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散记

        又8月了,三年前的8月刚到公司报到。时隔三年,第一次面对工作上的事心烦意乱到失眠。积极响应的态度不再有效,一定是某个环节出了问题,专业术可攻,也有可能我专业水平不过硬。既然不按套路来,那索性放一放。

        解压的方式有多种,话说读史明智,鉴往知来,也未必。《资治通鉴》堪称历朝历代君主的教科书,兴衰存亡,有史可循,可还是照样重蹈覆辙上演着一朝朝兴衰灭亡。有千年之久的历史已无从去考证其真实性,全凭史书记载,然而撰写记载也是出自某位文人,既然是文人那定有他的喜好和主观情感在内,那夹带私货也就不足为奇了。所以吹牛调侃之余,争论到脸红脖子粗,也着实犯不着。


        历史的有趣在于改写仅在片刻之间,如秦武王没被鼎砸死,或者白起在长平之战接到空诏之前就反了秦昭王,再或者公子扶苏不寻死,又或者项庄在鸿门宴杀死了刘邦,虽仅仅是臆想,但早已让人叹服:此生有幸能在时间轴上能感悟到历史的魅力。然而在我们看不见的维度空间里,它又是在如何上演着呢?若明,清二朝没有实行海禁,是否在二战时期,中国的海军便不会沦为“空军”,缺席的那种"空"。地球上海洋与陆地比例为7:3,陆地生物起源于海洋。《人类简史》的作者赫拉利观点之一:相比海洋,陆地上巨型生物之所以灭绝多的原因之一是,因为人类的存在。言下之意是那个时期的人类在海洋上还没法随心所欲的操控。去掉7:3的比例,姑且信他这么说。因为除了海,陆,空中的比例又要如何计算,空中巨型生物又是否存在?

        在历史长河中,人们每时每刻都在战斗和妥协,为争夺各种资源,作天作地作自已。在无法预知的未来里仍将一次次被激起,夺与被夺,遗忘,再重演,“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然而只不过是一次又一次的轮回,智者自然能习得一手纵横之术尽享鱼水之欢,庸者如我蹚得一身浑水惶惶不可终日。

        9月,加油,真希望你的方向是对的。

萌宠养成记之团团第一篇 -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史散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