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回家·向往的自然生活—走进苏格兰芬虹生态村

“咦~好神奇的地方.......”刚迈进来,我就感受到了脚踩到土地上,那松软湿润的感觉,早晨的阳光透过茂密的枝桠,一缕缕地跳动着,如跳进河里直视夏日的太阳,耀眼却清凉。走进这个陌生的村落,明显感觉到这里的温度比外面低了3-5度,越是往里走,一种说不出的让人留恋的舒适感,从心里蔓延到了全身......

文章作者拍摄

晨光中的村庄


漫步在村子里,各式各样的房屋映入眼帘:小木屋、小土屋、小石头屋.....和其它村子不一样的是,这儿的建筑虽然都只有一两层高,但这些屋子却有着稻草和树皮混合做的屋顶,旧轮胎、陶瓦、简易型木结构等环保节能材料的房屋随处可见。建筑材料虽然五花八门,但是草坪植物与之融为一体,建筑们都散发着原始古朴的气息,就像从大自然里生长出来的。

文章作者拍摄

可爱的石头屋

文章作者拍摄

小木屋

文章作者拍摄

精巧的一角


每栋房屋的四周都种满了花草树木,我忍不住凑过去闻闻花香,抚摸着这些与砖土、水泥结构完全不同的房屋。“哎~这墙面怎么凹凸不平呢?”我不小心把心里的话吐出了口。“当然,这房子会呼吸!”一个正在门前吸烟的老大哥说:“我这房子,是用稻草代替钢筋水泥做的墙面,白天吸热,夜里散热。冬天暖气费比普通的砖瓦房节省60%以上呢。”“哦,原来如此,真好!”我不禁被村民们的环保建筑知识所震惊,要知道,用稻草代替钢筋水泥做墙,是一种生态化的建筑材料,节能性优越,生产工艺和施工方法简单,成本低廉且有益健康。

文章作者拍摄

会呼吸的房子

文章作者拍摄

太阳能板


村里的房子窗户开得很多,各式建筑风格琳琅满目,设计感十足!自从知道村民们拥有丰富的环保建筑知识后,我观察得更仔细了。“多开窗户,应该是为了保证有充足的阳光和空气吧,这样虽然私密性不强,但估计又能节省不少用电”,我心里揣摩着。房子的屋顶或者周围,随处可见太阳能板、地热发电、回收建材等环保设备,用的都是石料、木头、稻草等天然建筑材料。“这难道是正在打造一个建筑生态循环利用系统吗?”我暗地里思考着。

文章作者拍摄

眼前这一扇扇光亮的窗户,屋前这一株株鲜花和绿植,一呼一吸间的心旷神怡,是那么熟悉,又那么陌生,我好似在梦里,又好似回到了家。

文章作者拍摄

走着走着,我被一形状奇特的“霍比特”小屋吸引住了。

文章作者拍摄

酒桶小屋


这种圆筒形的小独栋十分有趣可爱!我忍不住跟主人攀谈起来:“您好!我从未见过这样的房屋,这么精致的房子是怎么建的呢?”主人哈哈笑着说到:“这本来不是房子,这是用我们当地的威士忌大酒桶改装的!亲爱的,进来喝点儿威士忌吧?”说着,热情地邀请我进屋。


原来,苏格兰盛产麦芽威士忌,当地人多以酿酒为生,村民们为了不浪费废弃的大酒桶,就用它来造房子。除了有巨型“霍比特”小屋,单间的酒桶小屋,还能精心设计出两层独栋呢。

文章作者拍摄

跃层VS平层


我暗暗称奇:“建筑材料是人居成本耗材最大的一处,而村民竟然把废弃的酒桶利用于建筑,先不说环保创意,即便是当地政府都未必有这样的举措力,这究竟是一个什么村落呢?”


这时,我已经走到了海边,一排拖车屋映入眼帘,“FINHORN VILLEGE(芬虹村)”。哦!原来这里就是曾在1998年获得联合国人居中心颁发的最佳实践奖的生态村—芬虹村!


说到“生态村”,大家可能不太熟悉,它是把人类的活动融合到不损坏大自然环境为特色的居住地中,支持健康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

文章作者拍摄

苏格兰芬虹村,是一个全生态村庄,幸福和谐的社区,至今已有59年。生态住宅、绿色能源系统、节水系统、污水再利用系统、定期的生态教育、共用公共空间以及聚会空间等,这些有关生态的思考和技术,都被一一引入到社区的营造中。


村民们告诉我,海边的拖车屋,就是芬虹村的发源地。59年前,失业又失意的Peter、Eileen和Dorothy来到这个拖车屋栖身,生活所迫的他们,决定自己种菜,自给自足。拖车屋附近多为沙地,农作物不易存活,他们透过冥想、静坐、聆听并遵循大自然的引导,和植物不断对话,帮助它们茁壮成长,最后竟神奇地种出了硕大的卷心菜、草药和鲜花!


