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写这篇文章,我把周董的新歌《Mojito》单曲循环了32次。可能今年的音乐年度报告里,会出现这么一句话——“6月14日应该是特殊的一天,在这一天,你把周杰伦的《Mojito》反复听了32次”。其实这一天一点都不特殊,我只是要赶着写一篇稿子而已(狗头)。
在很多人眼里,周杰伦仿佛已经很久没有出过一首《七里香》那样现象级的单曲了。说得具体一些,在9年前,周董发布《惊叹号》之后,很多人都在叹惋:周郎才尽了!新歌远没有老歌好听了。
那时候起,我就在思考一个问题,以周杰伦的才华,在如此长的时间跨度内,写出一首金曲真的很难吗?为什么当年如《青花瓷》、《夜曲》这样横扫大街小巷,全国人民传唱不息的“神作”再也没有出现过呢?
由于当时自己的音乐素养并不达标,对于音乐的理解远不到位,所以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
后来,我在学校有了自己的乐队,当了校艺术团长。在恶补了音乐知识和大量的实践经历后,我愈发觉得,周杰伦后期的所谓的“不那么好听”的音乐其实都是高水准的制作。对于上述问题的思考也逐渐有了答案。
《周杰伦的床边故事》这张专辑发布后,其中的《告白气球》爆红网络,而其中的主打歌《床边故事》却没有引起多大反响。从专业角度上说,《床边故事》无论是编曲还是配器都属于“神级”制作;而《告白气球》,说难听点,只是一首为了迎合大众口味而制作出的平均水准的口水歌。
但现实就是,《告白气球》吊打《床边故事》。
仔细想想,你就会找到答案:《周杰伦的床边故事》发布于2017年。那一年,正是短视频势如破竹蓬勃发展的一年。我身边的妹子们慢慢开始刷抖音、拍视频。《告白气球》作为各种视频的BGM,有着它不可比拟的优势。首先,名字里的“告白”二字就戳中了无数小年轻悸动的神经。其次,歌曲的内容很直白、浪漫,非常适合各种表白视频、秀恩爱视频的意境。况且,有周董的流量加成。于是,这首歌的爆红肯定是不可阻挡的。
那《床边故事》这么优秀的歌为什么石沉大海了呢?对照着《告白气球》的爆红路线,我们也能找到答案:第一,太难唱。旋律古灵精怪,歌词又太多,谁有那闲工夫专门去练这首歌。告白气球哪怕不学,天天灌耳音也都会唱了;第二,内容和爱情无关,怎么能满足互联网上最大的用户群——小年轻们的需求呢;第三,风格略偏,是哥特式的黑暗童话,并不是流行歌,大众不喜欢。
在后续的专辑中,你同样能找到类似的对比:
《12新作》中的《明明就》之于《四季列车》;《哎呦不错哦》中的《算什么男人》之于《窃爱》。前者都是传唱度高的“大众口水歌”,后者则是风格鲜明、制作更为精良的“小众歌”。
铺垫了这么多,我就是想引出我今天要说的对象——《Mojito》。
新歌刚一发布,朋友圈就被转发刷了屏。有的人说“我伦发新歌啦!”,有的人说“杰伦真棒!”,有的人说“听起来一般般啊……”,还有人说“虽然不是太好听,但是永远支持周董”。看了那么多评论,就是没一个直接说歌曲本身好听的。我猜,那些间接夸周董但是不评价歌曲本身的人,可能也在犹豫要不要把赞美之词献给Mojito吧。
然而,无论大众怎么评价这首歌,它的客观优秀是不可否认的。特别专业的话咱们不讲,单说几个《Mojito》肉眼可见的特点:
1.纯正的拉丁风格。精确地说,《Mojito》是一首古巴风格的音乐,带着其特有的律动与节拍,让人在前奏的打击乐中就能感受到浓浓的异国风情。
2.融合了爵士、古典乐的元素。这一点无需多言,周董早期的作品《印第安老斑鸠》、《迷迭香》等作品都是融合了多种音乐风格的佳作。
3.长号、小号、低音提琴、沙锤、以及若干古巴本土打击乐器的运用。这样的配器,在国内音乐中实属少见。吉他+钢琴+鼓+电音的搭配已经让我们听得耳朵生老茧,可华语乐坛就是乐此不疲地反复套用。谁的前奏多了个小提琴,都能让人耳目一新。
这三点是《Mojito》丰满的拉丁元素框架,而其“内容”——歌词,也如一根古巴雪茄一样,入口时的辛辣与卷烟无异,但后味是越来越醇香浓郁。随便帖几句,你细品。
麻烦给我的爱人来一杯Mojito,我喜欢阅读她微醺时的眼眸 。
而我的咖啡糖不用太多,这世界已经因为她甜得过头。
这爱不落幕忘了心事的国度,你所在之处孤单都被征服
铁铸的招牌错落着就像,一封封城市献给天空的情书
那种闲适、浪漫、优雅、发自内心的愉悦的感觉,是不是跃然纸面?这比主流歌词中的“我爱你啊你不爱我我就去喝酒哭得稀里哗啦一下雨就想你……”之辈,高到哪里去了。不对,我错了,压根没有可比性。
其实退一步讲,《Mojito》并不是多么了不起的作品,主要是同行们衬托的好。这首歌,周董只是尽了一个音乐人该尽的义务,做了一个音乐该做的事情——用心地做出了高品质的作品,并且尽可能地创新、尝试多元化的音乐。然而就是这些“分内之事”,很多所谓的音乐人们都难以做到。也许大家已经感受到了如今华语乐坛的枯竭现状:复制粘贴一般的和弦进行,单调的编曲,毫无营养只求押韵的歌词,东拼西凑起来花点钱宣传一下,就是一首抖音神曲。
回头看周董的音乐历程,他的确是从未停止过追求最新最前沿的音乐风格:在《花海》中,他为了唱出海岛风格,专门去学习了日式唱腔;在《跨时代》中最先尝试融入电音;在早期的《画沙》中,也创新地将古典和R&B风格融入流行乐中。这些作品在现在受到了听众的高度评价,然而在当时却备受争议。
也许是周董的观念超前,也许是华语乐坛的止步不前,导致了我们总觉得周董的新歌“不好听”。但我认为更重要的是,作为听众,我们丧失了追求音乐前进步伐的素养。我们习惯被各大音乐APP牵着鼻子走,被迫接受当下的音乐环境,而不是主动探索“我们到底喜欢听什么”。大众喜欢听口水歌,资本就会运作出一大堆口水歌给你听;你歌单里的口水歌多了,你也就被迫听下一轮口水歌。这是一个死循环,可以说,华语乐坛的衰落,有一半是听众造成的。
最后,我将我的赞美之词凝结成一句话:杰伦N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