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对联初学者的6点建议

曾小云(跟曾老师同步写征联讲师)


声律启蒙,作者拍摄

一、短。就是从短联写起。

由简单到复杂,这是写作的一般规律。其实写好短联并不简单,但短联文字少,句式不复杂,很适合练习对仗的技巧、炼字的手法以及精炼的表达。初学还是以写短联为主,慢慢过渡到中长联。

二、实。就是要言之有物、稳切题目。

要让人不难理解你要表达的是什么实在的意思,具体的主题。不能纯粹玩文字技巧,也不能耽于堆砌辞藻。每个词语都要有准确的含义,最好使用之前查字典辞典。意思能够让人明白,即使语言平实也没有多大关系。同时,要能够紧切所写对象,体现所写对象的特点,而不能离题万里、浪费笔墨。

三、顺。就是语句通顺、衔接流畅。

词语之间,分句之间,上下联之间,要畅达无阻。有学员的习作,一个简单的七言,前四字和后三字组合一起,不知所云。前后分句之间,意思也相差十万八千里。上下联之间距离拉得太远,不能体现联。还有的领字过多、句式长短搭配不合理,导致气脉不畅。这些都是初学者容易犯的毛病。

四、形。就是用形象说话。

对联虽然并非全部都是写景抒情(如格言联有些纯粹说理),需要形象,但鉴于不少学员的习作堆砌口号、缺少形象,我要特别建议用形象描绘景物、塑造人物。拿到一个题目,首先把口号标语一类的词语排除出笔下。什么样的是形象的词?从感觉角度来看,就是那些引起我们感官反应的词。比如诉诸视觉的颜色,诉诸听觉的声音,诉诸嗅觉的气味,等等。从词性角度来看,一是具象名词,通常构成诗歌的意象;二是动词、形容词,往往是炼字的重点。从修辞角度来看,就是比喻、拟人、夸张等手法。如何将缺少形象的词替换成相对应的充满形象的词?举个例子。比如人民,这个词肯定是一个好词,也是一个大词。但由于其经常出现在政治报告中,政治色彩浓厚。通常情况下,人民这个词不适合于诗歌和对联中。如果要表达人民这个词蕴涵的意思,那就要转换成另一个有形象的词,比如苍生这个词,就形象多了。大家比较一下是不是呢?刚才讲的是通常情况。但并非绝对禁止。如果人民一词不会让人想到其政治含义,而且有其他词相互搭配,那就可以使用。比如我清明节期间写的挽江西赣州籍凉山扑火烈士丁振军联【创作手记|为凉山扑火烈士群体和江西籍烈士写挽联】:“飞鸿报七月拟归,噩耗忽传,门闾朝暮眼空望;化鹤去千年重返,灵舆所到,城郭人民泪若倾。”城郭人民,源自《搜神记》“城郭如故人民非”,与化鹤同典。城郭与人民,类似于当年的刘国梁与孔令辉,是黄金搭档。

五、精。就是精益求精,反复打磨。

我多次强调,与其一口气写10副对联,不如一副对联写10遍。你会发现,你每写一遍都能进步。第一稿和最终稿相比,你会发现简直是地下与天上之别,是丑小鸭与白天鹅之别,有着脱胎换骨的嬗变。像前几天指导乐天杯征联【延伸阅读:征联写作指导|首届“乐天杯”征联写作思路指导】,一位学员写白居易的对联,修改了至少有九稿。其中第九稿是在已经投稿之后我想到两个字,又让他修改定稿的。另一位学员的白居易对联稿发在训练营群里,大家都见证了修改完善的过程。还有一位学员的茅台酒对联,发给我修改十多稿了,还没有投出去。我希望把它的亮点打磨成最亮的状态。

六、严。就是我经常讲的严进宽出。

入门就要严守格律,尤其是对仗。对仗是对联区别于其他文体的重要特征,是对联的看家本领,应该好好琢磨,求工求巧。虽然不能一味求工,但在无太突出亮点或非此不可的情况下,如果不注意细部、小类的对仗,对联的特点和优势就不能体现出来。在一对一指导过程中,我发现不少习作,名词相对太宽了。专有名词、时间名词、颜色词、身体部位、动物、植物等名词相对,一般要求工对的,但都没有注意到。本来偶尔一两个宽一点也无妨,但学员似乎没有意识到小类、细部对仗的特别要求,以为只要是名词相对就行了。在这样思想指导下的对仗,难免对得过宽,从而失之于粗疏,不能体现对联对仗的特点和优势。所谓宽出,就是当你写到一定水平的时候,你可以游刃有余、随心所欲了。


更多精彩内容, 请关注跟曾老师同步写征联训练营已经推出的两节新课程:

第一节  用13年写征联的经验和教训,换你直走正路、少走弯路

第二节 关于征联的那些事儿,不写征联也可以了解下

我们的口号有六个:

端端正正学清联,大大方方写征联;

一个人走得快,一群人走得远;

感恩遇见,感谢信任,感奋同行;

各是其是,各美其美;

让每一位学员都有获得感;

给我一丁点微光,把你点拨到最亮。

你可能感兴趣的:(给对联初学者的6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