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见,我的九十年代(下)

接上文:《再见,我的九十年代(上)》


我喜欢的东西甚至都不在如今这个时代。我喜欢的那个年代是一个文化特别繁荣和昌盛的时代,从文艺界到娱乐圈,很多文艺作品至今仍被人津津乐道。

那个年代除了春晚,电视上热播的电视剧也很丰富,比如《西游记》《还珠格格》《仙剑奇侠传》《大宅门》《玉观音》《不要和陌生人说话》等等。这其中,甚至连许多电视剧里的配乐,比如《敢问路在何方》《雨蝶》《一直很安静》等,用当今的眼光去审视,都仍称得上优秀。

最近传出了翻拍消息的《仙剑奇侠传1》,是国产电视剧的经典之一。剧中胡歌扮演的李逍遥,和刘亦菲扮演的赵灵儿,就像演员六小龄童之于《西游记》的孙悟空,演员李幼斌之于《亮剑》李云龙。在很多人心里,这些扮演者与经典人物形象之间,是可以直接划上等号的。

我相信《仙剑奇侠传1》连带着很多90后的少年时代,都被镀上了一层光晕,像是一场过往的美梦。每当我脑海里出现“美好的爱情”这样的字眼,思绪总能把我带回当年的那个傍晚:

放学的我飞奔回家打开电视,刚好看到李逍遥和赵灵儿躲在衣柜里亲吻。两个人清澈干净的眼眸,那种青涩而纯粹的美好爱恋给我的震撼之大,大到我再也未被任何后来的影视作品如此触动。


春晚变了吗?我不知道。但随着熟悉的面孔越来越少,小品我已经看不懂了。现在的小品笑头笑尾,中间却总想从观众身上赚点眼泪,我想不通,大过年的让人哭什么呢?可能这样显得作品比较深刻,或者鞭辟入里吧。

我想起有一档采访,记者问起赵本山如何看待作品和观众,他回答道:“这个作品,你在教育人的时候,是最累的。演的累,观众看的也累”。虽然当时听不懂,震撼之余,却记忆深刻。

大道至简,如今我才明白好为人师的自己为什么这么累,为什么讲台下听讲的学生也这么累。


《如此包装 六月六》里巩汉林说:“我们需要的是新潮式的表演,您怎么唱了几十年还是这个老腔老调?”

《白云黑土》里,宋丹丹扮演的白云说:“过去论天过,现在该论秒啦。”

是的,时代其实一直在变。现在想想,变化的除了春晚,何尝不包括着我们呢?我们的旅行工具从面对面坐的绿皮火车,变成了单人单桌谁不看谁的高铁。旅途的消遣娱乐从聊天打牌,变成了追网剧刷短视频。

列车变快了,人也走得更快了,倏尔间,我们已站在千里之外。时间竟真如白驹过隙,转瞬即逝。春晚的第一次播出,距今已经过去五十多年,那些构成记忆碎片的老演员和艺术家,老去的老去,远走的远走。曲终人散,又该轮到下一代,下下一代角色粉墨登场了。

你瞧,就连街边大小网吧的招牌,也从“E网情深”,也变成了某某网咖。


都是往事了,世界上不可能再有和那个时期一样的文艺作品。音乐,小品,影视剧……那样的文化作品需要一个氛围。那时整个社会都在纸醉金迷和穷困潦倒之间徘徊不定,那种一切都攒着劲儿活下去的氛围,那种每个人的双腿站在泥淖之中,却在憧憬着明天和希望的氛围,再也复刻不出来了。


一曲唱罢,春晚谢幕。公园挂起了红纸灯谜,街上有人骑着二八大杠,驮着妻儿出游。

往事过去,元宵节的人潮散尽,留下零星散碎的灯谜纸笺。溜冰场里三彩的小灯泡亮着,旧音响放着舞曲,公园的树林在灯影里沉寂地摇曳。

方才脑海里想象的热闹,就这样被埋进了深邃而寂静的夜里。

你可能感兴趣的:(再见,我的九十年代(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