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以 CentOS7.6 为例
任务调度是指系统在某个时间执行特定的命令或程序。
任务调度分类:
功能描述:用来设置定期执行任务。定时任务以类似文本的形式保存,称为时程表。
任务调度配置文件:/etc/crontab
重启任务调度:
service crond restart
基本语法:
crontab 选项
常用选项:
参数 | 说明 |
---|---|
-l | 查询定时任务,列出时程表。 |
-e | 编辑个人定时任务,执行文本编辑器(默认为 vi 编辑器)来设定时程表。 |
-r | 删除当前用户所有定时任务,即清空时程表。 |
编辑时程表时,任务可为命令,也可为 shell 脚本。另外,涉及到路径,最好使用绝对路径。
时程表占位符说明:
占位符 | 含义 | 范围 |
---|---|---|
第一个 “ * ” | 分钟 | 0 ~ 59 |
第二个 “ * ” | 小时 | 0 ~ 23 |
第三个 “ * ” | 一个月中的第几天 | 1 ~ 31 |
第四个 “ * ” | 月份 | 1 ~ 12 |
第五个 “ * ” | 一周当中的星期几 | 0 ~ 6(0为星期天) |
特殊符号说明:
特殊符号 | 含义 |
---|---|
“ * ” | 代表任何时间。比如第一个 “ * ” 就代表每分钟都执行一次。 |
“ , ” | 代表不连续的时间。如 “ 0 8,12,16 * * * ” 就代表在每天的 8:00,12:00,16:00 都执行一次。 |
“ - ” | 代表连续的时间范围。如 “ 30 5 * * 1-6 ” 就代表在周一到周六的凌晨 5:30 执行。 |
“ */n ” | 代表每隔多久执行一次。如 “ */10 * * * * ” 就代表每隔 10 分钟执行一次。 |
时间执行示例:
* * * * * 每分钟定时执行一次
0 * * * * 每小时整点定时执行一次
0 0 * * * 每天 0:00 定时执行一次
*/1 * * * * 每分钟定时执行一次
45 22 * * * 每天 22:45 执行
0 17 * * 1 每周一 17:00 执行
0 5 1,15 * * 每月 1 号和 15 号的 5:00 执行
40 4 * * 1-5 每周一到周五的 4:00 执行
*/10 4 * * * 每天的 4:00,每隔 10 分钟执行一次(5:00 过后不再执行)
0 0 1,15 * 1 每月 1 号和 15 号,和每周一的 0:00 执行
注意:星期几和几号最好不要同时出现,阅读时容易引起混乱
示例:
/*
每隔 5 分钟,就将当前的日期信息,追加到 /tmp/mydate.txt 文件中
*/
# 设定时程表,编辑定时任务
crontab -e
# 进入 vi 编辑器的形式,编辑定时任务指令
*/5 * * * * date >> /tmp/mydate.txt
/*
在 /home/ 目录下,创建 shell 脚本 my.sh,实现上一个示例.
