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走到哪里,都应该记住,过去都是假的,回忆是一条没有尽头的路,一切以往的春天都不复存在,就连那坚韧而又狂乱的爱情归根结底也不过是一种转瞬即逝的现实,唯有孤独永恒。
《百年孤独》加西亚马尔克斯
最近看到关于孤独这个词比较多,今天想来写一写孤独。
昨晚和闺蜜三人喝了点啤酒,走回家的路上,我突然悲从中来,脑子蹦出这样的话“如果能有一个世界安放像我这样不结婚,不生孩子,以梦为马活到老的人该多好。”可惜这个不现实的世界不存在。在现实社会中我们总会受他人能量影响,被他人的闲言碎语指指点点动摇自己的信念。不结婚的生活会是什么样的呢?难以想象我一个不结婚,而生活在一群以结婚为目的而活着的周遭人群里,是怎样的体验?不是格格不入这个简单的词就能概括得了。而是一种深刻的强烈的孤独包围着侵蚀着。
周国平先生曾写到:“和别人混在一起时,我向往孤独。孤独时,我又向往看到我的同类。”
很有同感。
春节过节这段时间,我和以往假期一样,选择不外出,而是在家里写作,阅读,画画,以这种方式充实自己,这感觉就像别人放假我依然工作。其实我的快乐与成就感从阅读写作中就得到,这丝毫与人社交的快乐不差。我不停的追逐孤独同时也享受着这种在他人眼里枯燥无聊的孤独。从小到大我都是孤独的成长,没有朋友的陪伴,一个人也能玩过家家,一个人也能在书房待一整天。如今不管别人如何看待孤独,我依然坚持做自己想做的事,享受一个人的孤独时光,尽管那样真的很孤独。可有时候我也会有这样的感觉,一个人静静的享受孤独之后,又渴望熙熙攘攘的人群,渴望好友相聚谈笑风生,但当一群人聚在一起时,我又无比的怀念我的孤独。这看起来十分矛盾,然而选择长期远离社交忍受孤独的人少之又少。
周国平先生曾说“孤独和喧嚣都难以忍受。如果一定要忍受,我宁可选择孤独。”长期忍受孤独是一种什么体验呢?
有次我在十点读书公众号听了《平凡世界》这本书,听到路遥的写作历程后禁不住潸然泪下。路遥晚年被病痛折磨,他内心十分恐惧像曹雪芹那样未完成作品。于是一心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用在了写作上。“有次路遥写作时看到办公室有两只老鼠,叫人打死了一只老鼠,路遥又很后悔觉得另一只老鼠太孤单了,他竟同情老鼠的孤独,只因他深知孤独是多么蚀骨。”
还有次他听到火车声响跑去火车站看客,原来是一辆拉煤的车并不是客车,此时他内心多么渴望盼望着有人来看望他,失望至极后顿时悲从中来,寒冷和孤独侵入他骨髓里,他只叹了一口气便回去了。到礼拜天,路遥从房子看到对面的家属楼灯火通明每个窗户后都有人在炒菜喝酒每个人都在喜气洋洋的过节,外面下着雨夹雪,而路遥只一个人站在窗边直至灯火窒息,眼里涌出热辣辣的眼泪。
路遥呕心沥血历时6年完成《平凡世界》,而背后的故事令人心酸。在这六年的时间里,他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路遥称之为一种几乎囚禁的生活,这几年时间他不与任何人往来,他的语言能力几乎丧失。
路遥是孤独的,然而他把这样的孤独化为内在的动力终完成了人类杰出作品!
