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叛逆、拒绝、“不尊重”的心理闭锁性”视为孩子成长过程中的社会适应一种正常现象。

孩子变得易怒和“强硬”,未必是不尊重

作家麦家曾在《朗读者》中这样评价儿子的青春期: “陪伴他,就是陪伴一头老虎,你得小心翼翼。”

儿子初二时,有一天突然把房门关了起来,此后三年,那扇门再没有开过。

就算关心儿子,想要进去一探究竟,儿子也坚决不允许,否则就离家出走。

为什么儿子会一夜间变了个人似的?身为父亲的他,很难理解,也难以接受。

每次回想起来,始终心有余悸。

而他的感受,代表着无数青春期孩子的父母。

不知道何时起,原本那个乖巧、听话、懂事的孩子,变得暴躁易怒,一点就着。

稍微多说他一句什么,都有可能被怼,或者拒绝沟通,完全没办法心平气和说话。

更夸张的是,明明为他好的事,他都不接受不顺从,一意孤行,做的和想的常常超乎想象。

这一切,在心理学家看来,却正常不过。

青春期是孩子自我同一性的形成期,意味着孩子已经开始探索自我,渴望独立。

但同时,孩子的大脑仍未完全成熟,发育不足的前额叶皮质很难控制外界刺激下的负面情绪。

想摆脱外界的束缚,却又没有足够的生理条件。

这样的失衡,正是引发青春期孩子各种问题的底层原因。

曾经有一位16岁的女孩在网上直言不讳,称自己大部分时候不是有意要顶撞父母,惹父母生气。

只不过很想证明自己是对的,不想总被父母当成小孩子来看待。

把话藏在心里不想说,只愿意把实话告诉身边的朋友,一是不愿父母担心,二是自己长大了,想有点个人私隐。

心理学教授程利国将这种“心理闭锁性”视为孩子成长过程中的社会适应。

即是说,孩子的叛逆、拒绝、“不尊重”,是一种正常现象。

孩子正在这个特殊时期,不断长大,独立思考,想办法在实践中调整自己,证明自己。

你可能感兴趣的:(孩子的叛逆、拒绝、“不尊重”的心理闭锁性”视为孩子成长过程中的社会适应一种正常现象。)