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七世纪爆发的东北亚大战,你知道谁跟谁打的吗?——《畅聊唐朝那些事儿》[8]

第三章 大战东北亚

出兵

大业八年正月,百万大军在涿郡集结完毕,整装待命。出征之前,杨广发布了一道长长的宣战诏书,向天下臣民说明了远征高句丽的原因。

古代百万大军


在诏书里,杨广首先列举了高句丽在国内外的种种罪行,并表示自己要替天行道,救高句丽人民于水火之中。然而出人意料的是,接着他竟然把这次远征的作战部署和进攻路线也在诏书里公布了出来,而且说的清清楚楚,好像生怕敌人打不赢自己。

按照杨广的部署,一百一十三万大军被分为左右两路大军,两路大军又分别被分为十二支军队,即左路军十二支军队和右路军十二支军队,总共二十四支军队,其中两支军队是水军,他们将乘坐楼船巨舰进行跨海作战。每支军队都安排了具体的进攻路线。

这些本来需要高句丽情报人员冒着生命危险收集的军事机密,现在却被杨广同志双手奉上,真是得来全不费工夫。

主动泄露军事机密只是杨广干的第一件荒唐事,后面还有的是!

在诏书的最后,杨广本着“坦白从宽、抗拒从严”的方针政策告诫高句丽国王高元,如果他现在反绑双手,拉着棺材主动到自己的军营前磕头谢罪,投降自首,杨广则会大人不计小人过,宽恕他的罪行,并让负责受降的官员给高元解绳松绑,烧掉他带来的棺材,对他进行安抚教育(若高元泥首辕门,自归司寇,即宜解缚焚榇,弘之以恩)。

相反,如果高元胆敢抗拒天子大军,保证会让他吃不了,兜着走。

高元虽然不是中原人,但中原文化却一直是高句丽这个国家学习的重要课程。

所谓“泥首辕门”“解缚焚榇”,这是亡国之君才会举行的投降仪式,也就是亡国之礼。东吴末代皇帝孙皓向晋朝投降时就是这么干的,而且场面比这个更加隆重,也更加屈辱和丢人。 “泥首辕门”和“解缚焚榇”, 这两个词语代表的政治含义高元不会不明白。如果他真的照杨广说的去做了,就等于向所有人宣布:高句丽亡国了,我高元是个亡国之君。

但后来的事实证明,杨广的这番豪言壮语不过是他一厢情愿罢了,高元可不是这么容易吓唬住的。

宣战诏书发布完毕,杨广下令,大军出发。和之前巡游江南、北巡突厥、西巡西北一样,这次行动杨广仍然要亲力亲为,做好模范带头作用,他要御驾亲征。

然而奇怪的是,百万远征军并没有同时倾巢而出,而是每天出发一支军队,行军速度也没有想象中的十万火急,似乎他们并不急于赶赴前线,给高句丽来个突然袭击,这种情况天天如此。就这么磨磨蹭蹭,慢慢悠悠,二十四支大军全部出发完毕竟然用了四十多天的时间。

兵法有云:兵贵神速,兵贵机密。如此大规模的军事行动,理应马不停蹄,昼夜奔驰,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响叮当之势对敌国发动闪电战,这样才有更大把握取胜。可杨广毫不在意部队行动如此缓慢,像是故意要给高句丽留出准备的时间。

这是杨广干的第二件荒唐事!

在这次远征行动中,杨广干的荒唐事可不止这两件。单是上面提到的这两件荒唐事,就让我们百思不得其解,敲破脑壳也想不明白杨广到底是怎么想的,因为它们完全违背了一般的军事常识。

最后,我们只能无奈地得出结论:杨广根本不懂军事,他带兵打仗完全就是闹着玩,瞎指挥。

难道这就是最终的结论吗?

答案是肯定的不是!

敢于在战前就把自己的作战部署全部公之于众;而且行军速度媲美蜗牛,这样的军事统帅要么是个糊涂蛋,要么就是另有所图。

在后来的史学家们看来,杨广同志属于前者。骄傲自大,盲目自信,刚愎自用,这些大帽子、臭帽子都可以扣在他的头上。我之前也是这么想的,直到我看到了一本书,这本书的名字叫作《东亚世界形成史论》。

在这本书里,作者韩升教授提出了一种对杨广不按套路出牌的新颖解释,我看后觉得很有道理,颇为赞同韩升教授的想法。

韩昇教授


按照他的说法,杨广这么做是另有所图,而且还是大图。

根据隋文帝杨坚时期总结的历史经验,高句丽属于那种不见棺材不落泪的家伙。只要给他点颜色瞧瞧,高句丽立马就会吓得跟孙子似的。当年杨坚一封措辞严厉的问罪信就吓死了国王高汤;后来,面对饥寒交迫的隋朝远征军,国王高元更无耻地骂自己是“辽东粪球”。

有了之前两回的实践经验,杨广更坚定了一个信念:区区一封信和一支羸弱不堪的军队都能把高句丽国王吓成那个熊样,我现在率领的这支超级军队是如此威武雄壮、气势逼人,一定能吓倒高元,让他服服帖帖地臣服于我的脚下,到时候我想怎么处置他就怎么处置他。

即使高元吃了熊心豹子胆,胆敢抵抗天子大军,以我大隋军队爆棚的战斗力,小小的高句丽军队一定会不堪一击,只要打一下,他们就会全线崩溃,到时候结果还是一样一样的。

所以说,杨广这是做好了双重打算,先用强大的军队威吓,如果吓唬不顶事,那就动手把高句丽结结实实揍一顿,打到它投降为止。

这就叫“不战或一战而屈人之国”,通过展示逆天的军事实力达到逼降他国的政治目的。现在世界上一些国家举行大规模军事演习用的就是这个套路,即所谓“秀肌肉”“露牙齿”是也。

环太平洋军演


其实这和家长教训孩子的套路差不多。孩子不听话,家长先拿狠话吓唬,如果说狠话不起作用,那就进行第二步,抄家伙(比如鸡毛掸子、扫帚把儿等家长最爱)做出要打屁股的架势吓唬孩子,如果这样还不奏效,那就只好选择终极手段:打!把孩子打疼,打哭,他就老实了。

杨广对待不听话的高句丽就是这三步走,现在进行到了第二步!

就这样,这支规模空前,肩负双重任务的超级军队从涿郡出发,经临渝关(今山海关),一路北上。经过两个多月的辛苦跋涉, 三月十四日,远征大军终于到达隋朝和高句丽的界河——辽水(今辽河)。辽水以西是隋朝,辽水以东是高句丽。

辽河


三月的辽水虽然已经解冻,但仍然寒意袭人。站在辽水岸边,看着漫山遍野的隋朝大军,远征军最高统帅杨广不禁感慨万分:

数百年前,曹魏大将毋丘俭和前燕太祖慕容皝都曾率领军队来过这里,他们只带几万人马就攻破高句丽首都丸都城,把高句丽国王打的狼狈逃窜,东躲西藏;后来,自己的父亲杨坚也曾派出三十万大军来到这里,仗都没打就让高元乖乖认输。

前人在此地建功立业的场景不断在杨广的脑海里浮现,他不由得心潮澎湃,诗兴大发,写下了气势豪迈的两首诗《纪辽东二首》,表达了对这次远征必胜的坚定信念!

我一定会超越前人,创造出彪炳史册的千秋大业!

《纪辽东二首》

你可能感兴趣的:(公元七世纪爆发的东北亚大战,你知道谁跟谁打的吗?——《畅聊唐朝那些事儿》[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