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天府新区采风作品点评

由成都天府新区党群工作部主办,四川省诗歌学会协办的天府新区诗歌征文活动期间,主办方特邀我省知名诗人张新泉、曹纪祖、干海兵、熊焱、蒲小林、熊游坤等,进行了一次采风活动。以上展示的,便是他们创作出的主题作品。主题创作好比命题作文,最忌讳的就是千篇一律,或在主题框定下照抄生活,失去个性特征和诗意表达。然而这些诗人都是久经历炼的写作者,他们对生活与艺术的理解,对主题与诗性的把握,总有自己的独到之处。


张新泉是获得首届鲁迅文学奖的诗人。他的诗向来关注底层人民的生活,充满人间烟火,通脱而智慧。他选取"刘公饭店和他的回锅肉",生动呈现出高新区建设中对于历史的保留,也表达出诗人怀旧的情绪。喷香的回锅肉,简陃的店堂,古朴的小街,历史的旧貌反衬出新区的变化。而历史就在眼前,人与事都是那么亲切。他写到:"在国家级新区的腹地/一根筋守着老房子老算盘/门口那块旧招牌/被多少酒楼的霓虹嫉妒"。短短的一首诗,看到民风民俗与新旧变幻。有回锅肉,旧招牌,还有霓虹。这就是天府新区。而"嫉妒"一词的调侃,正是张新泉常见的风格。全诗幽默而颇可回味。

熊焱则在"农业博物馆遥远的记忆中/在草坡上一朵蝴蝶翩跹的梦想里"回到童年,感受到"尘世辽阔,大地安宁"、"心灵获得万物的回音"。这位负重奔波且人到中年的诗人,他似乎要逃离都市的喧嚣,逃离繁忙的工作与内心的焦虑。而在天府新区的城市公园中,他找回了自己年轻的单纯和内心的宁静。他的个性体验,显然证实了天府新区的现代化建设中,尊重自然,保护环境,回归绿色,进行人性化建设的重要性。

熊游坤以写乡村题材见长。也自然把目光投向天府新区的微博村。他似乎已弯腰于田野,用镰刀"割破沉甸甸的秋风",而他的稻谷里"都住着一位农人"。诗意的想象据此展开。而在对麓湖的描写中,他抓住城乡一体的要领,"遍地而起的高楼/嘴里衔着唐宋与当代人文的调子",终至于"西方的科幻,东方的神话,在这里绽放出一朵花"。他试图对天府新区的建设,写出某种时代感与历史感。

蒲小林在天府新区"日新月异和一日千里"中,"发现了那些诗意流淌中不经意的慢",让他感觉"是在离心动最近的地方",在这一千平方公里的版图上,把心"稳稳地放了下来",诗意而温情。这不仅是在快节奏的生活与建设中,追求一种心灵的安放,情绪的寄托,更是对天府新区建设和发展的信赖与确信。一日千里与慢和稳,是他对天府新区不同于他人的理解。

为什么老龙村年代展馆与城市公园如此被诗人看重?干海兵在"天府新区二题"中,以年代感体悟高新区的变化,似乎透露出个中原委。他对老和新进行了辨证的诠释,认定其"在历史的转弯处有最华丽的转身"。他在《城市公园中》,以形象之笔,依次赞美了天府新区建设的多处场景,鸟瞰了更宽的视野。使读者能感受到天府新区的全貌,也感受到诗人们的内心。最后他写道:

从空间建造到场景营造

金山银山就在花红柳绿

莺歌燕舞的万安、煎茶、正兴

而键盘与蛙鸣合奏的不仅是乡愁

更是人与自然相生相息的

和鸣。当西部国际博览城以大写的V字

把30万平方米的巨氅张扬在

10000亩湿地和生态公园的上空

太阳神鸟便会在564平方公里的

森林般的网络中苏醒

客观之景与主观之情相结合,这样的笔调,还是很有感染力的。

总之,由分说而概说,诗人们从不同的侧面,不同的角度,书写了他们眼中看见的,心里感受到的天府新区。调色以共图,合画出天府新区建设的新面貌。而从还乡与人文关怀的视角,表现天府新区的建设和变化,是这些诗作的不约而同之处。由此透露出这样的信息,即:在都市的现代化建设中,人们更为注重人性化的努力。这不仅仅是城市与乡村的融合,更是工业文明对绿色生态和人性化的呼唤。可以佐证的还有麓湖社区的人性化管理,文化、医疗的服务体系,业主的自助式参与。而科技含量超前的地下管网,对于城市建设的发展和避免污染与更新城市面貌,都是天府新区建设的亮点,给诗人们留下了深刻印象。只是由于诗人们的个性选择,有些内容未能入诗,犹如乔布斯的苹果,留下一种缺失之美。

你可能感兴趣的:(成都天府新区采风作品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