*/
# 准备脚本文件
vim /home/my.sh
# 写入以下命令
date >> /tmp/mydate.txt
# 给 my.sh 增加执行权限
chmod u+x /home/my.sh
# 设定时程表,编辑定时任务
crontab -e
# 进入 vi 编辑器的形式,编辑定时任务指令
*/5 * * * * /home/my.sh
功能描述:一次性定时计划任务。默认从标准输入读取要执行的命令。(并非所有 Linux 发行版都自带 at 命令)
at 的守护进程 atd 会以后台模式运行,检查作业队列来运行。
默认情况下,atd 守护进程每 60 秒检查作业队列,有作业时,会检查作业运行时间,如果时间与当前时间匹配,则运行此作业。
在使用 at 命令的时候,一定要保证 atd 进程的启动 , 可以使用相关指令来查看。
检测 atd 是否在运行:
ps -ef | grep atd
查看未执行的任务:
atq
查询到的第一列即为任务编号。
删除未执行的任务:
atrm 编号
基本语法:
at 选项
常用选项:
参数 | 说明 |
---|---|
时间 | 以标准输入(命令行)来输入定时任务。需要按两次【ctrl】+【D】来结束输入。 |
-I(大写 i) | atq 别名,相当于 atq 指令。 |
-d | atrm别名,相当于 atrm 指令。 |
-v | 显示任务将被执行的时间。 |
-t 时间参数 | 以时间参数的形式提交要运行的任务。 |
-f 文件 | 从指定文件读入任务而不是从标准输入读入。 |
指定时间的方法:
now + 数字 时间单位
,now 就是时间(默认当前,可自己设定),时间单位能够是 minutes(分钟)、hours(小时)、days(天)、weeks(星期)。例如:at now + 5 minutes、at 5pm + 5 days。month day
(月 日)或 mm/dd/yy
(月/日/年)或dd.mm.yy
(日.月.年),指定的日期必须跟在指定时间的后面。例如:at 04:00 2021-03-1比较抽象。。。由于非常复杂且不常用,这里只举几个简单例子。
示例:
/*
2 天后的下午 5 点执行 /bin/ls /home 命令
*/
# 输入 at 指令并执行
at 5pm + 2 days
# 输入要执行的指令。此时有 “ at> ” 提示。完成后需按两次【ctrl】+【D】来结束
/bin/ls /home
/*
明天 17 点钟,输出时间到指定文件内。比如 /root/date100.log
*/
# 输入 at 指令并执行
at 5pm tomorrow
# 输入要执行的指令。此时有 “ at> ” 提示。完成后需按两次【ctrl】+【D】来结束
date > /root/date100.log
Linux 无论磁盘有几个分区,分给哪一目录使用,归根结底就只有一个根目录,一个独立且唯一的文件结构,Linux 中每个分区都是整个文件系统的一部分。
Linux 采用了一种叫 “ 载入 ” 的处理方法,它的整个文件系统中包含了一整套的文件和目录,且将一个分区和一个目录联系起来(挂载)。这时载入的一个分区的存储空间与一个目录(挂载点)对应。
Linux 硬盘分 IDE 硬盘和 SCSI 硬盘。目前基本上是 SCSI 硬盘。
其中 “ hd ” 表明分区所在设备的类型是 IDE 硬盘。“ x ” 为盘号(a为基本盘,b 为基本从属盘,c 为辅助主盘,d 为辅助从属盘),“ ~ ” 代表分区,前四个分区用数字 1 到4 表示,它们是主分区或扩展分区,从 5 开始就是逻辑分区。
例,hda3 表示为第一个 IDE 硬盘上的第三个主分区或扩展分区,hdb2表示为第二个 IDE 硬盘上的第二个主分区或扩展分区。
用 “ sd ” 来表示分区所在设备的类型是 SCSI 硬盘。其余则和 IDE 硬盘的表示方法一样。
功能描述:查看设备挂载情况,列出所有可用块设备的信息。(list block)
基本语法:
lsblk [选项]
常用选项:
参数 | 说明 |
---|---|
-a | 显示所有设备。(不加选项,默认为此选项) |
-f | 显示文件系统信息。 |
示例:
参数说明:
参数说明:
功能描述:查询系统整体磁盘使用情况。(disk free)
基本语法:
df [选项] [目录或文件]
常用选项:
参数 | 说明 |
---|---|
-h | 使用便于人类可读的格式列出信息。 |
-H | 与 -h 类似,但是以 1000 为换算单位而不是用 1024。 |
示例:
功能描述:查询指定目录或文件的磁盘占用情况。(disk usage)
基本语法:
du [选项] [目录或文件]
常用选项:
参数 | 说明 |
---|---|
-h | 使用便于人类可读的格式列出信息。 |
-H | 与 -h 类似,但是以 1000 为换算单位而不是用 1024。 |
-s | 仅显示占用大小汇总。 |
-a | 列出包含文件在内的大小 |
-c | 除了显示目录或文件的大小外,也显示占用大小的总和。 |
–max-depth=数字 | 统计的子目录深度,超过指定层数的目录后,予以忽略。 |
示例:
功能描述:以树状图列出目录的内容。(并非所有 Linux 发行版都自带)
基本语法:
tree [选项] 目录
常用选项:
参数 | 说明 |
---|---|
-a | 显示所有文件和目录。 |
-C | 在文件和目录清单加上色彩,便于区分各种类型。 |
-s | 列出文件或目录大小。 |
-t | 用文件和目录的更改时间排序。 |
# 统计 /opt/ 文件夹下文件的个数
ls -l /opt | grep "^-" | wc -l
# 统计 /opt/ 文件夹下目录的个数
ls -l /opt | grep "^d" | wc -l
# 统计 /opt/ 文件夹下文件的个数,包括子文件夹里的
ls -lR /opt | grep "^-" | wc -l
# 统计 /opt/ 文件夹下目录的个数,包括子文件夹里的
ls -lR /opt | grep "^d" | wc -l
功能描述:一个创建和维护分区表的程序,即可用来分区。
基本语法:
fdisk [选项]
常用选项:
参数 | 说明 |
---|---|
/dev/硬盘 | 以命令的方式进行硬盘分区处理。 |
-l | 查看分区情况。 |
分区时选项说明:
选项 | 说明 |
---|---|
m | 显示菜单和帮助信息。 |
p | 显示磁盘分区。同 fdisk -l。 |
n | 新建分区。 |
d | 删除分区。 |
q | 退出不保存。 |
w | 保存修改并退出。 |
示例:
# 对 /sdb 分区
fdisk /dev/sdb
功能描述:用于在特定的分区上建立 Linux 文件系统,即格式化。(make file system)
基本语法:
mkfs [选项] /dev/磁盘分区
常用选项:
参数 | 说明 |
---|---|
-t 分区类型 | 将磁盘分区格式化为指定格式。 |
示例:
# 将 sdb1 分区格式化为 ext4 格式
mkfs -t ext4 /dev/sdb1
功能描述:用于挂载 Linux 系统外的文件。即将一个分区与一个目录联系起来。
注:以命令行的方式操作,重启后会失效。如需永久生效,要在 /etc/fstab 配置文件中编辑。
基本语法:
mount [选项] 磁盘分区 挂载目录
常用选项:
参数 | 说明 |
---|---|
-o ro | 以只读模式挂上。 |
-o rw | 以可读写模式挂上。(默认为此) |
-a | 将 /etc/fstab 中的定义立即生效。 |
示例:
# 将 /dev/sdb1 以只读模式挂在 /newdisk/ 之下。
mount -o ro /dev/sdb1 /newdisk
# # 将 /dev/sdb1 以可读写模式挂在 /newdisk/ 之下。
mount /dev/sdb1 /newdisk
功能描述:用于卸除文件系统。即移除挂载。(unmount)
注:以命令行的方式操作,重启后会失效。如需永久生效,要在 /etc/fstab 配置文件中编辑。
基本语法:
umount name
“ name ” 可以用分区名称或挂载点。
示例:
# 将上例中 sdb1 卸载。
方式一、 umount /dev/sdb1
方式二、 umount /newdisk
有关挂载的配置,保存在 /etc/fstab 文件。
可通过编辑此文件来改变挂载。
可用分区 UUID 或路径进行挂载。
示例:
将 /dev/sdb1 挂在 /newdisk/ 之下。
这里以增加一块硬盘为例(虚拟机进行),进行磁盘分区、挂载、卸载。
总体步骤:
在设备列表里添加硬盘,然后只需一直【下一步】,只有选择磁盘大小的地方需要修改,直到完成。然后重启系统才能识别。
可以看到硬盘为 sdb。还没有分区。
给添加的硬盘分区。这里为了方便,只分一个区。
fdisk /dev/sdb
输入 n,新增分区;然后输入 p(分区类型为主分区);两次回车默认分配剩余全部空间。最后输入 w ,写入分区并退出。分区完成。
可以看到有了一个分区。
新增分区需格式化后才能分配 UUID。
mkfs -t ext4 /dev/sdb1
格式化后分配了 UUID。
将 /dev/sdb1 挂在 /newdisk/ 之下。/newdisk/ 即为挂载点,挂载点可随意更改。