但沙地由于保水性差、蓄水力弱,土温变化较快,且有机质分解快、积累少,导致土壤保肥性差、营养贫乏,于是村民们将植物和厨余垃圾等经过长时间腐烂发酵后形成腐殖土,去培育农作物,逐渐地,贫瘠的沙地都变为富饶的腐殖土,原本是无法耕作的海边盐碱沙地被打造成了生机勃勃的绿洲!成为了世界最负盛名的“生态村”,著名的灵性社区,也是联合国经济与社会理事会的咨询机构——全球生态村联盟的总部所在地。

文章作者拍摄

从左至右为:Eileen Caddy、Dorothy Maclean、Peter Caddy


经过多年的努力耕耘,芬虹村吸引了越来越多热爱大自然、尊重大自然、学习与自然和谐共存的村民们,他们将这片废地变成了美好的家园,而芬虹村,也成为了无数人魂牵梦绕的心灵驿站。

文章作者拍摄

培植土地


“这真是一个传奇啊!”我不仅赞叹到。这里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是村民们用汗水和爱心浇灌出来的,融于自然,回归自然……我闭上了眼睛,尝试着去聆听它们的诉说。

文章作者拍摄

村民们食用自己种植的有机果蔬

文章作者拍摄


文章作者拍摄

芬虹村已建起了60多座生态建筑并且制定了尊重生态环境的持续建设方案,已经形成了环保、节能的独特建筑体系。


2010年安装了生物质能供热系统,能够保障大部分建筑的加热需求,实现了碳排放量年均减少80吨。


建造了4座风力发电机,100%供给村子使用,有余电时,还可卖给国家。

文章作者拍摄

风力发电机


这里的“废水回收系统”可以视作世界范本。1995年,芬虹村建成了自己的污水处理设施,命名为“生态机器”。经过处理后排出洁净的水可以浇花灌溉,终极目标是流到鱼池,形成另一个小型“池塘生态圈”。居民们通过植物,将臭气熏天的废水层层净化,变成可用来冲马桶或浇花的干净水源。生态村还不时邀请各国团队参观,共同探讨如何优化水源净化工程,搭建了完善的“废弃物回收计划”。


种种节能再利用的硬件设施,都出自一群想减少对环境冲击的温柔心肠。

文章作者拍摄

社区内建立了艺术中心、手工艺品售卖中心、陶艺坊、烘焙坊、出版公司和印刷厂。


1972年,生态村正式注册为基金会,并开始积极举办大量活动(工作坊、体验周课程、分享会、示范班等),力求推广涵盖“四大意义”的永续生活。这四大意义包括:个人修行/灵性提升、社交生活、生态保育、经济稳定。以追求个人的和群体的平衡,以及生态与经济的平衡。

文章作者拍摄

都市生活的快速步调、冷漠的人际关系,以及随时保持警戒状态的大脑,让人一刻不得闲,但却也像失去灵魂的空壳,无法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Yvonne说:“我们发现,大部分人都活得不快乐。”


所以基金会的宗旨是:教导、帮助人们活得更快乐。

文章作者拍摄

链接小仪式


社区生活更是芬虹生态村的重要永续要素,但想成为社区一员是有条件的,最基本必须认同生态村理念,并遵守“共识守则”,才有资格成为社区的一员。守则包括:练习观照内在灵性、愿意服务他人、社区及这个星球,尊重他人与自己不同之处,若不满某人某事,应直接与当事人沟通,不在背后说长道短等,共14点。


芬虹目前约有360多位居民,每个人到此居住的动机都不同,但透过遵守社区共识,帮助人们思考,发现彼此追求的终极目标是殊途同归。善待自己、他人和环境的共同目标,其实最终都得回归到:自己和自己相处、人和人相处,以及人和自然相处的练习上。生态村的特色之一就是:“在多元中看见一致性”,践行着整个社区不变的诺言:“让爱行动起来!”

文章作者拍摄

在芬虹,人们学习如何与自己、与自然和平共处,每天始于和身边的人,手牵手围成一个圆,透过圆圈和身旁的人建立链接,再透过静默、冥想、感受自己、感受自然、感受当下,倾听内在并和别人分享。在进行任何团体活动之前,都会有这样的小仪式。


芬虹生态村所做的变革行动,正是让世界更好,并领导人类迈向自然与所有众生和谐共存的未来。


我感受着一切一切的美好,心里充满了对他们的敬意和向往,梦中的家园啊,我终于见到你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梦回家·向往的自然生活—走进苏格兰芬虹生态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