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朗诵的指导之我见

        黄厚江老师说作为语文老师在教学古诗文的时候最好是能够给学生做朗诵示范,不能迷信名家朗诵,这话对于一些从来不朗诵的老师来说是对的 。但如果一味地迷信自己的朗诵,那就有点矫枉过正了 。我们老师的朗诵水平有限,即使有的老师朗诵技巧很好,但音色会影响朗诵的效果,让一个声音甜美的女老师来朗诵杜甫的诗未必真会有很好的效果 。

        我觉得问题不在于朗诵人是老师还是名家,老师朗诵得好自然会给学生树立一种威信,但名家朗诵如果利用的好,也可以带给学生意外的惊喜 。

在教学《春江花月夜》的时候,我没有自己朗诵,而是让同学们先闭上眼睛听名家朗诵,然后再让同学们按照黑板上我建议的朗诵符号边听朗诵边在课文上进行标记。( ...表示单字字音的延长 ,空心圈表示轻读,实心圈表示重读,横线表示横线上的几个字连读,单斜杠表示普通节奏,双斜杠表示节奏停顿的时间稍长,三斜杠表示停顿的时间很长 。)第三遍让同学们跟着名家朗诵进行朗诵,同时对朗诵符号进行修正,这样做了之后,我让同学们齐读课文,效果竟然出奇的好,把诗歌的韵味很好的表达出来的,这在以前是几乎不可能的 。后来,我选几个同学上台朗诵,虽然声音大小并不相同,但诗歌的韵味还是被他们读出来了,这让我太惊喜了 。他们跟着我读肯定是没有这种韵味的,他们只是单纯的跟着名家读也是没有韵味的,但他们是对名家的朗诵进行了朗诵符号的标识,这就可以切实的提高朗诵水平了 。

      在此基础上,我告诉同学们,所有情深切的诗歌都可以这样来读,我就给他们示范了《蜀相》和《书愤》,同学们点头称是。

        所以,无论是老师自己朗诵还是让学生听名家朗诵,如果能够进行切实有效的指点,那么,学生在诗歌朗诵上是可以有所得的,并能够进行迁移延伸,如果只是停留在让学生听的层面上,那学生只能当时称叹而已 ,课后就只剩下了影子,效率是很低的 。

你可能感兴趣的:(中学生朗诵的指导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