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里仁篇》4.8-4.9学习分享(6.18)

各位学友们,大家晚上好!今天我要和大家分享的,是里仁篇第8和第9则的内容。

在第八则中,孔子说,朝闻道,夕死可矣。这里的“道”,是指道理,真理,通过孔子和弟子的言论可以看出,这里的“道”,其内涵其实是孔子反复强调的“仁”,从个体到社会群体,一种柔和的,友善的美好情感和道德伦理。要达到仁的高境界很难,正如孔子在第6则所言:好仁者,无以尚之。而闻道,不只是简单地听说,而是用心倾听,让“道”铭刻在心中,《大学》里讲“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闻”和“听”是有区别的,“闻”本义是指侧耳专注地听。因此“闻道”一定是心灵上的修养,也因此而显得更加困难,没有终点可言,是要终身去不断地践行,想要真正地获得“道”的全部,是几乎不可能的,这是是人一生的追求和理想,贯穿一生,我们常说人生就是一场修行,其实也就是在“闻道”。因此孔子在这里说“朝闻道,夕可死矣”,不是简单地说早上知道了道理,晚上就可以死去。而是对闻道之难的感叹,并且把闻道作为终身志业,不断学习,不断思考,不断追求。而他所提倡的仁便是其中之一。

士在古代是贵族的最底层,可能上升为卿大夫,也可能下滑为庶民,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士形成了一个独特的阶层,以智力生存,主要从事文化事业,后成为读书人知识分子的代称。

在第9则中,孔子说“士,志于道”,是鼓励士要有志向于精神追求和内在修养。其弟子曾子也有类似的言论“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孔子鼓励士人注重精神修养,不要太过于追求物质需求,但孔子并非反对物质生活。“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以破衣粗粮为耻,就不值得和他谈论什么道了。孔子教导士人要处理好物质与精神的关系,坦然面对可能贫瘠的物质生活,更重要的对待它的看法和观念。以良好的心态面对实际情况,在基本物质有保障的基础上,把精神追求和心灵修养作为主要的成长方向。子贡说“贫而无谄”,他回应道“未若贫而乐”。他的弟子颜回,在这方面就极得他的赞美“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孔子这里所讲的“士志于道”,其内涵就是指追求“仁”,做仁人志士,但其实,对于“仁”的内涵和本质,孔子的言论中并没有明确的定义,而是在不同的生活情境里,不同的角度进行探讨,引导世人反省,想象和思考,每个人都可以从孔子的言论中获得启发和理解。但,总归是一种心灵上的追求和修养。在我们身边,这种“仁人”非常多,有享誉世界的大师,也有名不见经传的普通人。

就在昨天,翻译界泰斗,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许渊冲老先生在北京逝世,享年100岁。年少时期为表达对女同学的爱意,翻译了一首林徽因的诗歌,从此和翻译结下了不解之缘,他将西方名著译成中文,将唐诗宋词以及《诗经》《楚辞》《论语》《桃花扇》《牡丹亭》《西厢记》等翻译成英文、法文,将中国的传统文学传播到全世界。许老先生为翻译奉献了一辈子,他对生活的需求却很简单,就是有饭吃、有地住、有活干。耄耋之年,许渊冲仍然制定了“每天翻译1000字”的工作计划。93岁时制定了翻译莎士比亚全集的目标,别人劝他不要过于劳累,他却回答:

“翻译的快乐对于我就像水和空气”

“沉浸在翻译的世界里

我就垮不下来”

老先生曾说:把一个国家创造的美,转化为世界的美,这是世界的乐趣,也是他翻译诗歌的初衷。他真正实现了翻译中的文明互通,架起了一座中外语言之桥。择一事,终一生,不为繁华易匠心。

许老先生一生都在闻道,都在追求自己的“仁”,生于中国共产党诞生之年,归于党的百岁生日前夕。许老,把中国文化推广世界,让世界了解到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把世界名著引入中国,使百姓看得到繁星璀璨的世界名著。百岁人生,功德圆满。

2020年6月,外军公然违背与中方达成的共识,越线搭设帐篷。按照处理边境事件的惯例和双方之前达成的约定,某边防团团长祁发宝本着谈判解决问题的诚意,仅带几名官兵,蹚过齐腰深的河水前出交涉。在交涉过程中,祁发宝身先士卒,头部受到重创。被授予卫国戍边英雄团长荣誉称号。在先进事迹报告会上,祁发宝在发言中说:

“如果把军队比作一把利剑

那么军人的血性就是利刃之锋

我们毫无畏惧、不怕牺牲

始终抱定一个信念

宁可牺牲生命,不丢国土一寸

向战而行,勇往直前

纵使前进一步死,决不后退半步生

这是边疆卫士的拳拳报国心”

这是作为一名边防军人的信念和追求,这是祁发宝所追求的“仁”。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将论文写在大地上,不是在试验田里就在去试验田的路上,将一生奉献给水稻,袁老有两个梦,一是禾下乘凉梦,一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如今,水稻高产的梦想变成现实,杂交水稻也在印度、越南、菲律宾、美国、巴西等国家大面积种植。他的毕生追求是“发展杂交水稻,造福世界人民”。为实现这一宏愿,他长期致力于促进杂交水稻技术创新,并将其推广至全世界。毕其一生,专注田畴,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为“稻粱谋”,为民生计,袁老无愧侠之大者、国之仁士。这是属于袁老先生的“仁”,倾其一身,也倾其一生。

仁者,人也。一撇一捺皆是学问,不是简单的一个字,一个词。仁者爱人,克己复礼为仁,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追求“仁”的道路,是终其一生的,是无止境的,也是孔子所追求的最高人生境界。

      2021.6.18


你可能感兴趣的:(《论语•里仁篇》4.8-4.9学习分享(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