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 可以做不了名师,但必须要做一名良师

    《只为做一个良师》这本书读完了,带给我的是深深的思考。能教出好的成绩却教不出品质优秀的学生:好学生认为自己的好成绩是自己努力的结果,老师没有付出太多的心血;“坏”学生认为自己经常受老师的责骂,终于可以逃脱这个“牢笼”;而中等生呢?爹不疼娘不爱......送走一届又一届的学生,回头看看老师,给老师发个节日祝福的又有多少?虽然我们教出了骄人的成绩,可却并没有走进孩子们的心里。孩子们大多并没有心存感激,因为我们没有像明霞老师那样真正为关注孩子的生命成长而执教,没有做好学生自主学习的唤醒者、引导者、陪伴者和帮助者,没有用“约会”的心态去真正对待每一堂课、每一个生命......

                  教育是引领,不是灌输

      很多时候我们为教学而教学,为成绩而教学。虽然尝试改变课堂授课方式,用新教育的方法将课堂还给学生,看似充分发挥了教师的引导作用,其实学生还是围着老师团团转。在六年级数学推导“圆的周长”公式的时候,我带着孩子在小组内用毛线绳和自备的半径从1cm到6cm的圆形,分别测量每一个圆绕毛线绳转动一周的长度,再计算每一个圆的周长与直径之间的倍数关系,最后得到结果: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3.14倍左右。看似孩子们都参与了活动,都明白了圆周长公式的推导过程,但这些东西其实哪怕孩子们不动手参与,提前预习课本也能知晓。我们忽视了一个最重要的问题:怎样调动起孩子们去积极主动探索这个圆周长怎么计算的兴趣?他们去做这些有什么意义?仅仅是配合老师顺利进行这节课的讲授吗?读了明霞老师《只为做一个良师》这本书后,我对这些问题有了新的认识。我们不仅仅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突破教学重、难点,更重要的是要激起孩子们探索自然奥秘的激情和兴趣,引领他们实践中学习,在做中学,在探究中明白自然的奥秘和探究圆周率的重要性。教育是引领,而不是灌输。

                  育人先育德,而不是成绩

        成绩固然重要,但德才要兼备。一个人不管有多优秀,没有好的人缘,没有优秀的品质,没有高尚的品德,只知道一味地为自己着想。那么对于我们来说,就是一场失败的教育。明霞老师的“为了每一个生命的健康成长”、“教好书,教好人,对得起自己,对得起学生,对得起这份工作”的这种育人理念无不告诉我们“育人先育德”。前几年我带了一届学生,连着教了他们三年。有一个女生,成绩一直很好,好几次选她做班长的时候,大家对她的支持率却并不高。我试着私下问了好些孩子,他们都说:让她检查作业,她说耽误她的学习时间每次都是简单而过;问她不会的习题,她总是不耐烦地说自己多想想;班里的集体活动也不怎么参与。我知道每个人心里都有一杆秤,每个人心里都跟明镜似的。没有教育好她是我的失职,也给我上了一节印象深刻的教育课:一个孩子不管成绩再好,首先是人品,其次才是成绩。后来我跟我的孩子们相处,我就经常说:谁谁谁虽然成绩不怎么好,但是值日、参与活动总是很积极;谁谁谁不仅学习成绩好,还热心帮助别人等等。前年六年级的一个男孩子,小学三年级留级两次,五年级又留级一次,后转到我们学校上六年级。数学乘法口诀背不完整。这对于我这个数学老师来说是一件多么悲哀的事。但是,我发现他心肠好,每天放学给学校门口的老奶奶送剩饭让她喂鸡鸭,老奶奶感动地哭着去找好说了好几次。学校组织长跑比赛,他脱颖而行,还代表学校参加了县运动会。我在班级多次表扬他以后,他变了哪怕数学学起来真的很吃力,他也努力地去学习,虽然最后毕业考试还是没考及格,但是我知道他尽力了。我也知道将来他走上社会能很快的适应社会融于社会。虽然现在分数很重要,但只要孩子品德高尚,能明白学习对自己对社会的重要性,愿意努力去学,提高成绩只是早晚的事。

                  成长是教师安身立命之本

      给学生一杯水,我们要先有一桶水,乃至一井水。在实践中思考,在读书中思考,追求一种不断成长的姿态,不为名利,只为生命的充实与幸福,只为人生更有意义。社会在发展,人类在不断进步,如果作为一名教师依旧闭门造车、不思进取,怎样能承载孩子们那一双双满怀期待的目光,怎能对得起家长满怀期望的信任,怎能让自己的良心心安理得?成长是教师安身立命之本,只有不断学习和进步,才能真正承担起“传道授业解惑”的责任。

        明霞老师告诉我们:丰富的学识、精湛的教学技术是一个良师必不可缺的条件,自己还需要不断学习和提高;老师对学生的尊重、友爱不是表面的嘘寒问暖,也不是仅仅陪学生玩几个游戏,而是基于对学生生命成长的责任与期待,对学生发育规律和认知规律的研究,对生命的尊重、理解和同情;老师不仅要有广博的学识、娴熟的技术,更要有对工作认真负责的态度,有勇于探索、不断求真的精神,有社会担当和责任心。

      在走往良师的路上,我知道自己要学要努力的还很多,但我会努力克服困难,像明霞老师学习,像杨瑞清校长学习,力争做一个合格的“良师”。

你可能感兴趣的:(19 可以做不了名师,但必须要做一名良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