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看过一部武侠电影《新仙鹤神针》,里面一个场景让人印象深刻。
山崖下,曹雄遇一武林怪人,受尽折魔,但也因此练成奇功。曹雄被逼吞下半部密笈,瞬间升到满级。
初中的时候,爸妈给我买了一本《CES学习法》。我瞥了两眼后,感觉瞬间学习能力暴涨,看身边同学的眼神也变得不一样了。于是开始纠结选清华还是北大。
成年之后,看完王者荣耀主播嗨氏的貂蝉之后,我感觉我的貂蝉又可以秀了。
如今明白这些都是幻觉。
大多数人都渴望着捷径,渴望着能瞬间超越所有人。
很多管理学的大师都说过:成功的捷径就是没有捷径。
当然这里说的不是成功学。
反问几个问题:
a.《新仙鹤神针》里的《归元秘籍》是什么?
b.《CES学习法》是什么?
c.王者荣耀主播跟我们说的一些套路是什么?
是模板,是套路。
结合梁宁老师《梁宁-产品思维30讲》,微观、中观、宏观的论述。
是属于中观套路。
我把这些只会使用模板的人为模板仔。
我们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模板,很多模板可能百度文库上搜一下就有了。
我观察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现象,之前我们公司培训的时候,有个培训签到表。
这个签到表,也不知道是从哪里下载来的。
培训的时候,我们一个个签完到。不过有几位同事,因为有事情没来。
培训完了,这个签到表不知道丢到哪里去了,也没人重视这事。
我在想这个签到表,花了这么多时间来做签到,它到底是用来干嘛的呢?
搞了这个模板,到底有什么用呢?
如果没有后续的动作,除了浪费时间,它产生了什么价值?
想了很久,它的价值可能是让别人觉得很专业。
就像一个瘦骨嶙峋的人穿上了一件好看的衣服。
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各种模板确实会让那些不了解的人,看起来非常“专业”。
对于这一点,个人有比较多的体会。学完PMP之后,我也经常去秀模板,给客户展示一些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东西。
综上,中观套路还是有作用的,至少能让人看起来很专业。
这里也不是纯粹批判模板仔,不管是谁,刚了解一个技能和知识不能熟练使用时候,都会处于模板仔的阶段。
以上批判的是,模板仔的幻觉。
再说说另外一种情况。
世上有两种书,一种是有字之书,一种是无字之书。
像刘邦,作为一个市井流氓,没读过几本书,却能成帝王。他读的是无字之书。
很多时候,我们会陷入盲目自信,对有字之书不屑一顾。对刘邦这种小概率事件执迷不悟,想象着自己发明一套理论。
对于其他的一切理论,我们都会有一个借口“他很好,但未必适用于我们”,于是不学习、不了解、随意裁剪。
恩,继续勤勤恳恳地摸索。企图自己发明很厉害的理论,企图自己去发现别人从未发现的宝藏。
少部分人,对这些套路也好,理论也好都不屑一顾,是出于自傲。
大部分人,可能是真的懒,不肯学习。
懒惰就不多说了,结局都差不多。
因为骄傲,因为盲目自信,我们总想自己重新发明一遍轮子。
最终结果,我们拿着自己的轮子跟别人一对照,原来你也有,他也有。
咱们大多数人是做工程的,不是做科学的研究的。
真没必要啥事都要重新发明一遍(兴趣除外)。
站在前人的基础上,不管是别人总结的套路和模板也好,能给我们节省大量的时间。
打破骄傲的外壳,从零开始,慢慢学习前人的经验套路,集合自己的想法,这个才是投入产出比最高的方案。
以上批判的是,轻视模板套路的人。实际上模板套路也很重要。
咱们做工程的人,最注重的是投入产出的最优解。多学习比自己瞎摸索要经济得多。
综上,学了模板和套路并不会让你变得天下无敌,这个是大多数人会有的一个幻觉。
也不要轻视模板和套路,他往往结合了很多前人的总结,可能学习这些能让你少走很多弯路。
都学了套路和模板,人与人之间的差别怎么体现,哪些人是纯粹的模板仔,哪些人才是真正融会贯通的高手。
这些可能要通过练习和感悟去拉开差距。这会在下一篇《微观篇》分析。
在学习中观套路中,说说我自己的一些感悟。
有些理论、原则,可能为了保鲜,加了很多的防腐剂,抽象了很多层。这些东西,往往能流传很久,但是很难落地。
比如“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你学了这个能再创一个宇宙么。
有些套路和模板,可能偏实践,往往跟你当前的生活密切相关,比较好落地,但是这样的知识往往有效期比较短。
你还是可以根据你的实际情况进行一些改造。
比如我读了水湄物语的《30岁前的每一天》她推荐实体笔记去记录自己的PDCA,但是目前更适合大家的还是云笔记去记录。
综上的综上,学习模板比不学模板要好,但是不要有太多的幻觉。
再偏实践的一点建议是,参加培训比没参加培训的好。
我受益于这些观点,同样推荐你学习。
《如何成为有效学习的高手》许岑,学习渠道《得到》
《梁宁-产品思维30讲》梁宁,学习渠道《得到》
预告:
《怎样学习-下篇》主要讲微观体感。
《怎样学习-实战》根据实际BA业务分析的案例,如何将方法论运用于实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