这样的孤独让我想到一个人——梵高!也是我最早把孤独与梵高联系在一起,《梵高手稿》这本书就记录了梵高孤独的一生。梵高一生是孤独的,好友的决绝离去,爱的人也受到世人评判,被世人嘲笑也曾被孤立,梵高一生过着单影随行的生活,这种孤独和痛苦也许只有看过梵高作品才会有深刻体会。不了解梵高的人,认为梵高是个疯子,然而梵高却从未把自己当作疯子,也从不吝啬给这个世界爱。他割掉耳朵的那一瞬间,被人嘲笑疯子,世人的眼光和评判令他更加痛苦。唯梵高体会到那种贫穷和孤独痛苦交加,然而却在外人看来这种举动无比疯狂。但他并没有怨天尤人,而是将痛苦和孤独都化为了笔下绚丽多彩的画面,他的孤独成就了他,他成就了孤独,才有后人看到一幅幅惊艳世界的作品。
他从不给孤独留下缝隙。“如你所见,我疯狂的工作,但是目前还没有什么令人满意的成果。我希望这些荆棘最终可以开出白色的花,那样的话,这些痛苦的挣扎就像是分娩中的阵痛,痛苦之后会有欢乐的结果。”
梵高的孤独感非常强烈,而他有随时消化这样的孤独的能力,他把孤独开出一朵绚丽的花朵“我在别人眼里算什么?一个可有可无的,古怪透顶,令人不快的人,在社会上毫无地位,也拥有不可能有。但我希望有一天,人们通过我的作品,能够了解这个古怪而毫无存在感的人。”这个孤独的人走在不被人理解的道路上一路高歌前行。
“我拥有自然,艺术和诗歌,我还有什么不满足呢?”梵高孤独又痛苦,但这样的痛苦并不是无病呻呤,而是精神的富足丰盈。这样的梵高可爱至极。
正如周国平谈到孤独:“我觉得一个人越有才华,可能他的孤独的路程会越长,其实这会有一个丰硕成果的过程,这种孤独是很赚的,实际上没有才华的人他是感受不到这种孤独的,这种孤独实际上是在寻找自己的路,有的人没有自己的路,他是在走大家的路,孤独的人在寻找自己的路去尝试,有可能会失败会痛苦,但他会有一种自我认知,一种使命感!”像路遥这样的智者和梵高这样的诗人就是带着使命感而活着的人。
那么天才都是孤独的吗?其实我们都误解了孤独的含义。每个人无时无刻不与孤独随行。天才的孤独是精神世界的丰盈,是精神境界高到我们一般人理解不了,所以与他并肩作战的人很少,甚至没有。而我们多数人的孤独更多是内心世界,精神的空虚,是一种状态的孤独。这种孤独缺乏独立思考能力,害怕自己与周遭不符,一味想要迎合这个世界,极少花时间与自己对话,认清自己,极少深刻思考。他们喊着孤独,实际上是想要有人群簇拥的感觉。
孤独是每个活着的人不可避免的。
正如毛姆在《月亮与六便士》写到的:“我们每个人活在世界上都是孤独的,每个人都被囚禁在一座铁塔里,只能靠一些符号同别人传达自己的思想。”
认识到这一点之后,就接受孤独,享受孤独,把孤独变出财富,让孤独在漫长的岁月里开出绚丽的花朵来。当一个人感到孤独时不要着急去寻找另一个人解脱,那样只会更加的孤独,
刘震云曾在《一句顶一万句》里写道:“一个人的孤独不是孤独,一个人找另一个人一句话找另一句话,才是真正的孤独。”
既然孤独无处不在,我们如何与孤独相处?那些天才之所以成为天才不过是善于利用孤独填补内心的缺口。他们明白人这一生长期的孤独如同疾病侵入骨髓难以摆脱,那些热烈深刻的孤独无处不在,唯有化孤独为力量,敢于真正与孤独同行,才不负此生。
然而生活中极少有人做到这一点。我身边的朋友基本不会让孤独侵入自己的时间缝隙里,只要一个人独处超过1个小时就会焦虑不安,迫不及待的吆喝朋友出来喝酒聊天,他们从不让孤独有可趁之机。他们不停的谈话,聊一些毫无营养的话题,做一些无聊至极的事情。如实在孤独就走进别人的世界里看见别人在做什么,他也跟着做。很多人不愿意承认孤独的存在,认为人是群居动物就要过一种群居的生活。我看见身边太多的人,过着不孤独的生活里。有的人为了不孤独随意找了个人将就的结婚,有人为了不孤独,生了一群孩子,有父母为了不孤独,使劲拉着孩子往家里住。有人实在害怕孤独,做着一些伤天害理的事情。
大多数人不愿意承认自己是孤独的个体,恐惧与孤独相处。因此多数人都成了同类,走在一条相同的道路上。
孤独并不可怕,也不要因此觉得可耻,要正确意识到孤独,并利用独处时间进行向内探索我相信孤独一定会有所收获。
周国平曾经曾谈到关于孤独“越是丰盈的灵魂,往往越能敏锐地意识到残缺,有越强烈的孤独感。”
每个人活在世上都是独立的个体,我们都不可避免的与孤独相遇。生命中出现的孤独与爱将是人类一生的财富。
借用《百年孤独》里的经典句子:“生命中曾经有过的所有灿烂,原来终究,都需要用寂寞来尝还。人生终将也是一场单人的旅行。一个人的成熟不是多善与人交际而是善于与孤独和平相处。孤单之前是迷茫,孤独过后便是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