司的大理支持,业务员接单十分容易。要完成年销售5000万元的目标,只要努力,就能够完成。而B公司的产品属于夕阳产品,没有相关证书,业务部门申请海外展会,公司领导犹犹豫豫。得不到公司的支持,业务员接单艰难,一年做100万都悬。

如果是你,你一定会选A公司,而非B公司。因为A公司有足够的资源支持你拓展业务。这些资源不仅与你的个人能力无关,还扩大了你的能力。

最终决定两个人差距的,是你到了哪个平台。——陆强

因此,想要将自己的能力最大化,就要弄清楚自己将来想成为什么样的人?自己的爱好和性格适合什么样的工作?自己要进入什么行业?不要被“专业对口”限制了发展。然后选择一个对你来说相对好的平台,持续努力下去。

因为,“再有能力的人,也要找对人生的主战场”。

02 适度焦虑,才能创造正面价值

任正非曾在《华为的冬天》里说:“十年来,我天天思考的都是失败,对成功视而不见,也没有什么荣誉感、自豪感,有的只是危机感。也许这样才存活了十年,我们大家要一起来想,怎样才能活下去,也许才能存活得久一些。”

焦虑最大的特点是不能放松。

精神病学教授艾伦.T.贝克在《焦虑症和恐惧症:一种认知的观点》里提到,没有焦虑,就没有成长。

因而,适度的焦虑是健康的,是一种向上生长的动力。只有甘于平庸的人才不焦虑。

正是处于时刻焦虑之中,你总能在进入一个新环境和新状态的时候,快速识别出哪些比你优秀的人,并不由自主地向他们靠拢。

焦虑的人当看到了比自己优秀的人、比自己背景好的人,却比自己还努力的时候,会更加焦虑。

焦虑就是一种不服输、不满足现状的危机感。这种危机感成就了今天的华为。

我一个朋友是设计专业毕业的,毕业后找不到好工作。最初几年,为了生存,几乎什么工作都干过,但是,他焦虑无比,因为他知道那不是他喜欢的工作,他喜欢的是画画。他从未停止过画画。他在工作之余,不停地尝试画各种类型的画。后来,他慢慢地摸索出了自己的风格,成为了一个自由插画师。

陆强说,焦虑是一种优秀的品质。

我认为,如果仅仅是单纯的焦虑,没有想办法解除焦虑的话,这种焦虑也是负面的东西。

要想利用焦虑获得正面的价值,唯一的办法就是给自己的梦想设定一个期限,以始为终,制定阶段性小目标,朝着目标行动。

03 突破惯性思维,摆脱低效执行

传奇的文案作家、广告人约瑟夫.休格曼在《文案训练手册》里出了一道解释思维定式的题,如下图,要求一笔画4条连续的直线,将所有的点连起来。

图片发自App


你是不是也和我一样,想破了脑袋都不知道该怎么画?这是因为我们没有意识到自己潜意识中的自我限制而无法做出这道题。

卖个关子,你可以翻到文章最后查看答案。

我很喜欢在网上看到的一句话:一个鸡蛋,从外打破是食物,从内打破是生命。

只有锻炼自己从不同于常识的角度看待问题的思维,才能够让看似普通的事变得有意义。

我所在的外贸群曾经讨论过一个问题:为什么有些人做了多年外贸之后,简历上写着有多年外贸经验,工作起来却像一个新手?

经过讨论,我们最终得出这样的结论:TA不是有着多年的工作经验和技巧,而是把一年的经验重复了很多年。

我们把这种将一年经验重复多年的行为叫做“低效执行”。

如果你把工作当成是低效执行的动作,就不要抱怨自己没有机会成为顶尖的1%。要知道,这个世界最不缺的就是那种比你年轻、起点比你高,还比你努力的人。

有句话说得好——以大多数人的努力程度,还远远轮不到拼天赋。

低效执行力如同没有思想的机器,转得越快越浪费时间。

经常性停下来思考、复盘和总结,比低效执行更能够让人进步。

打破思维惯性画图答案见下图: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人和人的差距不是知识与能力,而是平台和思维认知的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