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一书:法医报告——死亡教会我们什么

如果用一句话定位本书,那就是这是一部不容错过的法医学科普代表作书籍。

因为办理刑事案件的缘故,在业务中会和法医接触,但是对这个行业完全是处于隔行如隔山的状态,以前的那种破案类型的电视剧和侦探小说,可以对法医职业再现一二,但是目前国内还没有从这个行业从业者的角度能够刻画出行业的内涵和逻辑。


本书作者就是这样一位法医从业者,用温柔细致的情怀书写生死,没有哗众取宠的笔法,而是用无可挑剔的科学视野清晰地解释了生死问题,有专业的深度,也有人性的温度。通过她的描写,我们都对这条不可避免的生死之路有所了解。


在专业方面,作者在导言部分就我们揭示了法医人类学是什么,又在第二章的“了解死亡”部分很细致的展示了死亡之后的7个阶段(皮肤苍白样——尸冷——尸僵——尸斑——自溶——快速腐烂——白骨化)。还有关于肢解尸体,非常有意思,在刑事犯罪中的肢解分为五类,其主要还是依据犯罪者的意图,防卫型肢解是最常见的,占比85%,凶手为了尽可能快、方便处理尸体掩盖罪行,分尸只是逃避的方法,而不是犯罪因素。作者对为什么分尸的原因,以及方法都有很清楚的描述,包括抛尸的方式的缺陷等等,对作者来说,想传达出的一个非常明显的信号是——人体的每一个部分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我们确认身份,所以这样的描述并不是“犯罪教学”,而是“预防犯罪警示”。


还有一种是“过度肢解”,这是延续愤怒的方式,开膛手杰克就是这样。

第三种方式是“攻击性肢解”,通常发生在性满足后杀人或者通过施虐快感。

第四种是“恋尸型肢解”,在作者看来,这类最少发生,却因为受到电影、小说的过分关注而变成一种阴森可怕的暴力和行为,由此可见,电影或者文学的正向引导有多么重要。

最后一种是“沟通型肢解”,一般发生在暴力帮派之间,这是一种威胁的方式。


虽然听起来很恐怖,不过全书,并不是血腥的方式,而是以平和和科普的角度,不会对读者造成心理冲击。


在人性方面,第三章题目是“死亡零距离——当那些爱你的人溘然长逝”,在面对亲人即将离世时候的悲伤,作者说到:直白的表达感情从来不是这个家庭的语言,如今要说出口,是在和我们家人之间奇特又嘴硬的模式相去甚远,而且,我害怕一旦说出口,就会哭的不停。这种在亲人离别时刻的描述,不仅仅是一个英国人,更是中国人的典型写照。


越长大,反倒我们越变成一个不善于表达爱的人。


在科索沃,面对在战争中被残害的小女孩,作为专业人员,面对无辜老百姓的希望,有的法医会流泪,作者说到,没有人规定法医不能流泪,隐藏在我们盔甲下的柔软不是弱者的表现,而是人性的表现。这样的经历和描述实在让人动容。


还有很多很有趣的知识,比如,工具痕迹分析中的原理是更硬的那个物体会在更软的那个物体上留下痕迹,这也是很多法医判断凶器是什么的原理。纹身很疼的原因在于皮肤分为:表皮、真皮、皮下组织。纹身就在真皮层,这里有很多末梢神经但是没有血管,这就是很疼但是不流血的原因,手指被纸片割到不流血但很疼也是这个原因。


全书,笔法细腻,作者从专业和经历两个方面都传递出很全面的信息,是了解法医和了解死亡很好的书籍。而在我国,作为世界法医学鼻祖宋慈所著的《洗冤集录》在世界法医学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如果结合《大宋提刑官》电视剧再看法医学,古今中外体现出的法医学有独特魅力。

你可能感兴趣的:(一周一书:法医报告——死亡教会我们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