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调控的两个手段也就是货币和信用的概念。具体分类是有宽货币、宽信用、紧货币、和紧信用。货币和信用相结合形成的逆周期调节政策主要是:宽货币紧信用、宽货币宽信用、紧货币宽信用,紧货币紧信用。这四个金融政策同样可以对应到经济周期的四个阶段,分别是:衰退、复苏、过热、和滞胀。
宽货币和宽信用的理解
宽货币,主要指的就是央行印基础货币,通过公开市场业务、降低再贴现率、降准等手段,开闸放水,把更多的资金先注入到商业银行银行体系中。央行印发的货币不能直接发放到老百姓手中,只能进入到商业银行体系,商业银行再通过各种形式将钱放贷出去,注入到实体经济当中。
宽信用是指商业银行将增加的货币放贷出去,注入实体经济当中,使得货币流动速度加快。但是宽信用的结果不是商业银行说了算,必须要满足多个条件,才能实现宽信用的结果。 首先,商业银行在考虑经济环境以及放贷风险之后,有放贷的意愿;其次,借款人对资金要有相对应的需求,这个就要看经济环境以及借款人对市场未来的预期如何了。商业银行愿意放贷,借款人想要借钱,才能形成宽信用的效果,进而达到刺激经济的目的。
宽货币带来的结果是市场利率下降,使得债券会在宽货币周期迎来表现。而宽信用的结果,则是市场需求回升,利率可能反而会上涨,但股市却会迎来机会。
市场上流通货币 = 央行发行的基础货币 + 和商业银行创造的信用货币
我们可以结合费雪提出的货币流通总量的恒等式来理解。费雪方程式:MV = PT。即:一定时期内流通货币的平均数量 * 货币流通速度 = 商品价格的加权平均数 * 各类商品的交易数量。
那么货币就是指一定时期内流通货币的平均数量,而信用就是指货币的流通速度。
宽货币和宽信用的关系
前面我们提到达到宽信用有几个条件,首先,央行要实行宽货币政策,所以宽货币是宽信用的必要条件;第二,商业银行要愿意放贷;第三,借款人要有意愿借钱。
其实第二个条件和第三个条件基本上是同步的,经济向好,借款人和银行对预期都会抱有乐观的态度,就会产生我愿贷、你愿借的情况。那么如何判断借款人借款需求旺盛呢?这个时候,需要借助社融这个经济指标。
宽货币的目的是宽信用,宽信用的必要条件是宽货币。但是宽信用的形成需要多方合力而成,那么从宽货币到宽信用这之间就存在一定的传导时间,所以宽货币和宽信用之间就必然存在错配的情况,形成四种结果:宽货币紧信用、宽货币宽信用、紧货币宽信用,紧货币紧信用。
货币和信用的不同组合
宽货币+紧信用【衰退期】
经济衰退期,央行率先使出宽货币政策,刺激经济、为经济注入流动性。但是此时的经济环境比较悲观,一是企业没有生产欲望,二是商业银行也会考虑放贷风险而不愿放贷,导致宽信用不能立马形成,从而出现宽货币、紧信用的结果。
此时,债券会率先走牛,基建、公用事业类、金融类等资本密集型行业因为受利率影响较大,业绩也会较快恢复。
宽货币+宽信用【复苏期】
在宽松的货币政策的引导下,大家对经济的预期开始逐渐变好,社会融资需求也悄然你回升;商业银行看到有利可图,也越来越愿意放贷,从而造成信贷持续扩张。于是在金融周期上,就达到了宽货币+宽信用的结果。
此时,市场货币供应量会快速增加,企业业绩也不断恢复并向好,股市开始有较好的表现。
紧货币+宽信用【过热期】
随着企业的快速投资及生产,经济开始进入过热阶段。同样,央行不再释放流动性,甚至开始逆周期调节收紧货币政策。然而此时经济仍然在快速发展,再加上货币政策存在滞后性,企业仍然在疯狂投资扩张生产,投资者情绪亢奋,对于资金的需求依然比较旺盛。商业银行看到企业依旧在赚钱,所以并未收紧放贷规模,宽信用周期仍在上演。于是,就进入紧货币、宽信用的周期。
此时,因为企业仍在加大投资扩张,所以对上游原材料的需求会不断增加,导致商品资产在这一阶段会有很热的表现。但是因为宽货币政策已消失,所以债券进入熊市,而股市可能存在较大的风险。
紧货币+紧信用【滞涨期】
随着紧货币政策的执行,市场利率越来越高,资金成本越来越贵,企业利润也开始被压缩、甚至亏损,社会需求也在回落,经济环境进入滞涨期。同时,商业银行也意识到这一现状,便开始收紧信贷规模,金融周期进入紧货币、紧信用阶段。
此时,股市会出现大跌,商品资产也大幅下跌,债券市场因为利率过高也依旧表现很差,所以这个阶段可能会出现股债商品三杀的局面,投资者最好增加现金的持有比例。但是这段时期过后,市场利率的下降会使得债券最先迎来机会,投资者可以留意市场环境,准备随时开始布局债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