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师,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存在。
记得当时年纪小,你爱谈天我爱笑。曾经我们还是在念书的时代,头脑中对于老师的概念天经地义的就认为应该在学校里面,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个人,在走出校园之后,会遇到各种各样的认知短板、发展瓶颈,于是,我们渴望学习——当年在校园的时候可不是这样的。
人们纷纷寻找可以答疑解惑者,于是,讲师这个行业就出现了。
很多人,之前可能是企业的一名中高层干部,或者自己过去可能也是一个普通人,但经过包装和一些演讲培训,纷纷投身到培训行业,为很多企业开展培训服务。
这个产业链条其实很简单:讲师(产品)→培训机构(渠道)→客户
讲师通过培训机构的包装和推广,并且为前者提供场地,对引流来的客户提供培训服务。
本来,这是一个大家均能获利的链条——讲师、培训机构赚到了钱,客户学到了知识。
但是,有的讲师会这样想:培训机构给我的价格是一天一万,但是,客户这边却付出了好几万,那么,如果我直接对接客户的话(没有中间商赚差价),岂不是更好?
于是,在这个群体当中出现了一些大咖讲师直接对接客户的现象。
这种现象的出现,实际上是扰乱了这个游戏的规则,因为,凡是存在、即有道理,你只看到了中间商赚差价,但没看到引流、包装、宣传过程中的成本。
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基于美苏冷战的国际大背景之下,期间的一位哈佛大学教授,也就是大名鼎鼎的迈克尔·波特,提出了一个叫做”五力模型“的战略工具。
他认为,一个企业能否赚到钱,取决于你在产业链条上所处的位置,即选择>努力。
而无论你所处在任何位置,你都需要面对来自外部的五种力量的影响/威胁:
直接竞争者,这个不用多说了,同行是冤家;
潜在进入者,也就是别人看你赚钱眼红,所以想闯进来分一杯羹;
替代者,可能完全跟你不是一个赛道的竞争者,但是,你们在用户资源上形成了竞争关系,比如说口香糖VS微信
供应商,这个很好理解,中国的芯片行业就面临着这个窘境;
客户,客大欺店的道理我们都懂,当团购模式崛起之后,就具有强有力的议价能力。而薇娅的团队可以硬生生的把你的产品压价到2-3折扣。
这个理论是基于竞争思维所提出的,影响了战略管理领域将近三十年!
但是,时代变了,竞争→竞合。
在新的市场环境之下,人们发现,传统的竞争关系已经转变成了竞合关系,意味着以前都是赤裸裸的你多吃一口、我少吃一口,转变成了我们共同多吃。
凡是皆有根源!
多吃的这部分,从何而来?两个方面:
一方面,来自于强强联合。从前大家都是竞争关系,而今,大家抱团打天下,我们知道,规模一定是企业经营中最为重要的指标之一,所谓的小而美什么,不存在的,小而美的原因就是做不大,所以退而求其次,一般来说,什么四大、十强的说法,都是最后一名提出来的。
另一方面,来自于资本市场的变现。通过联手,把业务做大,抢占市场,在这过程中,联手的根源就在于——业务做大之后可以上市,然后通过资本市场变现,皆大欢喜。
那么,作为讲师来说,完全没有必要走纵向一体化,吃鱼从头吃到尾的战略,反而可以通过生态化战略思维,将培训机构作为自己的渠道,毕竟,所有的产品想要顺利销售,都需要渠道分销这个动作。
那么,这就体现了一个分工协作的理念。
在一个组织内部,我们都知道各司其职,然后这个组织共同拼接完整了整个价值链条,然后,延伸到组织之外呢?
道理一样适用。
你只有让别人赚到钱,你才能赚到钱。
用心做好自己擅长的事情,你就会塑造有利可图的价值,就会吸引别人跟你合作,然后大家都聚焦于自己擅长的事情,就可以将整个价值链条所创造的收益放大。
这就是分工协作的威力。
只不过,从以前的组织内部→整个产业生态。
李振涛
北师大MBA | 大沟通方法论开创者 | 业绩增长与组织发展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