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天阅读一本好书《超效率手册》
【30天阅读一本好书】——是我在“精进读书会”社群发起的读书分享活动,意在通过用自己的话进行表述输出,更好更深入地消化书本中内容,并运用到我们的实践当中。
下面,将我2018年5月份开始的连续30天里每天的读书心得分享如下:
30天阅读一本好书 打卡 30-1
《超效率手册》提到:工具
灵感捕捉器
1.随身带小本子
2.利用手机记事本,用“印象笔记”APP,方便随时记录笔记、录音、照片、视频,并能云同步,多端(手机、电脑)查看和编辑。
30天阅读一本好书 打卡 30-2
《超效率手册》提到:
1.限定时间。
例如,做一件事情,要20分钟的,你就限定自己15分钟完成。
如果提前完成了,剩下的时间就可以休息、奖励一下自己。
如果超过20分钟都没完成,到时间了也不要继续做了。反思一下:自己为什么不能按时完成任务,哪个环节出现了问题。
2.营造一个不会分心的工作场所。
专心致志才能产生高效率。抗干扰能力,要加强。
30天阅读一本好书 打卡 30-3
《超效率手册》:
1.30天试验,形成习惯,培养调整习惯。
通过专注的力量,实施行动管理,在一个月内专注于一件事、一个行为的改变。包括饮食,运动,阅读等。
2.日常和非日常工作。
日常工作,是机械性的多,下意识重复,不用花太多心思。
非日常工作,是一次性偶然性的多。没有习得的经验习惯,需要多花心思,动脑筋。
30天阅读一本好书 打卡 30-4
《超效率手册》:
1.运动、阅读、学习等都是投资自己,提高自我
2.很多人不想去做运动或其他事情的借口是没时间,其实是自己时间管理不科学,懒动脑,时间白白浪费掉。
高效率才能节省时间,省出来的时间可以去玩去放松,将有更多的精力做事情。
这是一个良性循环。
30天阅读一本好书 打卡 30-5
《超效率手册》:
1.习惯可以节省时间。习惯可以改变工作方法和技巧,把最重要的事情排在第一位,例如,你今天有三件工作要做,把最重要的首先要完成的用A1表示出来。
2.外包,付费。
有一些工作费时费力,倒不如外包给别人做。
例如,你要做一个复杂的PPT或表格,你可以花点钱,购买别人花了上千个小时做出来的模板。
又例如,你想把手机的相片备份到电脑永久保存,倒不如花几十元买云空间,可以永久联网保存手机的内容。
30天阅读一本好书 打卡 30-6
《超效率手册》:
“感官剥夺”,即抗干扰。包括
1.清理桌面,把电脑上无关的东西都删掉或放进一个指定的文件夹。
2.把手机调为静音,暂时关掉网络。关掉音乐。
3.把微信动态和提示音关闭,不要让刷微信变成下意识的习惯。
抗扰力强,把专注力集中在完成一件时间紧迫的工作任务上。
30天阅读一本好书 打卡 30-7
《超效率手册》:
“试错”,“迅速失败”
要行动,不怕做错事,关键是要去做,不断试错,不断获得经验,在失败中获得反馈,缩短失败的时间,早些获得成功。
例如:小孩子如果小时候不犯错误不多点试错,那将来长大后试错的机会成本将更大!
30天阅读一本好书 打卡 30-8
《超效率手册》:
“日目标”
每天都可以进行规划,每天早起半个小时,进行思考、顿悟。将今天大概要做的事情梳理一遍,要做几件事?首要任务是什么?打算多久做完?
早起,每天早起,形成习惯,处理一天最艰难的目标和任务,加油!
30天阅读一本好书 打卡 30-9
《超效率手册》:
“短跑理论”
在更短的时间里做更多的事,在生命里得到更多的体验和感受,就必须提高效率。
集中时间专注做一件事情,克服拖延症,完成了日目标后就停下来不再工作,享受惬意人生。用专注产生的高效率成果来奖励自己,喜欢甜头,尝到甜果后形成习惯机制,成功自然而然地来临。
学思践悟,效率人生!
30天阅读一本好书 打卡 30-10
《超效率手册》:
“加强自律”
多做10%—20%,下次在你想放弃做某件事时,用意志力,多做10分钟。例如,写文章写不下去时,告诉自己再用多十分钟思考或提笔,十分钟过后就停下来。
30天阅读一本好书 打卡 30-11
《超效率手册》:
“动力催化剂”
想开始做某事或坚持继续做某事,但动力不足,进展不下去,可以这样加速进程:
1.目标列表可视化
放电脑桌面,每天工作抬头见。
2.便利贴
放在家里、办公室,提醒、备忘。
3.公开承诺
向家人、同事、朋友圈公开表明你要做某件事,让压力变为事件自动进行的催化剂,打卡兑现自己的承诺。
30天阅读一本好书 打卡 30-12
《超效率手册》:
“摒弃拖延恶习”
跳出舒适区,根除坏习惯和压缩拖延的不良行为。
例如:不停地刷朋友圈、窝在沙发追剧,是无聊?是累了在休息? 不能根除就压缩,减少刷朋友圈和追剧的频率、减少使用时间。
把节省的时间重新投入到你感兴趣的事物上。
30天阅读一本好书 打卡 30-13
《超效率手册》:
“让事情更有条理性”
条理性和高效率没有必然关系,但有正相关关系。
最简单的,将你工作环境和家庭事物、物件打理得井井有条,让人心情愉悦。
特别要说的是:最好把东西放在固定的地方,每次要找时知道在那里;杂乱了之后要定期维护整理,不要等到大乱之后才来费力费时。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30天阅读一本好书 打卡 30-14
《超效率手册》
阅读笔记
纸质书本及时划线,写出你的想法
电子书 看到精彩句子,可以直接复制到手机便签,日积月累。
或者阅读过后,直接用自己的话表述出来,写到便签。方便随时提取和输出。
阅读,笔记,想法,这些都是帮你恢复记忆、输出智慧的工具!
