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大明宫

我们的大明宫

文字 / 许健

      西安大明宫遗址公园给人最初的印象就一个字,大。自强路至北二环间数个街区转瞬消失,人的视野随之解放开来,见证过昔日大片低矮拥挤的民房者,巨变带来的震撼最为强烈。用具体数字来说明,大明宫遗址公园占地约3.5平方公里,是故宫的4.5倍,卢浮宫的8倍,被誉为丝绸之路的东方圣殿。当你在西北首家IMAX 3D影院,通过影像鸟瞰唐大明宫的恢宏壮丽后,更是令人叹为观止。我已经三次进园游览,仍未能尽窥其全貌。

        大明宫遗址公园占地面积之大,以致于有人将其与好大喜功的面子工程混为一谈。话题至此,想起美国文化人类学家露丝·本尼狄特写过一本《菊与刀——日本文化面面观》,书中所述日本人的民族特性和文化,我们很容易发现许多是源于中国,在西方人眼里,却是日本人的东西。事实上,今日谁也无法将日本文化与中国文化相等同,人家脱胎出一个新的文化。日本尤其受唐文化影响巨大,以至日本京都城也是唐长安城的克隆版。在大明宫遗址保护工作中,日本人积极参与其中,以某些国人的标准判定,日本人是吃饱撑的,干这种没有现实回报的事。日本学者乃至普通人喜欢到中国探寻文化之源,这个过程中包含着对照、回顾、汲取、思考等等,强化着文化的自我意识。而我们缺乏的正是与文化根基的亲密交流。

        漫步于园区,一个个宫殿遗址的夯土台基上,用现代语言搭起立体的框架,给人幻化的感觉,带给人们一种历史的背景,天高地迥,于孤寂空旷之中不由浮思连篇,那一堆堆平常的土堆,却曾承载着昔日的金碧辉煌,千年的历史不过是转瞬间。紫宸殿旁静静地卧着一块残碑,起名曰“苍凉回归”,夕阳西下,愈是将悲壮气氛强化到极致。

        整齐宽阔的道路从宫殿遗址旁伸展开去,似乎连接了远方的现代化楼群,像是演示从古到今的跨跃。

        拂过空旷园区的风是否从唐朝吹来,是否隐约听见宫庭中的乐舞声音……

        置身于此,人的思维自然地活跃起来,思考深遂起来,心灵中某种东西会升华起来,这是一种文化的内化过程。当我们停止思考时,生命便终止了,一个人需要思索,一个民族更需要思索,需要棒喝,反思走过的道路。在今日社会失范的情况下,文化、道德逐步萎缩,我们的后代如何从不知不识的生物个体,通过耳濡目染,发展自己的个性和社会性,把自己一体化到中华文化中去,继承和发扬中华文化,是不得不认真思考的生死课题。

        中华民族要延续和发展,对文化的传承是必不可缺的,这种传承不是仅仅背几首唐诗就能涵盖的。大明宫遗址公园,不仅仅是宫殿群的遗址,它是中国文化的载体,是对万世后代进行文化内化的教材。由这个意义上来说,修建大明宫遗址保护公园的决策者,的的确确具有前瞻性,具有极大的魂力。

      展示几张我在大明宫拍摄的照片,抛砖引玉,愿大家有机缘亲自置身其中体验,必定有更加丰富多彩的收获。

未来
含元殿遗址
“日月大明宫”表演
丹凤门
苍凉回归
无题

——写于2011年11月22日


原创文字  请勿擅用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们的大明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