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到“见贤思齐”

  大家一定听过这样的话:

  当你创业后你会发现,最先买你货的是陌生人;从不买你货的是熟人;最先和你保持距离的是你帮助过的人;最先拒绝给你帮助的是好友;最先不看好你的是亲戚。某天你发达了,每次聚会你请大家玩乐时会发现,除了陌生人其他人都在。   

  也一定看过这样的故事:

【1】一个犹太人来到小镇上开了个加油站,生意很火;第二个犹太人来了,发现加油站生意很不错,想到加油站的客户需要吃饭,所以投资开了个餐馆;第三个犹太人来了,想到来小镇的人多了需要住宿,于是开了个酒店;第四个犹太人又发现住店的人需要生活用品,于是开了超市;第五个,第六个……来的人越来越多,吃饭住宿旅游经商的人又需要加油,于是加油站、餐馆、酒店、超市们的生意相继更火了,逐步小镇就成了个一个经济繁荣的小镇,很多犹太人都富裕了。 

【2】一个中国人来到小镇上开了个加油站,生意很火;第二个中国人来了,发现第一个人投资的加油站生意真令人羡慕,赶紧开了第二个加油站;第三个中国人又来了,看见前面2个同胞的加油站生意很好妒嫉得眼红,火速开了第三个加油站;第四,第五个同胞过来都是一样,开加油站还打折促销……最后恶性竞争,然后纷纷倒闭,小镇又回到原点……对于上面的一段的话和两则小故事,每个人都会有自己不同的解读。我只想说一句:人最大的愚蠢:就是见不得身边人好!

    小时候,村子里一亲戚开了一间商店,以他家的影响力和父辈们的荫庇,会很快做大做强。然而几年过去了,依旧不温不火。我在家的时候,家里有一些日常物品、或是逢年过节访亲问友需要礼品时,我都会在他家购买,心想:肥水不流外人田。有时候,提着东西在路上走着,总有邻居和亲戚问我在哪里买的,我说:在某某亲戚他那里买的。他们就很惊讶,要么就是说他家的东西不物美价廉,要么就是某某店有打折,总之一句话,宁愿舍近求远、肥水外流,也不让自己的亲戚、邻居赚钱。

    在工作中,我的一位同事,工作一直兢兢业业、勤勤恳恳。每当任务繁忙的时候,他都是通宵达旦,别人有需求时,他也是有求必应、竭尽全力。当他认命为部门负责人的时候,就有“好事者”、“热心人”,在背后,频繁“爆料”,总而言之,就是说你名不副实、德不配位!

    在现实生活中,总有一些看你不爽,见不得不好的人:

    当你升迁了,故意不配合你的工作。

    当你变漂亮了,就想着捏造一些关于你的桃色新闻。

    当你富有了,就想找你掰扯掰扯陈年旧账,趁机敲诈一笔!

    如果诋毁别人,就能让自己变得高大,那么世间到处都是伟人!

    如果仇视富人,就能让自己变得富有,那么世间再无饥饿寒冷!

    在我们的传统文化里,总在传导一种观念:木秀于林,风必催之!这很值得我们去思考:身边有了典型、榜样、先进、楷模(前提无道德劣迹),为什么不保护、扶持,反而要去打压、诋毁他呢?仔细想来,就是“不患寡而患不均 ”和“君子安贫乐道”的小农主义思想在作祟。那时候,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8小时工作制”是由上天决定,所以大家工作时间所产出的成果都一样。然而在今天,信息日益发达、科技不断进步,很多人的差距被“8小时”之外的时间迅速拉大,那些比你差的人在玩命进取,那些比你牛逼的人比你还要努力。

      在今天,“木秀于林,风必催之!”显得有些落伍了。大家在报纸中看到很多这样的例子:一个贫困的地方,出现了一名大学生,如果周围的邻居、亲戚都去支持他读大学,那么他学成归来之后,把所学的东西进行二次传播,让更多人成为这片森林的栋梁之才;反之,大家用“读书无用论”从中作梗,去打压他的激情,迫使他放弃继续学习,那么这片树林,慢慢地,就会荒芜、消亡。每每在微信上,看到弹出的“治病救人”众筹信息时,心里很不滋味。为什么需要众筹,因为我们身边那一棵棵能帮助我们预防风险、抵御风险的大树被我们连根拔掉了,所以在紧急关头,只能一块钱、两块钱的筹集。在这方面,我有亲身体会,当我每次咨询保险、缴纳保费的时候,身边总有一些声音:“年纪轻轻,买什么保险?”、”钱多了,烧的吧”、“有买保险的钱,还如买身衣服”等等。如果树林中,那些比自己高大的,能为只遮风挡雨,解惑答疑的大树,被砍伐了,那么下次飓风来临的时候,我们都逃脱不了被拦腰吹断的命运。“富人抱团、穷人拆台”,我们是要做“木秀于林,风必催之”的柔弱众生,还是要做“见贤思齐、见不贤则内省”的时代领头人?

你可能感兴趣的:(从“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到“见贤思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