mount /dev/sdb1 /newdisk
如需永久挂载,只需在 /etc/fstab 中配置。
功能描述:用于显示或设置网络配置。
基本语法:
ifconfig
ifconfig 指令也可搭配相关选项参数来进行网络配置设置。
功能描述:用于检测主机,测试是否可以连接目的主机。
基本语法:
ping [选项] 目的主机
“ 目的主机 ” 可以是 ip 地址,可以是域名,也可以是主机名。
常用选项:
参数 | 说明 |
---|---|
-c 数字 | 设置收到指定次数包后,自动停止 |
-i 数字 | 指定收发信息的间隔时间,单位为秒。 |
-s 数字 | 设置发送包的大小。 |
-t | 设置存活数值 TTL 的大小。 |
功能描述:用于查看网络状态。
基本语法:
netstat [选项]
常用选项:
参数 | 说明 |
---|---|
-a 或 --all | 显示所有连接和监听端口。 |
-n | 以数字形式显示地址和端口号。 |
-p | 显示建立相关连接的程序名。 |
-t | 仅显示 tcp 相关。 |
-u | 仅显示 udp 相关。 |
重启网络服务:
service network restart
查看主机名:
hostname
Linux 启动后会通过 DHCP 自动获取 IP 地址。如果需要指定固定的 ip 地址,需要在 /etc/sysconfig/network-scripts/ifcfg-ens33 文件中配置。
ifcfg-ens33文件参数:
参数 | 说明 |
---|---|
TYPE | 网卡类型(通常是 Ethemet 以太网) |
PROXY_METHOD | 代理方式 |
BROWSER_ONLY | 只是浏览器 |
BOOTPROTO | 网卡的引导协议(static:静态IP。dhcp:动态IP。bootp:BOOTP 协议。none:不指定) |
DEFROUTE | 默认路由 |
IPV4_FAILURE_FATAL | 是否开启 IPv4 致命错误检测 |
IPV6INIT | IPV6是否自动初始化 |
IPV6_AUTOCONF | IPv6 是否自动配置 |
IPV6_DEFROUTE | IPv6 是否可以为默认路由 |
IPV6_FAILURE_FATAL | 是否开启 IPv6 致命错误检测 |
IPV6_ADDR_GEN_MODE | IPv6 地址生成模型 |
NAME | 网卡物理设备名称 |
UUID | 通用唯一识别码 |
DEVICE | 网卡设备名称,必须和 “ NAME ” 值一样 |
ONBOOT | 是否开机启动 |
IPADDR | 本机IP,通常与静态 ip 配合使用。 |
NETMASK | 子网掩码,通常与静态 ip 配合使用。 |
GATEWAY | 默认网关,通常与静态 ip 配合使用。 |
DNS1 | 域名解析器,通常与静态 ip 配合使用。 |
设置静态 ip,一般情况只需更改 BOOTPROTO、IPADDR、GATEWAY、DNS1。如果没有参数自己添加即可。
然后重启网络服务或者重启系统即可生效。
示例(ip 部分改为自己的相应设置):
BOOTPROTO="static"
IPADDR=192.168.200.130
GATEWAY=192.168.200.2
DNS1=192.168.200.2
为了方便记忆,可以给 Linux 主机设置主机名,也可以根据需要修改主机名。
只需编辑 /etc/hostname 配置文件即可。重启后生效。
为了能够通过主机名找到某个 linux 主机(比如 ping),需要设置 hosts 映射。
只需配置 /etc/hosts 文件:
# 在文件中添加:
ip 主机名
示例:
192.168.200.1 myThinkPad
对于 Windows 系统,hosts 映射在 C:\Windows\System32\drivers\etc\hosts 文件配置。
在真实生产环境,需要将防火墙打开,并打开指定的端口。
关闭防火墙:
systemctl stop firewalld
开启防火墙:
systemctl start firewalld
重载防火墙:
firewall-cmd --reload
查询端口是否开放:
firewall-cmd --query-port=端口/协议
打开端口:
firewall-cmd --permanent --add-port=端口号/协议
关闭端口:
firewall-cmd --permanent --remove-port=端口号/协议
不祈多积,多文以为富。
——《礼记 · 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