30天阅读一本好书 打卡 30-15
《超效率手册》
“日常运动”
运动可以让你更有精力。
15到20分钟的慢跑,就是一种很好的运动。
30天阅读一本好书 打卡 30-16
《超效率手册》
“让你的时间头重脚轻”
在早上将最难啃的任务完成了,就算你累了,也有更多的时间来恢复元气,有信心来完成剩下的小事。
30天阅读一本好书 打卡 30-17
《超效率手册》
“能量管理”
秉持“工作——休息”的理念,把工作看成一个短跑。每次短跑后都要足够休息。每周至少要休息一天。
不懂得休息,就不会工作。
不会休息,就没有工作效率。
懂得玩的人,他的工作也会做得好。
30天阅读一本好书 打卡 30-18
《超效率手册》
“15分钟法则”
学会调适,管理时间,善用精力。
坚持、统筹、协调、沟通:这些是做人做事的能力!
30天阅读一本好书 打卡 30-19
《超效率手册》
“给你的动力再次充电”
方式:回顾你的目标
财务自由、健康、快乐……
如果你的目标不能给你充电,不能再激励你了,那你的目标需要重新订立了。
30天阅读一本好书 打卡 30-20
《超效率手册》
“保持敏锐”
身体健康才能敏锐,我的做法是:跑步、做八段锦、五行操
心理:改变精神饮食,摒弃那些不能给你带来新想法的信息源,进行脑力训练:我的做法有——弹吉他、写作、练字、每天自创金句、左手刷牙吃饭开车……
以上做法纯属真实,如有雷同,责任不用负。
30天阅读一本好书 打卡 30-21
《超效率手册》
“工作/娱乐时间表”
能量管理,就是要时间周期循环要得当。
一味的工作、放任自流的娱乐 都不科学。
辛勤工作8个小时,未必会比我2个小时的工作成效高。因为娱乐放松,会让你精力更加充沛,能量更加充足。这对于提高工作效率非常有帮助。两者相互相成,相互促进。
找到你的兴趣,娱乐吧。
这个世界其实挺好玩的。
30天阅读一本好书 打卡 30-22
《超效率手册》
“平衡创造力”
学会平衡你的创造力,可以大大提高生产效率。
例如:你写作、弹奏乐器、新想法,发挥你创造力,交替进行,左右脑并用。
其实,有创意的人更受欢迎。
30天阅读一本好书 打卡 30-23
《超效率手册》
“独立思考时间”
不看手机,不看电视,每天或每周留出时间 静下心来思考。
我的做法是:夜深人静时,小孩睡着了,自己做个思想畅游,反省、回顾、想期望、订目标……
30天阅读一本好书 打卡 30-24
《超效率手册》
“工作时间长短问题”
工作时间短,但做的事情多。
用高效率完成更多的工作任务。
用头脑挽救你的时间和精力。
30天阅读一本好书 打卡 30-25
《超效率手册》
“让你的日常工作自动运行”
习惯的重要性;改变习惯;微习惯
注意力集中……
30天阅读一本好书 打卡 30-26
《超效率手册》
“触发物”
例如:看到跑步机就想上去跑一下
又例如 看到自己的肚腩想通过运动甩开它
结合“微习惯”和剽悍一只猫的“重复力”,你将遇见一个更好的自己!
30天阅读一本好书 打卡 30-27
《超效率手册》
日常事务可以归结为三类:
“项目”、“任务”、“活动”
我认为:是从大到小,从宏观到微观,是系统与细节的关系。
学会将这3大招统筹兼顾,你便能成为人生的大赢家!
30天阅读一本好书 打卡 30-28
《超效率手册》
1.“始终如一”:
每天坚持,坚持一个月,形成习惯。
因为有好的习惯,你会与众不同!
2.“先投资自己”:
这是理财的惯常口号。
要想让自己值钱,先让自己变得有价值!
例如:每个月领到工资后,不是先消费,不是先还信用卡,而是先拿出一部分来理财投资,为自己的梦想基金增值,坚持投资自己给自己发理财工资,复利的力量可以让你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30天阅读一本好书 打卡 30-29
《超效率手册》
“高度自律”
“与高效率的人做朋友”
把效率当成你的好友!
30天阅读一本好书 打卡 30-30
《超效率手册》
“现在就做”
专注当下,习惯现在就做!
不要顾虑太多,思前想后可能会延误战机,许多事情只有做了才知道,只有不断试错,才能收获丰富!
我们常常说,失败是成功之母,其实,成功也可能是失败之母。
因为:在当今瞬息万变、价值多元化的时代,如果你仅凭过去成功的经验来办事,可能会让你做很多事都无所适从。
每天进步一点点,坚持带来大改变。
我30天的读书分享到今天结束了。(2018年6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